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巨型“印钞机”停工,三峡大坝为何自愿放弃巨大经济效益?
让巨型“印钞机”停工,三峡大坝为何自愿放弃巨大经济效益? 长江上最著名的工程要数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人们把它比喻成“印钞机”也不为过,但是三峡大坝建设时投资成本也是巨大的。令人欣慰的是有付出就有回报,三峡大坝的投资与收入是成正比的。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就曾提出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的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峡大坝项目”就被提出,但迟迟未能开工,到1992年方案才通过,1994年开始建设,2009完工,历时15载。其属性混凝土重力坝,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坝轴线全长约2309米,拦河大坝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动态投2485.37亿元人民币,静态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三峡大坝实际形成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最终耗资总额约为5000亿元。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三峡大坝为一级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大坝由三部分组成,即泄洪坝、电站厂房挡水堤坝和左右库非溢流坝,全长2309.5m,大坝为重力式,泄洪采用挑流消能方式,三峡大坝的基础岩石为坚硬的完整花岗岩。大坝设计地震裂度为Ⅶ级。三峡规模大,总砼量2800万m3,且结构复杂,特别泄洪坝,计设22个导流底,23个漂孔,22个表孔,两侧各一个排漂孔,设计67个泄洪孔道。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于一身,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三峡大坝水利工程”建成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在三峡大坝运营十几年以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创造效益, 回报当今社会。在三峡大坝以发电为主创造效益的同时,周边的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跟三峡大坝直接挂钩的产业就将近一万亿元。而每年发达量为1000亿千瓦时,经济效益客观,十足的巨型“印钞机”。
那么,让巨型“印钞机”停工,三峡大坝为何自愿放弃巨大经济效益?
其实,上面我们已经阐述了三峡大坝的职能所在,不仅仅是为经济效益,而是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于一身的水利工程。而三峡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在经济效益面前,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才是建造三峡大坝的初衷。
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后,让我们吸取了教训。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分洪溃口少。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正是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三峡大坝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骨干工程。主要解决干流的防洪问题,适时削减洪峰,减轻长江中下游荆江、城陵矶等地的防洪负担。设计标准是:“百年一遇的峰值流量在每秒8.37万立方米,千年一遇在每秒9.88万立方米,而万年一遇则达到每秒12.4万立方米”。三峡水库拥有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加上上游一共21座纳入调度的水库,防洪库容合计380亿立方米,由长江防总和国家防总统一调度。具体来说,单凭三峡水库平时预留的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39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便可以将洪峰每秒削弱2.7到3.3万立方米,即便是放眼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水利工程,可以在防控上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
从三峡大坝建成每年几乎都有洪峰出现。比如2020年长江属于大水年。7、8月份出现五次洪峰,好在现在长江的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完备 ,特别是三峡水库发挥了重要的调洪作用,使大水之年没有出现大灾大难。当时流入三峡水库五次洪峰流量分别为:53000m3/s、61000m3/s、60000m3/s、62000m3/s、75000m3/s。由于三峡及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蓄,下泄流量控制在19000-35000m3/s左右,显著减轻了洪峰对长江中下游和两湖流域的影响,避免了洪灾出现。当然在防洪、削峰发挥最大作用的同时,牺牲的是三峡大坝停止发电,经济效益受损,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相比,“印钞机”停工,这也是无奈之选。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我斗胆来试着回答一下吧。三峡挣钱的办法就一个,蓄水发电呗!所谓三峡大坝自愿放弃巨大经济利益,就是没有蓄那么多水来发电,也就是三峡大坝现在的水位没有放到高位呗。
我觉得三峡大坝现在没有把水位放在高位,而是降低下来的原因是,要在保护上游和保护下游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条河流要有坡度,水才会从上游流向下游,从源头流向入海口。长江也是如此,源头在青藏高原,入海口在上海,一路坡度下来,才能让江水一路流入大海。
再来看看三峡大坝的数据:大坝顶部最高处是海拔185米。据说在高度段为海拔145米到海拔175米的范围内,是用来抗洪的!可调节的水库容量是221亿立方米。
但问题是重庆著名朝天门沙嘴的海拔高度才仅仅是160米,如果三峡大坝把水蓄足了,比如蓄到海拔175米,那就超过重庆朝天门15米了!这么多的水,会不会把重庆这个山城给淹了呢?我想这才是三峡不能把水蓄到满的原因,要把水位降下来,因为总不能为了蓄水发电,就把长江上游的这一段不要了?淹掉任何一个长江上游城市,都比发电挣的那点小钱要贵多了吧!所以说三峡大坝自愿放弃巨大经济利益就真是胡扯了,因为三峡就没办法把那么多水存下来发电,上游城市要被淹掉的!
真是一张示意图哦,但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上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见识过那种经典数学应用题吧,就是水池子有一个入水管,一个出水管,两个管子的粗细不同,然后就动不动问啥时候水放光了,或者池子水满了。把三峡大坝看成是水池子,上游来水和下雨是入水管,泄洪放水是出水管,这个三峡大坝问题就成了小学生的数学题了。
重庆朝天门的海拔高度就在那里,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重庆距三峡大坝有多远了,在二者之间可不是无人区,都是一个个人口密集的大小城市,理论上可以说这些城市的海拔高度都低于重庆。所以,三峡大坝蓄水到高位的时候,可能没有达到吧重庆淹掉的危险,但中间这一串中小沿江城市呢?
我想,保护上游城市不能有水患,这才是三峡大坝不能只顾着发电把水蓄到顶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三峡的水位也并不是太低,165米,这可真不算是低了。所以,说什么三峡大坝自愿放弃巨额经济效益真的有点假了。且看4月1日凌晨3点的长江水文的数据如下图:
全球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一一一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一要务是拦截洪水,提高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标准到千年一遇!
第二要务是把每年拦截下来的超千亿立方米洪水通过巫山大宁河挖掘一百七十公里隧道连通丹江口水库,调往大华北,根治黄河,新增十亿亩旱涝保收耕地!取代黄河水,把全部黄河水留在中上游调往大西北!取代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全程自流,大幅度降低调水成本价!取代汉江水,满足全流域耕地旱涝保丰收,并恢复中下游航运!支持把渤海湾建设成内陆淡水湖,新增每年八百亿方淡水,满足两蒙辽耕地旱涝保丰收!并支持修进东北到华东的高速防震交通!冲刷黄河下游泥沙到渤海湾,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恢复渤海湾到西安的航运!
第三是改善中上游的航运,把千吨级航运提高到万吨级航运!
第四是每年增加清洁可再生能源一一一水力发电八百亿度左右! 三峡大坝三大功能,按重要度排序为:防洪,发电,航运。大坝蓄水多少按这些功能需求按时调节。
春季排水保灌混,轻库存,为夏季防洪备库容。上游来水少,放水多,减少发电。
夏季拦洪水,水位高,正常发电。
秋汛后排库容,超发电。
冬季检修后又开始蓄水为来年作准备,发电不如正常。 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的任务是防洪,保证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受洪水泛滥的影响,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才是发电等其他功能。 题主的意思就是说山峡大坝在汛期不发电少发电造成经济损失,
去年上半年我老家建了个小型水库,去年雨季正好蓄水,一个乡镇整个雨季没排水,县城往年也经常内涝,去年还真没发生内涝的事情
不知道三峡大坝是不是雨季前排水,雨季减少排水或不排水,如果把防汛放在第一位,我想雨季应该不排水
航运应该好解决,国家提前下通知雨季停航,让船老板自行安排航运时间
发电的事情就像题主说的‘让巨型印钞机停工’或许长江下游可以减轻压力,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我想科学家比我们懂得多得多,我也只是瞎操心罢了 放弃是不可能的,它有利于人民,是缺一不可的。 主要是为了防洪抗洪。 工程之浩大,前无古人。与环境人文地理共生,以及对气侯,生态影响还需探索,总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