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五环境日活动湖北省主会场城市——宜昌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宜昌是长江中游第一道关口,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宜昌以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政治担当,不断夯实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宜昌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收官(付蓓蓓 摄)
彰显担当
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4月23日,六头江豚逐浪而行,时不时跃出水面;
5月10日,十余头江豚在清澈的江水中畅游嬉戏……
六头江豚同游长江(李风 摄)
从2、3头到17头以上;从罕见到“频繁到访”,长江水质“晴雨表”——江豚见证了宜昌生态环境的蜕变。
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处,位居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筑牢三峡生态屏障,宜昌义不容辞。
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宜昌顿悟: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生态环保的成败。
锚定目标,宜昌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布局,围绕动长江高水平保护布局、落子,牢牢守住绿色生态底色。
力推之下,宁德时代布局宜昌:投资320亿元打造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聚合从磷矿到正极材料以及电池循环全产业链的投资、建设、运营等经验,带动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助力宜昌迈入产业发展新赛道。
华润电力华丽转身:2016年,要花几百万元到碳市场上去购买配额;2018年起,投入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如今,每发一千度电,排放二氧化碳0.58吨,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每年盈余50多万吨碳排放配额……
从一隅到全城,还有更多壮举,令人印象深刻:
不断优化的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碳达峰总体行动方案》等,为全面绿色转型添油加力。
奋力推进的转型升级。实施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拉升至36.2%,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9%,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攀升。
深入实施的节能减排。投入节能环保治理资金
- 最近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