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研 | 2025年三峡大学硕士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
6 天前 来自 知足常乐77 发布 @ 宜昌社区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十四五”期间获批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法律、教育、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临床医学等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我校共有21个学院,8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7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81人,其中教授327人,副教授68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15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组)成员1人。有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1466人;拥有全学科的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专家180余人。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及21位院士在内的200余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三峡大学音乐考研课程咨询】
一、学校简介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5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坐落于世界旅游名城、水电之都宜昌市。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60余个国家(地区)招生,在全国一本招生。
学校是教育部和湖北省“部省战略合作”明确支持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重点支持的省属高水平大学。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立校、需求导向、特色发展”三大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1000强,位列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第128位,位列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54位。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9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学科列为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继续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3‰,化学已进入全球前5‰。获批水利科学与工程、电力与新能源、大健康与医学、新材料、资源生态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特色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等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8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31余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23人,硕士生导师2039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40余人,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340余人。聘请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科战略科学家。17名学者入选美国ESI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榜单。
学校坚持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聚焦国家能源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前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建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方高校国家级能源和环境材料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4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2023年科研经费达到3亿元。2000余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被评为“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先进高校”,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巴楚医学》等学术期刊。
【三峡大学音乐考研课程咨询】
一、学校简介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5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坐落于世界旅游名城、水电之都宜昌市。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60余个国家(地区)招生,在全国一本招生。
学校是教育部和湖北省“部省战略合作”明确支持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重点支持的省属高水平大学。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立校、需求导向、特色发展”三大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1000强,位列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第128位,位列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54位。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9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学科列为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继续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3‰,化学已进入全球前5‰。获批水利科学与工程、电力与新能源、大健康与医学、新材料、资源生态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特色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等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8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31余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23人,硕士生导师2039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40余人,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专家340余人。聘请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科战略科学家。17名学者入选美国ESI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榜单。
学校坚持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聚焦国家能源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前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建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方高校国家级能源和环境材料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4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2023年科研经费达到3亿元。2000余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被评为“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先进高校”,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巴楚医学》等学术期刊。
- 最近查阅: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