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人L 发表于 2023-7-3 17:05:39

【特产】品一口玉泉仙人掌茶,唤醒源自唐朝的记忆...

眼下正是春茶上市季,在当阳玉泉寺附近的大山里,也有一群采茶人,他们采集的茶叶,却非凡品,名曰“仙人掌茶”,还跟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李白有关。

仙人掌茶,

芽叶舒展,

汤色嫩绿,

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

仙人掌茶,因其外形“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大诗人李白命名为仙人掌茶,在唐宋时期盛及一时,载入史册。可惜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工艺失传,茶树消亡。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当阳组织科研团队用三年时间“复活”失传的仙人掌茶,在全国茶界引起巨大震动。然而,步入90年代后期,仙人掌茶又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如今,农业部门把玉泉仙人掌茶申报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制茶工艺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起来,这一千古名茶或将迎来它的第三个春天。

仙人掌茶的前世今生

玉泉寺僧人金陵奉茶,李白饮后命名仙人掌茶

名山出名茶,名茶伴名泉。

当阳有一座玉泉山,山势巍峨,古木参天,山麓有一泓清泉喷珠漱玉,名曰“珍珠泉”。玉泉山麓的玉泉寺是著名佛教寺院,禅院幽深,铁塔稜金,高僧名士络绎不绝。待客必备佳茗,千古名茶应运而生。

唐朝时,玉泉寺有位法号中孚的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仙李白的族侄。他不仅精通禅理,而且喜好诗词,尤善品茗与制茶。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在珍珠泉汇流的溪畔乳窟洞边,采回芽叶,蒸后置于阳光下曝晒成茶。

公元750年春,中孚禅师云游江南,在南京栖霞寺恰遇族叔李白作金陵游,中孚以随身所带的茶叶做晋见之礼。李白品茗之后,见此茶外形如掌,饮之清芳,舌有余甘,觉得此茶与自己品尝过的不少名茶相比,别具一番风味。又听中孚介绍,此茶是当阳玉泉寺新创制而出。

李白赞叹之余,诗兴勃发,吟诗作序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中书:“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诗中写道:“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仲夏,中孚禅师回到玉泉寺,将李白命名并赠诗一事,禀告方丈,方丈大悦,通告全寺僧人,此茶正式定名为仙人掌茶,并嘱将此诗记入寺志。

从此,仙人掌茶作为玉泉寺的待客珍品,随着千年古寺的兴衰而沉浮。唐代,仙人掌茶作为全国的五十多种名茶之一,载入《唐国史补》。北宋,仙人掌茶名扬海内,列为全国九十余种名茶之一,载入《宋史食货志》。

此后,仙人掌茶逐渐式微。据《玉泉寺志》记载,仙人掌茶在明代万历年间,工艺失传,茶树消亡。有关文史资料中,再无玉泉仙人掌茶的详实记录。清代全国名茶四十余种,仙人掌茶不在其中。康熙年间修撰的《当阳县志》方产篇,记叙了全县的主要动植物十四属一百九十六种,但无茶,更无仙人掌茶的记述。

文史专家推断,仙人掌茶的消亡,一是历代战乱所致,寺庙也不免被殃及,动乱中僧人四散,乃至工艺失传。二是仙人掌茶默守蒸青晒青的工艺陈规,而明代炒青芽茶和叶茶流行,仙人掌茶因工艺逐渐落后,被历代新名茶而淘汰。

上世纪80年代初,仙人掌茶“复活”面世引轰动

4月11日,雨后初晴,玉泉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在玉泉村,高低错落的茶园散布在一片片松林之间,微风乍起,松涛阵阵。

73岁的吕凤才和老伴正在茶园里抓紧采茶叶,“连着下了几天雨,今天赶着多采点。”吕凤才家的茶园有一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村集体种的,后来分给他种,现在共有2亩多的茶园。

“清明前采的鲜叶,最高卖55元一斤,现在卖25元一斤。”老两口一天可以采10来斤鲜叶,当天采,当天卖给合作社,当天收钱。

“采茶树巅上初展的一芽一叶,最幼嫩纯净,是制作仙人掌茶的最佳原料。”吕凤才用两根指尖轻轻拈起一枝芽叶,向我们介绍采茶经验。

玉泉山四周翠岗起伏,溪流纵横,土地为黄棕壤、黄褐土及部分红砂岩分化的沙质土,土壤结构好,植茶自然条件优越。解放后,当阳政府决定在玉泉寺垦复茶园,在玉泉山麓成立了玉泉茶场。

1981年,当时的县科委、林特局和玉泉茶场联合组成科研团队,启动对玉泉仙人掌茶的恢复研制工作。现年77岁的陈继业就是当年的科研人员之一,“在恢复仙人掌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查了《当阳县志》、《玉泉寺志》、《全唐诗》等史料,证实玉泉寺确系玉泉仙人掌茶的原产地。”陈继业说,在查阅史料的同时,他们掌握了古代仙人掌茶的传统制艺,并继承古人蒸青手法,把晒青改成炒青,历经三年试验,终于把失传的仙人掌茶重新“复活”面世。

陈继业们复古制出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形似掌,色泽翠绿,滋味鲜爽,一上市就引起轰动。1984年,湖北省科委邀请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陆启清等茶界泰斗,对仙人掌茶进行联合鉴评:确认仙人掌茶是恢复的久已湮没的历史名茶,也是地方名茶,并建议向全国推荐列入中国名茶。

陈继业至今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仙人掌茶的那段巅峰岁月,“参加各种茶叶鉴评会,我们拿回的奖项不计其数。当阳街头门店到处挂着仙人掌茶的牌子,不少外地人专程到当阳买我们的茶。”

复归平静的仙人掌茶,期待焕发“第三春”

然而,正当仙人掌茶迎来它的“第二春”时,“仙人掌茶”被人抢注成商标,其他生产仙人掌茶的茶厂都不能再打仙人掌茶的牌子。再加上农业结构调整,柑橘大发展时换掉了一部分茶树,仙人掌茶制作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等多方面原因,玉泉仙人掌茶又逐渐走向衰落。

金刚、陶明峰,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还在坚守制作仙人掌茶的匠人。在玉泉寺农业发展公司,生产厂长金刚带我们参观加工车间,“每天下午,合作社从玉泉村收来的鲜叶都要运到这里,经过摊青、蒸青、揉捻、风筛、色选等13道工序,仙人掌茶才能包装出厂。”金刚说,现在都是机械制作,如果按照全手工精工细作,一个老师傅一天只能炒2斤茶。

在度门寺茶厂,厂长陶明峰左手收鲜叶,右手卖成茶,忙得不可开交。陶明峰师从陈继业,度门寺是陈继业当年的驻扎指导点,可以说,度门寺茶厂是陈老看着长大的,陈老也无私地把仙人掌茶制作技艺倾囊相授。30多年过去了,度门寺茶厂仍在坚持生产传统的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大部分销往了孝感、汉川等地,那里的人爱喝。”金刚说,今年春茶开采期,阴雨天多,气温偏低,对发芽造成影响,产量有所减少,因此价格比往年高10%-20%,“目前好一点的仙人掌茶零售价在300多元一斤。”

如今,在去玉泉寺的路上,我们看不到仙人掌茶的招牌,金刚、陶明峰生产的仙人掌茶,都只能以“玉泉寺茶”、“度门溪”标注。

为了振兴仙人掌茶,2015年,当阳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为“玉泉仙人掌茶”成功申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我们在北京述评时,农业部的鉴评官员连声惊叹:‘没想到玉泉仙人掌茶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年过去了,该中心主任李德雄对这一幕仍记忆深刻。

“玉泉仙人掌茶既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制作技艺又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通过传承与保护,把当阳这张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名片擦得更亮。”李德雄说。

来源 ¦ 三峡晚报

编辑 ¦ 毛宇峰
精彩回顾
▪ 【简讯】当阳农民喜获151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法院有了检察官办公室/市公安局招聘辅警人员...

▪ 【提示】市工商局消费警示第四期:请谨慎购买反季节服装

▪ 【涨姿势】宜昌青年作家培训班当阳开讲啦!各路文学大咖带来了哪些干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产】品一口玉泉仙人掌茶,唤醒源自唐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