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10门课程荣列榜中。其中,《现代汉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医用生物化学》等4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水电站短路故障及处理虚拟仿真实验》《混凝土高坝浇筑施工虚拟仿真实验》等3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三峡文化》《C语言程序设计》等2门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1门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我校高度重视本科课程建设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6门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
省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省级精品课程20门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介绍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现代汉语
课程负责人:黄婉梅
课程团队:刘传清、吴芳、杨军会、陈晶
开课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课程简介:《现代汉语》是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专业基础课、学位课。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革,把夯实现代汉语系统语言知识和提升分析、理解、运用母语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围绕“两性一度”重塑教学内容,贯彻课程思政,取得显著教学效果。课程在“楚课联盟”三峡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有网站,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8年荣获湖北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大赛优秀奖,2019年获批三峡大学混合式金课,2021年被认定为湖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负责人:李德莹
团队成员:刘杨、胡为民、晏佳莹、汪磊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课程简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团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对课程进行全新教学设计,与多门课程深度交叉联动。通过构建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背景,使课程成为综合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制图能力和工程软件模拟能力的载体。通过引入信息化工具,有效避免繁琐工艺计算,实现在设计中进行过程分析、方案优化的教学设想。通过研究性学习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状态产生,学生学习能力和设计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华中赛区特等奖、全国一等奖,累计各类奖项30余项。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负责人:韩芳
团队成员:陈鹏、吴西燕 、姜艳静、王东娟
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简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