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
赤壁市还是黄冈市?赤壁之战的地点到底在哪里,其实我们现在逐渐连赤壁之战的真实性都抱有怀疑了,如果赤壁之战是不存在的,那么赤壁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意义了。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与曹操集团的一场大战,但是真的存在吗?
据说当时曹操带着83万雄兵南下,准备一举荡平整个江南,而孙权和刘备这边的人马实在是太稀少,连曹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都在奉劝孙权投降。
作为手握重兵的孙权,到底该如何选择,其实决定了这一场大战的结果。好在孙权在忠臣们的支持下,选择跟曹操抗衡到底,这也给了刘备得以喘息的机会。
不过很奇怪的是,曹操的大军,居然在一把大火中,就土崩瓦解了。孙刘联盟不过七八万人马,却击败了曹操83万大军。
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为赤壁之战渲染了很多背景和手段,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绝对不是文学作品中写的那么精彩而轻松。
所以很多学者现在甚至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赤壁之战的存在。因为诸葛亮作为这场大战的亲历者,在《出师表》中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赤壁之战。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这一战是他们的翻身仗,不可能没有记录,所以赤壁之战的真实性确实值得怀疑。
不过曹操饮马长江与孙刘联盟对峙的事情,应该是千真万确的,毕竟曹操是打算一统江山的人。那么我们应该要追问一句,曹操到底在哪儿饮马长江的呢?
官方说法,赤壁之战的地点应该是在如今的赤壁市西北。
赤壁市这个地方,在古代可不是这么称呼,古代称之为蒲圻。早在三国时期,就在这里设置了蒲圻县,所以说历史非常悠久。
为什么叫做蒲圻呢?因为这里水网密布,盛产蒲草。这些蒲草可以编制成蒲团,所以这里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集市。
有买卖的地方,就能聚集人气,所以东吴就将这里设立成了蒲圻县。到了现代,因为蒲圻县的名字比较拗口,不利于推广。所以当地领导认为,应该要结合蒲圻县的历史,着重宣传该县。
所以他们就向上级申请,于1998年,将蒲圻县改名为赤壁市。这一改名字可就不得了了,一场关于古赤壁到底在哪儿的争论,再次被摆上了台面。可是人家蒲圻人可不管这些,改称赤壁市以后,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这就跟云南的香格里拉一样,过去这里叫做中甸县,谁会去中甸县玩呢?可是改成香格里拉以后,每年带来的旅游收入简直不可估量。
东坡先生认为,古赤壁的战场在黄州赤鼻山。
苏东坡被贬谪到了黄州以后,他在当地游玩山水。碰巧来到了当地的黄鼻山,不禁想起了赤壁古战场,所以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所以在苏老先生的眼中,似乎认定了这里就是赤壁的古战场。
不过现在有人研究出来,这里不可能是赤壁古战场,因为赤鼻山在厦口东边,而刘备集团的关羽水军当时正屯兵在厦口。所以曹操不可能越过刘备集团,从而屯兵赤鼻山。
所以这里绝对不是赤壁大战的主战场,但是因为当地的水土风貌,跟古赤壁的描述方面有几分相似,所以东坡先生一时兴起,自然是会临场发挥了。
而且东坡先生肯定是有过考察,即使这里不是赤壁主战场,这里在赤壁大战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战争,而且规模应该不小。
还有一种说法,古赤壁是在嘉鱼县。
嘉鱼县在赤壁市的东北方向,紧挨着长江,而且对岸又在自己的正西方向。如果千百年来,长江没有改道的话,那么这里成为主战场的希望非常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赤壁之战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东风,有了东风火攻才能奏效。而嘉鱼县恰好就具备了这个条件,只要有东风吹过来,那么东吴大军就可以从嘉鱼县出发,顺着东风直奔曹操大营。
而且在《大清一统治》上也曾经写道,赤壁山在嘉鱼县东北方向,紧挨着长江边上。这一点在《水经注》中也有详细记载。所以嘉鱼县成为赤壁古战场的可能性非常大。
试想一下,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不可能全都堆积在一个口岸,所以长江沿岸一带,应该都有他的军马。如果赤壁大战真的发生了,那么对曹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拉长战线。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对方的火攻给一举歼灭,即使嘉鱼县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但是这里具备成为古战场的条件,而且赤壁大战期间,这里肯定也是烽烟四起。
总结:我认为赤壁大战绝没有文学作品上写得那么精彩。
曹操的确带了大军前来收服孙权,但是绝对没有83万大军那么多。他的主力部队应该是屯军在樊城或者襄阳一带。生下的人马被他带到了江边,因为他打了一辈子仗,所以自然是要亲自带兵的。
铁索连舟可能是真的,为的就是能够稳定前行,可是火攻应该是假的,这把火极有可能是曹操自己放的。当时的消防设施那么差,出现个火灾是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问题是这把火放的不是时候,因为恰好有东南风刮了过来。曹操大军在大火中乱了阵脚。这个时候刘备和周瑜都发现了这一点,所以火速赶往北岸,痛击曹操大军。
很多专家研究出,曹操其实只带了五万人马前来,所以规模也绝没有那么大。只是后来这把大火把他的阵脚大乱,大军在指挥中失去了方向,才会接二连三地败退。
因为理由很简单啊,首先荆州水军都督蔡瑁是活着的,压根就没有被反间计杀掉。他训练之下的水军足以对抗东吴,火攻这种伎俩对于他们常年领导水军的人来说,肯定会有所防范。
而且曹操如果是倾巢而出的话,这场大败,会直接导致曹操彻底覆灭。但是我们发现,没多久曹操又跑去跟马超较量了,所以压根就没伤到曹操的根本。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到底在哪里,已经没人说清楚啦,就算是把曹操叫回来也不一定还能找到那个地方。他当时只顾着逃命,恐怕忘记具体路径啦哈。
但豹眼认为,大概率是在黄冈市。
一般争论是在文赤壁与武赤壁之间,文赤壁还好说,指的是东坡赤壁。但武赤壁,也就是周郎赤壁,居然有蒲圻、汉阳、汉川等几种说法,甚至钟祥、嘉鱼等也在凑热闹。
对于这个问题,随便上网一搜,都是汗牛充栋的史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来证明自己的赤壁就是古赤壁战场。
在此,豹眼不想去考证究竟赤壁在哪,乌林在哪,华容道在哪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确是论证古战场在哪的最基本依据,但持主张者都言之凿凿的证明,他们那里都有赤壁和乌林,最后曹操都从华容道逃走啦。
赤壁是红色的,但红色的赤壁几十处;曹操大军几十万,沿江几十公里,不可能就驻扎在一个赤壁之处。乌林起码有两个,东坡赤壁与周郎赤壁都有。周郎赤壁居然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据,还认为曹操就是在赤壁之战前所作。岂不成乌林就是乌鸦栖居的树林吗?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这些事没人说得清,豹眼也不能说得清,那就干脆不说了,有兴趣的友友们自己去探寻吧。
古战场离不开战役,豹眼就以自己掌握的三国赤壁之战的过程,说一下看法吧。
诚心专业指教,杜绝无知瞎喷,敬请自重。
01
赤壁之战的历史踪迹
《三国志·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对于赤壁之战都有记载,但对战役过程都记述很简略。其他的史书略微详细,但说法不一。就以《三国志》为主,说一下战役的过程,或许对于了解古战场在哪,有所启迪。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了曹操。这时候,刘备开始了战略大逃亡,曹操紧追不舍。
看一下刘备逃亡的路径吧。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当时刘备屯兵樊城,经过襄阳时,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取襄阳,而是派遣关羽乘船数百艘,相约到江陵回合。
刘备带领十余万民众,慢吞吞的走在大道上,被曹操五千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数十骑逃走。
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刘备逃到汉津,恰巧与关羽相遇,也别去江陵啦,决定渡过沔水,又遇到了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万余人的人马,就结伙一起去了夏口。
这是因为鲁肃到了当阳遇到了刘备,劝说一起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又因为刘琦听说刘琮投降了曹操,决定带领军队讨伐刘琮。二者之故。刘备才与刘琦一起到了夏口。这在《鲁肃传》中有记载。
汉津,顾名思义,就是汉水上的一个津口,找不到资料介绍汉津具体在哪里,但肯定是在汉水上,而且是在当阳长坂坡东南的位置上。因为刘备接受鲁肃建议,去与孙权会合,必然会朝东南方向赶路。
关羽在樊城乘船去江陵,走得也是汉水这条水道。
沔水即今汉水。
《尚书·禹贡》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武汉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域,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
时荆州牧刘表派遣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黄祖死后,刘琦为了躲避迫害,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主动提出出任江夏太守,驻军也在却月城。
但不久,刘表病逝,曹操占据了荆州,刘琦就跟刘备一起渡过长江,来到了江南夏口。
这个夏口是不是孙权在223年重新修筑的夏口城,不得而知。应该是相距不远吧。
这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的行动路线。
再看一下曹操的行军路线。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九月,刘琮投降后,曹操论服从之功,封了十五人为侯,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继续率领本部人马。十二月,孙权替刘备出头,进攻合肥。曹操从江陵征讨刘备,到达巴丘,命张憙领兵去救合肥。孙权听说,就退走。曹操到达了赤壁,与刘备交战不利。此时军中大疫,曹操率军退回,刘备占据了荆州江南各郡。
据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英雄记》记载:
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舡,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末即渡,瑜夜密使轻舡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移掉,人持炬火,火燃则徊舡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去。从这里看,曹操自襄阳兵分两路,一部分水军包括原刘表的部分,及没船可乘就坐竹筏子从汉水到了浦口;一路跟随曹操从江陵东进赤壁。
浦口,就如汉津相同,没有具体的位置可考证,应该是长江边的河流交汇处。自汉水来,就该是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也就是今天武汉的位置。
巴丘,今岳阳楼一带,曹操经过巴丘,并不说明,赤壁之战就在巴丘附近展开。
当时的刘备驻扎夏口,曹操要与刘备对决,自然是去找刘备。就当时刘备的势力而言,还没有资本主动找曹操算账。曹操应该走得更远,结合《英雄记》来看,既然曹操部分兵力从汉水而下,已经对刘备实行了两面的夹击。赤壁之战,更应该在夏口附近展开。
最后再看一下孙权派遣周瑜进攻的路径。
江夏郡一直是刘表控制的势力范围,尽管孙权与之多次交战争夺,但一直在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控制之下。黄祖死后,由刘琦出任江夏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部将朱治攻占吴郡,入城领太守。从此之后,吴郡一直是孙吴政权所在地。吴郡郡治就在苏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才把根据地迁到了京口,在北固山筑铁瓮城,也就是今天镇江。
孙权挑选三万精兵,命周瑜、程普率领沿江而上,抵达赤壁,就与曹操交上了火。
当时,周瑜提出需要五万兵力,孙权说先凑了三万,你先去顶着,随后再组织人马去援助。
刘备当时驻军樊口,眼巴巴的等着孙吴军队的到来,听说周瑜来了,非常高兴,就前去拜访。但一听说只带来了三万人马,就说少了点。但周瑜信心满满,说:“你就擎好吧,看我咋收拾老曹。”
于是,决战就开始了。
从这里来看,周瑜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樊口恰恰就在夏口的下游,也就是在汉水与江水交汇处的下游。曹操两路大军在夏口汇合后,继续东进,与周瑜交火,大战在一起。
如果如上图所示,赤壁所在的位置,孙刘联军就处在曹操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中,一旦失利,周瑜想退回江东去就困难了,就会受到汉水方面曹军的阻拦。这包括刘表的精锐水军,周瑜不得不顾及。
江夏郡是刘表的势力范围,刘琦已经失去了控制,逃到了江南。江南部分还在刘琦、刘备控制的手里。考虑到地理熟悉程度,以及粮草的供应,周瑜不能离开根据地太远。否则,风险很大,本来在兵力上就不占优势,如果孤军深入,取胜的把握更小。
因此,在豹眼看来,赤壁之战很可能就在荆州与孙权控制的扬州的交界处江夏郡展开,更具体一点,恐怕就在樊口附近,不会越过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
曹操征伐刘备到了这里,周瑜率领大军也抵达这里。双方交战,曹操战事不利,就移兵江北,周瑜火烧赤壁,曹操就败逃华容道回到了江陵。
这么看来,文赤壁居然就是武赤壁,古战场真就在东坡赤壁那圪垯发生的。
综合起来,理由三点:
第一,《英雄记》所言,曹操部分兵力从汉水进攻,如果在周郎赤壁决战,他必须经过刘备驻守的樊口上行才能到达战役地点,但见不到这一骚操作。
第二,刘备不可能主动出击,只能守株待兔,只有曹操一路东进才能接火。
第三,周瑜不可能孤军深入太远,抵达樊口也就差不多了。
由于荆州、扬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州郡所在地,行政区划过于频繁、复杂,这里就不啰嗦啦。
从江夏郡所辖地域而言,周瑜继续深入也不是不可能,主要问题是曹操汉水而来的兵力使用问题。按照王粲的说法,曹操直接就是从汉水发起的攻势,也就决定了不可能跑到今天赤壁市所在的古战场那里去。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少有才名,因为关中骚乱,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混得不咋滴。曹操南征刘表,刘琮投降,王粲也就归顺了曹操。曹操父子爱惜人才,对其十分信赖。曹操又是文学青年,继续南行很可能带着王粲。
王粲很可能参与了赤壁之战,因此,他的《英雄记》可信度比较大。
从以上这个战役分析,赤壁古战场在黄州赤壁也就是文赤壁、东坡赤壁的可能性更大。
02
赤壁之战存在的一个疑问?
曹操战败后,败逃的路径是从乌林、华容道回到了江陵,而没有直接回北方,这值得质疑。
孙刘联军在江南,而曹操在江北。从九月刘琮投降到十二月赤壁之战发生,已经过去三四个月,曹操任命的江夏太守文聘应该到任了。江夏郡江北的部分控制在文聘手中,曹操直接回去岂不更加方便?为何舍近求远转道江陵?
关羽义释华容道这个桥段,尽管是罗贯中杜撰的,但搞得读者或者替刘备、诸葛亮遗憾,或者替曹操捏着一把汗。但曹操的确是从华容道路过的,这是史料记载,没有怀疑的。
这就是周郎赤壁说力主古战场在今天赤壁市的原因,因为这里离江陵更近,更符合曹操选择乌林、华容道逃亡的理由。
看一下曹操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不承认被周瑜打败,是因为疫情自己烧了船只退却,让周瑜这小子获得了虚名。
云山雾罩,不承认自己失败是曹操一贯的伎俩,为了稳定军心、民心、朝野上下,曹操耍点花招也很可能。但曹操也承认没打过周瑜,这是不可置疑的。
豹眼认为,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不能战胜孙刘联军,但他还占据江陵。他从江陵退军,是在江陵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江陵是荆州南郡郡治所在地,是荆州江北部分重要辖域,曹操可不想放弃。
但不管咋说,曹操是战事失败而退却,不像来时那么意气风发。华容道泥泞不堪,老弱病残死伤众多也在情理之中。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也搞得气氛更加热烈。这场大战,也就更加具有轰动效果。
曹操回到江陵后,已是死伤过半。曹操恐怕赤壁失利导致后方不稳,安排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后以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当阳。
曹操在赤壁是败了,但没有演义等说得那么玄,还是暂时控制了整个荆州江北部分。
刘备趁机取得荆州南四郡,一年后,周瑜经过与曹仁反复交战,曹仁因粮草耗尽,撤军回到了北方。整个赤壁之战才宣告结束。
还有个问题,周郎赤壁是以周瑜曾经在战胜曹操后,饮酒歌咏,得意之余在赤壁上刻下了”赤壁“二字作为留念。这倒是通行的、得意之时的行为。但当时的情况是,孙刘联军急着去追赶曹操,有没有这个闲情逸致呢?
从这个过程来看,尽管是把赤壁之战定位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但其惨烈程度远远低于官渡之战与夷陵之战。就因为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因而意义重大。
豹眼认为,赤壁之战更可能曹操一直从江陵追赶刘备到了樊口,在其附近进行了这场战斗。
以此推断,这次对战的古战场更大可能在黄州赤壁。至于为何有那么多赤壁之说,这里就不啰嗦了。
这是豹眼的观点,不喜勿喷,敬请就事论事。
关于赤壁之战发生地,以湖北黄冈市与湖北赤壁市争夺最为激烈,可能是为了平衡,一般认为湖北赤壁市是赤壁古战场(武赤壁),湖北黄冈市的赤壁为文赤壁。
实际上,关于赤壁的真实所在地,有六种说法:
一是汉阳。南宋学者著书称:“临嶂山南峰,谓之乌林峰,亦谓之赤壁,周瑜破曹操处。”,临嶂山就是现在的城头山,现在武汉市蔡甸区,北临汉水。
二是赤矶山。在今天武汉市江夏区,《水经注》称:“江水……又东迳乌黎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
三是嘉鱼县东北,与上面的赤矶山大致相同。
四是汉川。在今天的汉川,《元和郡县图志》说:“赤壁草市,在县八十里。古今地书多言此是曹公败处。”
五是黄冈赤壁。今天湖北省黄冈市的赤壁原名赤鼻矶,因苏轼的《赤壁赋》、《赤壁怀古》而闻名。
六是湖北赤壁市。《太平寰宇记》称:“赤壁,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江岸,北即曹操为周瑜所败之处。”
不过还原一下当时战况,刘备兵败当阳,前往柴桑会见孙权,然后孙刘联军自东向西迎击曹操。周瑜称:“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夏口就是今天的汉口,因此赤壁古战场在今天武汉市以东附近比较合理。
关注头条号“九州历史”,正史也精彩! 公元208年,发生在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这次大战后东吴大获全胜,刘备趁机夺取荆州,曹操元气大伤,此战为三足鼎立奠定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充满传奇色彩的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哪里?众说纷纭。我们不妨都来看看有哪些地方被猜测是赤壁战场?
其一:赤鼻山,这一说主要是宋朝诗人苏东坡写的《赤壁怀古》,苏东坡被贬到黄州赤鼻山游玩时所写的千古绝唱,但是从地里位置来看,赤鼻山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他在武仅(厦口)以东,而当时刘备就是驻军厦口,如果曹军越过厦口,就说明刘备已经败了,那就不会有孙刘联军破曹之事了,所以说赤鼻山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
其二:嘉鱼县东北,这一说法主要是《大清一统治》上所说,说赤壁山位于嘉鱼县东北江滨,而且还引据《水经注》里说“赤壁山在百人山南,位于嘉鱼县东北与江夏交界处”。
其三:蒲析县西北,据《无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析县西120里,北临大江,其北 岸小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这一说法的佐证是:蒲析赤壁近来 出土了几百件兵器,刀、矛、剑、戟。尤其是箭最多。当年赤壁之战,用得最多的是 箭,这是以证明这里的确是古战场。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土的箭链绝大多数为 铁质四梭形和铁质方锥形,这正是东汉末年特有的式样。《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 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距赤壁之战发生的年代仅五百余年,相距较近。蒲析赤壁既在 长江南岸,又与乌林隔江相望,与史籍所载之地形及战争情况较为吻合。
其四:武昌西南的赤矶山,据《荆州记》记载曾提到周瑜、黄盖大军自赤壁溯江而上,破曹操于 乌林。可见,乌林在西边上游,而赤壁在东边下游。《水经注》中也考证了乌林在 上,赤壁在下。所以,有人还说,“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乌林之战”。最有趣的是,许多 人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汉水,而不是长江。他们认为,当年曹军南下,首先破襄阳 夺刘表水军。襄阳在汉水边,离长江很远,这只舰队只能沿汉水入长江。为什么到 达江汉交汇之地不顺流东进直取武昌(今鄂州)反而退回四边去呢?如今汉水沿岸 有四处“赤壁”钟祥市:西北90公里的汉水东岸的赤壁崖;汉川县西边40公里的赤 壁草市;汉阳县西30公里的临漳山也称赤壁;天门巾东汉江边的赤壁。
然而赤壁之战古战场只有一处,却有这么多说法,而官方定义是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所以大家还是相信官方吧(我个人还是比较相信蒲析说)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研究研究。
我是小宋谈历史,谢谢关注评论。 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准确的说,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次战争,是三国鼎立的著名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江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江河之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的方法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就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份。 咸宁,为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势南高北低;下辖:咸安区、通城县、通山县、嘉鱼县、崇阳县、赤壁市。2017年总人口253.51万人。
咸宁市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长大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首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市 等荣誉称号。鄂南大竹海、赤壁黄盖湖、通山闯王李自成墓、九宫山、北伐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等重要景区、一城十二泉(温泉)等皆为位于其境内。
咸宁有个赤壁古战场,位于赤壁市长江之滨南岸,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也有人称此地为“周郎赤壁”,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
咸宁有个刘家桥,是楚天民俗第一村,位于中国桂花之乡桂花镇。刘家桥是汉皇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的第60代后裔刘伯常迁居于此后,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
刘家桥村青山环绕、古木参天,村里的老屋、雕梁镂扇、楼栏围核,虽残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刘家桥的廊桥,是一座砖木古廊桥,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虽历尽沧桑,仍岿然不动,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
咸宁有座九宫山,位于通山县境内,它是道教名山、避暑胜地。九宫山海拔1657米,森林覆盖率达96%,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天然大氧吧,喷泉、飞瀑无数。
这里7月份的均温比庐山低0.7 ℃,比北戴河、鸡公山低1℃,正是“三伏炎蒸人欲死,到此清凉顿成仙”。同时九宫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等齐名,遗留下许多道教胜迹。
咸宁有座笔峰塔,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又名慈恩雁塔,建于宋朝。塔底边长2.2米,周长17.6米,底层南侧有一高2米、宽0.8米的拱门,门额题为“直达蟾宫”。龛右石级绕柱边壁而砌,可容2人并行盘旋梯上,上66级便到第五层。登上笔峰塔,万倾碧波开视野,无限风光入眼帘。
咸宁有个隐水洞,位于通山县境内,因洞中隐藏有两条河流而得名,被誉为“洞天华中——中华天洞”。
隐水洞主洞长达5000米,平均高达20米,宽25米,进洞十米后空间开始宽敞,有石柱、石瀑、石钟、石帘等景观,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纵横交错,回环曲折,洞内空气清新。
我觉得黄州吧,曹操谋士如云,能选蒲坜?中共渡江也选洪湖至九江,他能那傻?
苏东坡写赤壁怀古那不被喷子喷死。
孙权慌乱,言跑不了,只能黄州,对江鄂城(古武昌)孙权当时在此建都,后至建业(南京),如蒲圻,曹过江怎言跑不了?有2o0多公里吧,再加刘备还能抵挡一阵呢。 在80年代,这个问题就已有定论,“赤壁之战”发生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42公里处。那时候,完全属于学术范畴,争论的对象也只有黄冈赤壁和蒲圻赤壁两家(其余疑似目标根本就没有参与资格)。但在旅游形成产业的今天,“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变成了百家争鸣的香饽饽,而且有愈来愈烈地趋势。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利益成分,有些地方抱着“即使我不能争取权威认证,也要让这个问题形成争论”的态度来参与。我不是砖家,无法自己去考证,但从看问题的纯粹性上,我选择信任80年代的学者。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古战场,但赤壁古战场的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也未有明确说法。由于古人的史书一般都惜墨如金,当时也没有经纬度概念,而且赤壁之战是被后人付于了非凡的意义并附加了众多传奇,可当时是没有人会想到作为重点遗迹来保护起来的。随着沧海桑田,它逐渐隐匿在史册里了,这就苦了那些追根溯源,附庸风雅的后人,每当追考起它来总是满头大汗地从故纸堆里爬进爬出,再与人争论一番。
两位大文豪的千古名篇无意中把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当作赤壁古战场,唐代杜甫的《赤壁》一詩,宋苏轼的《赤壁赋》,《赤壁怀古》,每个读过书的多少都会背诵一点,我就不再卖弄了。两位老夫子看到岸边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火烧过一样,就仍为这黄冈赤鼻矶就是当年赤壁古战场。可这里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南边,又在夏口以东,刘备就驻扎在夏口,曹军不可能越过夏口打这一仗,所以这里与史书记载不符合。但由于这两位重量级文坛人物开了口,后人也顺水推舟把这里叫“文赤壁”。
而真正的赤壁有湖北嘉鱼说和蒲圻(今已改赤壁市)说。嘉鱼说主要根据《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蒲圻说主要根据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和《古文观止译注》,具体怎么讲的就没必要罗列了,他们的观点首先地理范围大致没错,可从现代考古学来讲谁更有说服力,就要比对方更有力的旁证物证,不能光看纸面上的功夫。
在这一点上“蒲圻县西北”是占优势的。南朝盛宏之《荆州记》里也有相同记载,并且刘宋元嘉年间在这还发掘出过东吴吕蒙的墓葬。《南史~宋书~符瑞志》和以后有文献都记载当地有战鼓,断枪折戟等战争物资出土。
近代也陆续出土了许多东汉文物,在地下发掘出玉带钩,沉船上的铁钉,铁环,东汉铜镜。在附近山坡东吴砖墓中还发现当时的铜努机,五铢钱,更发掘出东吴武官陈文和墓,出土了更好的铜努机,钢剑一把。这些发掘出来的众多古代兵器,是证明蒲圻是赤壁古战场的有力证据。
目前赤壁古战场的标志,楷书“赤壁”俩字是南宋所刻,但距此70米上游处新发现一处三国时期的摩崖石刻,石崖残存阴刻隶书“赤”字,而“壁”字因石崖风化崩裂已坠入江中。而隶书是三国时通用字体,从风化程度来看,它的年代应早于另一侧的南宋石刻。据《三国志》和《湖北通志》等文献记载,赤壁之战后周瑜曾经书写“赤壁”二字于此,但手迹一直不知所在,是不是就是新发现的,还是待专家继续考证。
(这个问题本来就争论不断,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其他历史学家的争论暂且不谈,目前在湖北省,赤壁有两个,一个称之为“文赤壁”,在黄岗市黄州区,因苏东坡被贬在此为官,赋有《赤壁赋》一文而出名,故而被后人称为文赤壁。另一个是“武赤壁”,即一般认为的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之地。当年刘备联合孙权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之地,长江边的高崖上现在依旧依稀可见两个红色的“赤壁”大字,传说为诸葛亮所书。地址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过去叫蒲圻市,在文赤壁的上游约40公里处。与湖南省相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