超级工程
人类在建设能力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生物界中一等一的,比如金字塔、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故宫……这些世界闻名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作为一种标志或者符号象征,它们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或者纪念意义,但就工程建设上来讲,实际作用其实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不仅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具备生产价值和战略意义,那闻名世界的建筑就要减少一大半了。今天所讲的便是我国的著名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大坝。
这座大坝的存在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哪怕没有去过当地,在偏远的山区,你告诉别人这个名字,他也一定会知道。
雄壮的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如此知名离不开它本身是一档巨型工程,同时也是政府当年大力宣传的结果。三峡大坝建设以来在发电、航运、抗洪等方面为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
有人说三峡大坝的运行甚至不会超过50年,如果有一天,这样的一个工程因为某些因素将被拆除或者破坏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呢?它将造成哪些影响?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可不是这么随随便便地就说出来建设了,当年国家为了建设这样一个巨型工程,前前后后准备了几十年,说是几代人的建设一点也不为过。
最早关于三峡大坝的建设想法能够追溯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此书于1919年发表于《实业计划》。大致内容便是,如果能够从宜昌以上,一直通行大三峡,以堤坝形式建立,让来往船只通行更方便,同时还可以逆行而上,还能够获得极大的水利资源。
三峡大坝结构
一直到1944年,重庆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曾经建设胡佛大坝的总工程师约翰·L·萨凡奇到长江三峡一带考察,以此验验三峡工程的可行性。
此后的多年间,三峡工程一直在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决定展开这一宏伟的蓝图,让三峡工程成为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胡佛大坝
通过多年的建设交流,三峡工程在各种质疑声和批评声中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从1993年开始,经历了十多年的修建,三峡大坝终于在2009年竣工。
大坝涵盖的区域从重庆到长江三峡地带,一直延伸至武汉、南京、上海,三峡工程整体来看在战略布局中有着重要影响。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