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哪些地名?你知道多少?
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哪些地名?你知道多少?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三国演义》中的地名很多,比较出名有故事的有以下一些。
洛阳,汉时首都,东汉末年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城市。董卓造乱时洛阳虽有过焚城的痛苦经历,但后来曹丕篡汉,重新定都洛阳,洛阳便迎来了第二春,直至西晋,洛阳一直作为首都存在。
长安(今西安),东汉末年,因董卓兵败之故,长安有短暂的首都史。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与洛阳。长安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位置,作为抗击西凉马腾、马超进入中原的咽喉。三国鼎立后,蜀汉北伐也是以长安为战略大目标,同时也是汉人抵抗西羌异族进犯的堡垒。
建邺(今南京),东吴孙权称帝后的首都。建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其文化,和经济都相当发达,有“江南第一名称”的称号,建邺就是今天的南京,中国少有的六朝古都之一。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陶谦担任徐州刺史期间,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和灌溉。使得徐州之地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在加上当时陶谦很少参与三国纷争,所徐州在各路诸侯眼里一直是块“大肥肉”,徐州位于如今的江苏省。
成都,三国时期益州的政治中心,当时刘焉,刘璋父子偏居一隅,不参与三国纷争,苦心经营成都二十余年,使得成都成为三国时期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后,又在成都称帝,所以成都的地位在南方显得更为重要,使得成都在三国时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许昌,曹操施行的屯田制度实施令许昌得到很好的发展,人口与经济都得到提高与生产。从那时起,许昌一直是中原的一个主要城镇。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赤壁(武汉),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
荆州,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孙权打下南郡,以及之前占领的江夏郡南部。此时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以及后来划分的南乡郡,还有江夏郡北部。刘备入川之前,从东吴手里借来南郡,入川后,孙权攻打蜀汉占领的荆州地区,刘备与孙权讲和,江夏、桂阳、长沙三郡归孙权,武陵、零陵、南郡归刘备。 长沙,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
凉州(武威),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
幽州(北京),也叫燕云十六州。这个范围也很大,北京也在其中。西汉时期,北京则属于幽州了,但是隋朝给改了名,称为涿郡。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地名有荆州,许昌,武陵,冀州,长沙,建业,成都,汉中,祁山,街亭,长安,徐州,小沛,零陵等地方名。
谢邀,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地名数不胜数,哪里在头条短文中一一列出。仅举几个有代表事件的地名来说明。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河北袁绍,而后又北征乌桓,兵发辽宁,一举统一北方。雄踞中原。2,徐庶走马荐诸离,刘备三顾茅庐,商定隆中对策。东据荊州作军事基地,占荆湘获取物资支撑,取西川作根据地建国,征南蛮稳固后方,联吴拒曹,兵出祁山伐魏定中原。3,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操损失惨重,一战大伤元气,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4,司马氏兵发洛阳取代魏,结束了三国混乱局,建立西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三国演义》按照章回顺序先后出现的地名大概是:
1.桃园 见《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地方。其遗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
2.白门楼 见《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曹操擒吕布的地方。它位于原下邳城外城的南门。直到清康熙年间徐州大地震楼台坍塌。
3.许田 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其实许田就是许都。
4.凤仪亭见《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寻入后园,正见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下共语”。凤仪亭是董卓在长安(今西安)府中的一处亭榭。
5.铜雀台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离县城18公里。
6.檀溪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却说玄德撞出西门,行无数里,前有大溪,拦住去路,那檀溪阔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当时刘备人马俱陷于溪中,的卢“一跃三丈”,跳出檀溪救了刘备一命的地方。檀溪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和汉水畔的白马洞及江中蔡家洲具为佳境。
7.乌巢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乌巢为汉代地名,因其南临乌巢泽而得名。故址在今河南延津县境内。官渡之战爆发以后,袁绍屯粮于乌巢。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亲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成功地烧毁了袁绍的所有粮食物资。
8.虎牢关 见《三国演义》第五回:“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宗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荥阳市 市区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9.郿坞见《三国演义》第八回:“董卓……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董卓自云:“事成,雄居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后卓败,坞毀,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10.北邙山 见《三国演义》第三回记载十常侍之乱,“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旦数百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
11.隆中 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第一次提到是徐庶之口: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隆中位于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城和襄阳区、南漳、谷城交界处,距襄樊市13公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12.卧龙岗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第一次提到卧龙岗亦是由徐庶之口:“所居之地有一岗,名卧龙岗,因自好卧龙先生。”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南阳市卧龙区),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而得名。
13.博望坡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望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修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救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防火矣。”
博望坡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阴山,西依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
14.三江口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欣然从之,一同登舟……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歇定。”三江口位于湖北省汉口西,为达岷江(今荆江)、沅江、湘江汇合处,也是洞庭湖入长江之口,位于城陵矶附近。
15.赤壁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亮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说的就是火烧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离市区38公里。
16.华容道 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料定“操兵败,必走华容道”,……、………、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小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相传当年曹操曾经败走此地。后人有诗曰:“曹操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由于当时的华容道是一片沼泽地,所以曹操大军要割草填敌,不少士兵更惨被活埋,惨烈非常。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六十里的周老咀附近,从元代起开始得到开发。现代华容县为于湖南省北陲,岳阳市西境,北依长江,南滨洞庭。
17.逍遥津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孙权在第二队,听得前军得胜,催兵行至逍遥津”,败欲张辽后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
现代逍遥津是一座约2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合肥十景之一。
18.斜谷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斜谷是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故亦称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关陜而控制川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猇亭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先生自猇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责火光耀天。”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夷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气候宜人,地势平坦。是长江出sh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拥有宜昌市城区独一无二的大片平整土地。自古以来,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东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猇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小战争百余次,吴蜀“夷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为位置,一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阵称于世。这里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
20.泸水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诸葛亮平蛮回之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恬浪静,更兼连年丰稔。”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造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
泸水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北与福贡县接壤,东北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毗邻,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相邻,南靠保山市的隆阳区,西南连腾冲县,总面积达2341.22平方公里。
21.街亭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孔明说:“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派参军马谡督先锋众军,裨将军王平为马谡军中锋(领兵1000人)固守街亭,因马谡违亮部署,又不听王平力谏,“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终被魏军大将张郃所败。诸葛亮得知失守,将马谡下狱罚杀,并上疏请求自贬三级。
街亭位于今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龙城镇,距大地湾遗址八公里,是一处宽约六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2.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却说孔明知祁山兵已回,遂令杨仪、马忠入帐,授以密计,令先引一万弓箭手,去剑阁木门道,两下埋伏。”剑阁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址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誉。
23.上方谷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领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资把司马懿人马火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资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侥幸地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其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救,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
上方谷,又名尚方谷,葫芦谷,依情节所叙当在五丈原山域周边,不过也可能是罗贯中先生为增添情节的铁宕起伏而杜撰的地名。
24.五丈原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欲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宝鸡岐山县五丈原镇境内。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而闻名于世。它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老竭命陨的国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25.祁山见《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23公里的祁山,北距天水市七十多公里,处以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50华里。
26.玉泉山见《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却说关公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玉泉山位于当阳县西南15公里处,距离麦城不到七十里地。因山下珍珠泉喷珠跳玉,故称玉泉山。海拔370米,超然屹立,益显挺拔雄伟。山中清溪翠谷,藏幽蕴秀;奇花佳木,堆蓝盖紫;珍禽异鸟,栖荫鸣绿,景色十分优美,素称“三楚名山”。
麦城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羽从之,催促残军前至麦城。麦城在湖北当阳市两河镇境内,距离市区玉阳镇20余公里。故有“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传说。
27.北固山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孙权送出山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碑上云∶“天下第一江山”。这里说的山即指北固山,位于南徐,为镇江三山名胜之一。
28.驻马坡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回:玄德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孙权闻言自思曰∶“刘备此言,戏我不惯乘马耳。”乃令左右牵过马来,飞身上马,驰骋下山,复加鞭上岭,笑谓玄德曰∶“南人不能乘马乎?”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飞走下山,复驰骋而上。二人立马于山坡之上,扬鞭大笑。至今此处名为“驻马坡”。后人有诗曰∶“驰骋龙驹气概多,二人并辔望山河。东吴西蜀成王霸,千古犹存驻马坡。”“驻马坡”的大致位置,在南京清凉山以东、蛇山经西之虎踞关处,即今清凉公园东大门内。
29.落凤坡见《三国演义》庞统命陨落凤坡。落凤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二公里处。
30.白帝城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城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地名大概有上百个,但是我感兴趣,并记得起到只有这三十个。因为这三十个地名的故事太精彩了。我喜欢! 答:自己找: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地名,大到国都州郡和战场,小到村镇驿站。有洛阳、长安、许昌、邺城、成都、建业,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益州、凉州、陇西、汉中、官渡、赤壁、夷陵、合肥、潼关、虎牢关,夏口、濡须口、白马坡、长坂坡、新野、隆中、檀溪、葭萌关、剑阁、阳平关、陈仓、阆中、巴西、白帝城、牛头山、子午谷、铁笼山、新城、上庸、襄阳、南阳、颖川、樊城、南郡、长沙、桂阳、武陵、天水等等。
三国演义出现的地名:小沛,广陵,常山,西凉,街亭,许都,新野,祁山,襄平,牛头山,定军山,麦城,襄阳,樊城,荆州,益州,徐州,冀州,南阳,豫州,兖州,陈留,东郡,山阳,济北,等等等。 许昌,洛阳,建业,益州,荆州,汉中等等。最主要的是那时候合肥就叫合肥,哭了,还是庐州好听。 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地名古今对照
都城: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
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
古九州: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重大战役地:
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
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
其他:
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
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
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
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
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
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
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
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
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
新城(今湖北省房县)
陆口(今湖北省嘉鱼西南)
房陵(今湖北省房县)
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
寻阳(今湖北省广济东北)
公安(今湖北省公安西北油江口)
秭归(今湖北省秭归)
章乡(今湖北省当阳东北)
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
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
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北古老背)
很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南)
涿乡(今湖北省宜昌西)
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西北)
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东北)
新野(今河南省新野)
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
宛城(今河南省南阳)
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
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北)
汝南(今河南省新蔡县北)
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
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
安众(今河南省邓县东北)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北)
汝阳(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
故市(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北)
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
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
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南)
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雍丘(今河南省杞县)
安丰(今河南省固始东南)
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
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
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
桂阳(今湖南省彬县)
益阳(今湖南省益阳)
巴丘(今湖南省岳阳)
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
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
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
吴郡(今浙江省富春县)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
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
涿郡(今河北省涿州)
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
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巨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北)
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
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
徐无山(今河北省玉田县北)
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东)
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
北海(今山东省境内)
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
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
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
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
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南郑(今陕西省汉口)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散关(今陕西省宝鸡西南)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曲阿(今江苏省历阳)
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
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建威(今甘肃省西和东北)西县(今甘肃省天水西南)武者(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阳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木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狄道(今甘肃省临洮)钟提(今甘肃省成县)段谷(今甘肃省天水东南)上邽(今甘肃省天水)
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历阳(今安徽省和县)皖城(今安徽省潜山)舒城(今安徽省庐江)
夷洲(今台湾省)
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阳(今四川省卢县)葭萌(今四川省昭化县东南)白水(今四川省昭化县西北)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县)江州(今四川省江北县)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北)江油(今四川省江油东)
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南)
交州(今广东省广州一带)
安邑(今山西省夏县)
沓中(今青海省东南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