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营商环境200强出炉!宜昌排名...
2023-6-5 15:34 来自 忆困血馆闻 发布 @ 宜昌社区
营商环境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12月29日上午,当好便民惠企“店小二” 打造“五最”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聚焦“窗口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介绍相关地方和部门的创新做法和经验成效”。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邓明亮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 武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 军 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汪宏斌 夷陵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全国营商环境200强出炉!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水平,并且在12月21日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全国营商环境200强中
宜昌排名第99位
报告这次测算采用6个维度:软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市场总量、商务成本、生态环境。实际纳入测算的三级指标达到了50多个,比2016年-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的30多个三级指标,增加了六成。
宜昌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各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
和小布一起详细了解
宜昌市营商办
让为民服务的窗口
温暖人民群众的胸口
聚焦宜昌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行政服务窗口,重点介绍窗口服务情况。
起草下发《关于加强行业窗口管理提升服务质效的通知》,起草印发《宜昌市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重点任务清单》,在倡导高效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充分保障特殊人群的良好办事体验。
➤立行立改,用真情服务温暖群众胸口
12月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窗口服务中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进行了精心梳理,共排查出各类短板和堵点事项38项,首批推出了43项创造性服务举措。
特殊窗口服务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优化完善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老幼服务”工作措施,设立“老幼服务”专窗,明确专人服务,市税务局等部门统筹线上线下事项办理,提升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开辟了服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服务,实现特殊群体办事“免排队、零等待”。
帮办代办服务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落实帮代办首问负责制度,对办事群众有效进行指引,全程跟进服务,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提供代办代缴服务。
主动上门服务
市人社局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和病退申请人,组织专家或委托医疗机构上门开展鉴定体检。市司法局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建立上门服务工作机制,由承办机构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特殊定制服务
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爱心敬老车队”,开展敬老服务活动。遴选驾驶员,与行动不便、往返医院出行需求量较大的老年人实行一对一结对,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接送服务。
贴心爱心服务
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单位在服务窗口设立了便民服务箱和饮水机等设施设备,提供雨伞、针线盒、应急药品和老花镜等小物品,办事群众可免费取用。
➤持之以恒,为民服务的承诺永不改口
市营商办将会同各地各部门,持之以恒推动办事流程再造,疏通问题堵点,攻关改革难点,接受群众监督,营造更优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持之以恒提升服务能力
持之以恒开展检查督办
持之以恒接受社会监督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
企业全程开办时间由原来的1.5天压缩到1天,在网络传输正常的情况下能最快实现企业1个小时领照。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坚持群众感受为第一感受
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围绕“让群众一次办成 为企业一办到底”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扎实提升窗口服务质效,持续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深化“一网通办”,推进“一事联办”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组织各地各部门对市县乡村四级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标准化,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打下良好基础。
不断融通平台数据
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网全面对接,统一受理平台在市县乡村四级部署上线,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民通过鄂汇办、支付宝、市民e家等手机APP,可随时掌上办理公共服务事项。
重点开展“一事联办”
“一事联办”变原先“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省时省心省力。宜昌市已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我要开药店”等11项联办事项,数量居全省前列。老年证办理、中小学网上报名等联办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到年底,还将在省网上线91项导引式主题。
➤推行帮办代办,优化“一窗通办”
推行帮办代办
市县乡村政务大厅配备帮办代办队伍,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事项办理等各环节各方面,全程免费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服务。
推行“综合服务窗口”
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12月29日上午,当好便民惠企“店小二” 打造“五最”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聚焦“窗口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介绍相关地方和部门的创新做法和经验成效”。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邓明亮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 武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 军 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汪宏斌 夷陵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全国营商环境200强出炉!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水平,并且在12月21日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全国营商环境200强中
宜昌排名第99位
报告这次测算采用6个维度:软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市场总量、商务成本、生态环境。实际纳入测算的三级指标达到了50多个,比2016年-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的30多个三级指标,增加了六成。
宜昌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各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
和小布一起详细了解
宜昌市营商办
让为民服务的窗口
温暖人民群众的胸口
聚焦宜昌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行政服务窗口,重点介绍窗口服务情况。
起草下发《关于加强行业窗口管理提升服务质效的通知》,起草印发《宜昌市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重点任务清单》,在倡导高效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充分保障特殊人群的良好办事体验。
➤立行立改,用真情服务温暖群众胸口
12月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窗口服务中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进行了精心梳理,共排查出各类短板和堵点事项38项,首批推出了43项创造性服务举措。
特殊窗口服务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优化完善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老幼服务”工作措施,设立“老幼服务”专窗,明确专人服务,市税务局等部门统筹线上线下事项办理,提升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开辟了服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服务,实现特殊群体办事“免排队、零等待”。
帮办代办服务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落实帮代办首问负责制度,对办事群众有效进行指引,全程跟进服务,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提供代办代缴服务。
主动上门服务
市人社局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和病退申请人,组织专家或委托医疗机构上门开展鉴定体检。市司法局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建立上门服务工作机制,由承办机构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特殊定制服务
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爱心敬老车队”,开展敬老服务活动。遴选驾驶员,与行动不便、往返医院出行需求量较大的老年人实行一对一结对,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接送服务。
贴心爱心服务
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单位在服务窗口设立了便民服务箱和饮水机等设施设备,提供雨伞、针线盒、应急药品和老花镜等小物品,办事群众可免费取用。
➤持之以恒,为民服务的承诺永不改口
市营商办将会同各地各部门,持之以恒推动办事流程再造,疏通问题堵点,攻关改革难点,接受群众监督,营造更优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持之以恒提升服务能力
持之以恒开展检查督办
持之以恒接受社会监督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
企业全程开办时间由原来的1.5天压缩到1天,在网络传输正常的情况下能最快实现企业1个小时领照。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坚持群众感受为第一感受
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围绕“让群众一次办成 为企业一办到底”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扎实提升窗口服务质效,持续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深化“一网通办”,推进“一事联办”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组织各地各部门对市县乡村四级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标准化,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打下良好基础。
不断融通平台数据
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网全面对接,统一受理平台在市县乡村四级部署上线,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民通过鄂汇办、支付宝、市民e家等手机APP,可随时掌上办理公共服务事项。
重点开展“一事联办”
“一事联办”变原先“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省时省心省力。宜昌市已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我要开药店”等11项联办事项,数量居全省前列。老年证办理、中小学网上报名等联办事项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到年底,还将在省网上线91项导引式主题。
➤推行帮办代办,优化“一窗通办”
推行帮办代办
市县乡村政务大厅配备帮办代办队伍,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事项办理等各环节各方面,全程免费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服务。
推行“综合服务窗口”
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