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80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

[复制链接]
2803 10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0

dxf1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09: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复汉室”理想追求的幻灭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大军激战不已,造成后方空虚之际,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闻讯后仓猝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孙权遂占有了整个荆州。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
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
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依旧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
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混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不无失策之处。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123456790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2: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很简单,这三大战役决定了三国的走向,请听苍茫大地替文官渡之战决定了中国北方谁是雄主。袁绍要发兵官渡,关在狱中的谋士田丰劝谏:今且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袁绍无脑,被逢纪挑唆,差点干掉田丰。袁绍继续发兵,沮搜又劝谏:我军虽众,但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结果也被关起来。袁曹两家在官渡相持,留守许昌的苟彧力主曹操死战。后来袁绍手下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曹操依计烧了袁军后勤仓库一乌巢。张郃、高览去偷袭曹营失利,袁绍大败,这一战决定了中国北方谁是雄主。曹操胜出,统一了北方。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赤壁大战的结果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否形成。曹操挥师南下,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孙权占据江东,刘备与刘表长子刘琦占据江夏一带。曹操想一举平定江东、扫清荆州刘备叔侄的残余势力,孙、刘宁死不降,双方战于赤壁。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辅佐江东三代的老臣黄盖献苦肉计,诈降,周瑜孔明用火攻玩残曹操,曹操北退,孙刘趁势进兵,三家分了荆州,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成。刘备又在孔明、法正襄助下征服益州,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三国成鼎立之势。如孙、刘失败,曹操一统天下夷陵战役的失败,决定了蜀汉最终灭亡的命运。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先水淹七军,活捉魏帅于禁,斩杀魏先锋庞德,华夏震动。曹操差点儿迁都。后曹操派徐晃去抗击关羽,徐晃踏营进击,关羽败退。背后吕蒙、陆逊白衣渡江,实施偷袭,荆南全失,关羽、关平被擒杀,刘备荆州地盘全失。为了夺回荆州战略要地,刘备倾全国之力全力东征,先胜后败,结果在夷陵猇亭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纠集多年的四海精锐尽失,刘备也因年老郁闷在永安城薨世,托孤于孔明。至此,刘备蜀汉集团已失去逐鹿中原的实力,也再也没能踏进荆州半步。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简言之,孙权的东吴集团再也不担忧蜀汉在长江蜀汉对东吴领土再无任何想法。吴蜀再也不互为敌手,到后主刘禅降魏,吴蜀再无战争。蜀吴从此修好,共抗曹魏。夷陵之仗,奠定了蜀吴联合抗曹的局面!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xf1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3: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号称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夷陵之战的规模虽然相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规模要小一些,但在三国的各大战役中,也算是规模较大的一次大战了。之所以这三次大战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最主要的原因是每次大战都是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点,都形成了新的天下形势。
先看官渡之战。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官渡之战,曹操以数万大军对阵袁绍的十一万大军。在许攸的建议下,曹操奇袭乌巢,烧了袁军粮草,导致袁绍军心大乱。曹操趁势诛杀袁军,歼灭、坑杀袁绍军队七八万之众,而袁绍自己仅带了数百骑逃回了冀州。
此战,曹操收了张郃、高览等袁军将领,以及上万的袁军士卒,大大增强了自身实力。而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让曹操成了诸侯中的最强者。
再看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五万兵力对战曹操的十余万大军。曹操军中疾役蔓延,东吴周瑜又使用火攻计,火烧曹军战船,导致曹操不得已焚烧了剩下的船只败退而走。
刘备则趁机占领了荆南四郡,后来,又从孙权手中用半个江夏郡换了南郡。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奠定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局势。
最后来看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发生在关羽败走麦城,失荆州之后的第二年。刘备称帝三个月之后,打着替关羽报仇的旗号,发兵东征。实际上,刘备此举是想重新夺回丢掉的荆州之地,实现诸葛亮所谋划的荆州、汉中两路齐出,北伐曹魏,统一天下的战略布局。
此次大战,蜀吴之间的实力相当,双方均有五万左右的军队参战,都将各自可调动的军队全部派到了战场之上。因为势均力敌,所以,大战初期双方处于胶着的对峙状态。
直到第二年夏天,陆逊采用火攻计,火烧蜀军连营,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才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4.jpg

此战,刘备带去的军队损失殆尽,同时还损失了十余员战将,蜀汉实力大损。刘备去世之后,重新形成了蜀吴联盟,共同抗曹的局面。
夷陵之战后,直到蜀汉灭亡,天下三分的大势基本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三国之间的疆域也没有过多改变。因此,夷陵之战被视为后三国时代的开端。
正因为夷陵之战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都是三国时期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点,所以,才同后两者一起,被并称为了三国“三大战役”。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123456809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7: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前言

夷陵之战,发生于221年7月(蜀汉章武元年)——222年8月(蜀汉章武二年),对战双方是东吴和蜀汉,战役的发生在于双方领土的老问题,那就是“荆州问题”,荆州由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对于孙权保住江东还是蜀汉北伐中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战争以刘备一方的失败而结束,使蜀汉元气大伤,面临“国危主幼”的险地。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蜀汉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章武元年(221),刘备以黄权为镇北将军,发动了对孙吴的战争,双方相持数月,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这一仗的结束,催生了“白帝城托孤”的上演,使蜀汉面临“国危主幼”的危机。众所周知,刘禅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物,他继位之后没有任何建树,蜀汉的命运依旧掌握在丞相诸葛亮手中。
此时,东吴封锁了长江,在长江流域中下游拥有了绝对的优势。同时,东吴在蜀汉的内部出现叛乱的情况下还火上浇油,孙权任命曾经的牛人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不断地挑起争端,令诸葛亮焦头烂额。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壮大了东吴的力量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孙权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害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发生,主动向曹操上书称臣,这是孙权的智慧之处,他做到了能屈能伸,不愧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夷陵之战的结束,东吴获得了荆州和江淮地区的大部,成为真正意义上三国中的一极。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改变了“三国”的政治局势

孙权于222年的称王,不仅仅在于其个人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两年前,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后,废掉了汉献帝刘协,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一年前,刘备自立为帝,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同时,夷陵之战的结束,也改变了魏蜀吴三国的综合国力。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孙权和刘备早就想到了,但最终在他们之间还是爆发了战争。这样一来,导致本来就强大的曹魏更加强大,本来就弱小的蜀国更加弱小,曹魏的强大对东吴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这个意义上,司马懿促成“三家归晋”是比较容易的。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4.jpg 结语
夷陵之战的规模可能不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但它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是这一时期罕见的。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战争的结束,导致了孙权的称王,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此外,这一时期重量级人物刘备的死亡,给蜀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所以,从参战方、结果和影响上来看,此次战役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称为“三大战役”是合理的。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123456868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2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邀请!
我认为夷陵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和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参战人数多,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七十余万,连营七百里,从人数来说不比另外两场少。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第二:都是弱胜强防御成功的战役。官渡之战是曹操以七万兵马战胜袁绍七十万大军,赤壁之战是孙吴用约十万兵力破曹操八十万大军而夷陵之战是孙权以不到十万兵力击败刘备大军七十余万,这三大战役都可谓以少胜多之典范。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第三:从造成的结果来看,官渡之战造成袁绍衰败而曹操崛起,赤壁之战造成了曹操势力发展的停滞期而夷陵之战造成了刘备势力逐渐走向衰弱,三大战役都对各方势力格局有重大影响。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综上来看,无论从参战人数、以弱胜强之经典还是对于整体格局的划分,夷陵之战完全可以和另外两大战役相比较!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伊索谗言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2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夷陵之战属于汉末三国时期的战略决战,对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持续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三大战役,都是汉末三国的战略决战,战争的结果直接关乎参展方的生死存亡与势力归属,对三分天下、三国鼎立都具有重要决定性意义。夷陵之战开始前孙权曾经多次向刘备求和刘备势要出兵取荆州征东吴,注意这个时候孙权也和曹操已经修好;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已经陷入破裂,这一战并非仅仅是局部战争,如果刘备在夷陵取得胜利势必会进取荆州,那么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战略路线“占荆、益,两路出兵平定中原、中兴汉室”将会重新得到实现;而孙权“立足江东,占据荆州,全据长江天堑自然防线、尽可能占据长江以南所有土地;然后称帝立号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将会破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江东孙权袭取荆州、杀害关羽,蜀汉为关羽复仇的名义发兵征伐东吴;恰逢此时张飞又被部将张达、范强杀害,投奔了东吴刘备更是大怒,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也不同意。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七月,时年61岁的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东征东吴;蜀汉大军势如破竹,攻入吴境击败吴军李异、刘阿部占据秭归。东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军五万抵御蜀汉进犯。陆逊对比东吴和蜀汉双方兵力、士气、综合实力条件,做出战略退却、转入防守的决定,蜀汉大军也一路进至夷陵猇亭一带。随后吴军扼守要地、坚守不战,与蜀汉相持半年之久,蜀汉大军不得已在夷陵一带设立几十座营寨。转眼酷暑时机已至,蜀汉军队因天气炎热,把营寨挪至深山密林之中,准备秋后在对吴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关键时候,这场战争决战一如既往,从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战略决战,曹操火烧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仓基地实现转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击败曹军,使得曹军死伤无数,曹操几十万大军瞬间溃不成军;夷陵之战东吴统帅陆逊更是在长期坚守相持后,把握盛夏时机、酷暑炎热,“火烧连营七百里”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陆逊命吴军士兵每人手持茅草,夜晚趁机突袭火烧蜀军营寨蜀汉大军大乱顿时溃不成军;陆逊率吴军趁势攻打追击汉军,蜀汉刘备大败;刘备好不容易突围逃出,率军退至鱼腹县,并改鱼腹县为永安县镇守永安城(也称白帝城);东吴孙权听说刘备驻军白帝城、因为永安一带属于蜀汉的东大门距离东吴边境非常近;于是孙权非常担心遣使请和,鉴于形势刘备也同意了;这一战孙权其实也是虽胜犹败东吴和蜀汉本身国力较之曹魏相差极大,这一战使得蜀汉和东吴的实力都大大得到削减,特别对于原本国力处于弱势的蜀汉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这一战后直到5年后建兴六年(228年)蜀汉才得以恢复再度挥师北伐曹魏;夷陵之战对于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持续意义重大,同时此战也为蜀汉和东吴再次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形腿望舞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夷陵之战的规模有限,既比不了袁曹官渡之战,也不比了赤壁之战。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此次东佂只带领了区区数万兵马。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刘备率领几十万大军倾国而出。
而在官渡之战中,袁曹双方的兵力加起来共有十几万人马。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刘琮不战而降后,更是拥兵约20万。因此,与之相比夷陵之战当然就相形见绌啦!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不过,夷陵之战的规模虽不大,但是意义却不小。因为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决定了孙刘两家今后几十年的命运,而且也左右了三国时代大趋势。
为什么呢?因为此战如果刘备取胜了,自然不会满足于夺回荆州,更会挟势一举攻灭东吴,从而形成与曹魏夹江对峙的局面。如此一来,曹魏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它将会面对着蜀汉从汉中、荆州和江东三路出击的态势,刘备可以选择一路主攻,另外两路佯攻牵制的战术,到那时真不知曹魏的兵力该如何布署了?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然而夷陵之战的结果却是刘备失败了,而且败得极惨,几乎是以全军覆没而收场!此战的失败不仅使蜀汉损兵折将,更使其元气大伤。从而使刘备集团从势力崛起的巅峰上跌落下来,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失去了主动进取的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的失败引发了蜀国内部的动荡——南有孟获等人在南中造反,內有派系之间的重新洗牌。至使,诸葛亮在接受了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之后,不得不耗费心血重新稳定内部统治秩序。而在蜀汉忙于内部整顿的同时,吴魏两国早已做好了战略部署。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到了这个时候,以蜀国的有限国力,绝难抵挡吴、魏两国的东、北两路夹击!因此,摆在蜀国面的也就只有重走“联孙抗曹”的老路了!于是,在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的蜀汉政权,只得选择与东吴媾和,然后再集中其有限的力量北伐曹魏,去做恢复中原的尝试。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杨柳65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1: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在公元221年7月—222年8月的夷陵之战,是以刘备为首的蜀汉大军攻打以孙权为首的东吴引起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中最后一战。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小编给诸位分析一下。首先,“夷陵之战”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但影响深远啊!经此一战,彻底把刘备打醒了。他“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一直引而不发,今假借二弟关羽之死而欲报此仇之际,举全蜀汉之力攻打东吴,目的就是想一鼓作气扫平江东,以形成于曹魏平起平坐之势。到那时实力大增,兵马城池大大增加,粮草器械供应充足,然后再挥江北下,攻克洛阳,完成一统并非不可能。但遇上了陆逊这个书生,一把火把刘备的雄心壮志烧的干干净净。损失惨重的刘备退至白帝城,幡然醒悟,急切之间想一统天下是万万不可能的,纵然如曹操这样的不世枭雄也做不到,何况是十分平庸的自己呢?刘备追悔莫及啊。其次,彻底改变三国秩序。当刘备醒悟过来后,白帝城托孤,蜀汉大权就落在诸葛亮的手里。诸葛亮首先就主动和东吴修好,立致于孙刘继续结盟,互相不干涉,不挑起纷争,相互资源共享,有义务配合共同伐魏等。这些约定为诸葛亮稳定边疆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诸葛亮能腾出手来全力伐魏。孙刘联盟,也断了曹魏一统天下的野心。如果仅仅一家之力,曹魏还是很有相当大的实力能够征服的,若两家联合那就绝对讨不到好。而孙刘联盟即使同时举兵攻打曹魏,胜算未必就大,再加上曹魏若灭,两家必起刀兵之争,那就是你死我活了,胜负难料。所有风险很大,两家谁也不敢下这么大的决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三家都存在,互相掣肘,又互相制约,可保太平。哪家的野心大,哪家先出手,哪家就有可能覆灭的快。历史证明,蜀汉穷兵黩武,连年挑起战争,结果是最早覆灭的那个国家。而东吴四平八稳,一直温和避战,蜀汉灭亡后,又多生存了17年。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贺老师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3: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夷陵之战的规模看似不大,实则远超赤壁之战,堪比官渡之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赤壁之战

先看赤壁之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的气势恢宏,高潮迭起,好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都是在这里产生的。如:长坂坡的赵云单骑救主,当阳桥上张飞呵退曹操百万兵,还有诸葛亮过江后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庞统巧献连环计,最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关羽捉放曹...故事精彩纷呈,堪似大片!但是,这么规模宏大,激烈的战争,竟然没有一个将军是战死的?除了曹操误中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允和周瑜杀了诈降的蔡中、蔡和外,其他将军零死亡率!说明了什么?战争一点都不激烈,曹操根本就没和孙刘联军怎么打仗,而是曹营爆发瘟疫,曹军主动撤军北还的!但是,赤壁之战后,确实改变了以往的格局,三分天下有了可能。所以,赤壁之战属于雷声大雨点小,但是影响比较大。在三大战役中,规模算是最小的一次。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反而都有收获。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2.jpg 官渡之战

再看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经过前期的遭遇战——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双方在官渡对峙,准备决一死战。结果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击败袁绍,曹操完胜。经此一役,袁绍元气大伤,实力天平向曹操倾斜。随后曹操在夺取了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后,基本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除了前期的颜良和文丑外,淳于琼、蒋义渠、韩猛等战死。还有许攸、张郃、高览、牵招、何茂、王摩投降,沮授被杀。袁绍损失惨重。
袁绍的八大将,五个战死沙场,三个投降。谋士许攸投降,沮授被杀。可见战况激烈。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3.jpg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举蜀汉全国之力征讨孙权。结果刘备军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最后逃亡到白帝城才算稳住阵脚。这场战役,刘备所带的大将几乎全部战死。黄权被陆逊的兵马断了后路,不得已带兵投降了曹丕。正史中,刘备战死的大将有张南、冯习、傅彤、胡王沙摩柯。杜路和刘宁投降陆逊。文臣里面,马良和程畿战死。
夷陵之战,影响重大。因为在此之后的四十年里,三国之间的领土几乎没有变化。孙刘再次议和联盟,一直到蜀国灭亡。夷陵之战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4.jpg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始发于官渡之战。因为在官渡之战后的几年里,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是三国的开始。赤壁之战后的几年里,刘备夺取了荆州大部和益州汉中上庸等地,天下基本被曹操,刘备和孙权划分完毕,三国雏形出现。而夷陵之战,确立了三国的版图和格局。所以,夷陵之战完全可以比肩其他两大战役。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墙和鸡蛋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时多少豪杰!
昨日话旧梦,都成烟云!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是有很深刻的历史意义的。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夷陵之战是蜀汉兵力由强转弱的一个转折点。
刘备取得汉中,收服了马超等战将之后,在汉中称王。这时蜀汉的实力可以说是爆棚。关羽在荆州、马超镇守汉中,而且益州作为基地,刘备具备了三国争霸纸面上的实力,而且这时候五虎上将集齐。但是物极必反,关羽被杀彻底搅乱了三国的这摊浑水。刘备攻打东吴,是集齐了全部的水陆兵马,可以说是蜀汉的全部精锐。如下图所示,刚开始的时候势如破竹,但是东吴启用了陆逊——东吴的鹰派,一把火把蜀汉的水陆大军烧的几乎全军覆没,刘备被困白帝城,有了后来的白帝托孤的故事。这场战役不仅仅损失的是兵马,更是蜀汉的士气,刘关张的故事谢幕。蜀汉被迫坚守益州。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w1.jpg ——图片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第二,夷陵之战使得东吴和蜀汉的联盟产生了裂痕,孙刘联合抗魏的实力大打折扣。
夷陵之战是蜀汉的一个耻辱,这种切肤之痛是不能消除的,在蜀汉内部的人对东吴的敌对心理日益增强。尽管东吴后来主动修好,诸葛亮也竭力避免这种裂痕的扩大。但是在蜀汉将士的心里产生的落差是变不了的,也让蜀汉的一些将领对抗魏产生了动摇,这都是很大的影响。
第三,刘关张谢幕,蜀汉本就紧张的兵源问题摆上桌面。
益州虽然被称为天府之国,但是人力资源是匮乏的,人口非常珍贵,一场夷陵之战将益州的精锐荡尽,蜀汉再要维持一只可以抗衡东吴和魏国的部队,需要几年的努力,这种影响可以说改变了历史的走势。
综上,夷陵之战看上去规模不大,但是历史意义太大了!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5:58 , Processed in 0.04694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