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62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

[复制链接]
2624 10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0

简单350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7 19: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诗文和诗人的关系,看似简单,但又颇有玄机。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诗文是否便等于诗人本身?或有论者说:诗人的一只脚在天上,一只脚在地下,那么诗文便是诗人纠结于理想和现实的写照或宣泄?另有一种说法,“为文须放荡,立身需谨慎。”如此,诗文则正是诗人的背叛或逆反。
凡此种种,令人莫衷一是,幸好我们有足够的文本可以对照。比如,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泾溪》。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01

诗文解读:临深履薄的提醒,舟行水面的哲思

全诗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种水上行舟的态度及对应的结果。其名虽为《泾溪》,但并非写景之作,应当是作者不拟题目的无题诗,现在的题目是由本人以正文首二字命名的习惯方法确定。类似的如《论语·学而》、李商隐的《锦瑟》等。
    首句:泾溪石险人兢慎
开篇即叙述了泾溪复杂险恶的自然环境。“石险”便是泾溪行舟的最大特点,所以,艄公舟子自然地以战战兢兢、谨慎小心的态度,度过这一段危险的区域。
    次句:终岁不闻倾覆人
第二句既是承接第一句的延伸,又是客观上必然的结果。虽然“石险”,但是“兢慎”,定当履险如夷。泾溪虽险,礁石虽恶,但危险之在于表面,人人望危而戒惧,便不成其险。
前两句描述了船过泾溪的第一种情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带来了舟行安稳、履险如夷的结果。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2.jpg
    三句:却是平流无石处
按照诗的结构方式,一般来说,第三局需要“转”。故此作者在本句开头即用了一个“却”字,语虽浅近、痕迹宛然,但考虑到全篇的布局,此字一出,如泰山勒石,笔锋飒然,又如临风长啸,响遏行云。
到了流速平缓、滟滪暗礁无踪的航道,本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悠闲体验,但以一“却”字引领全句,真不知后事如何。
    尾句:时时闻说有沉沦
本句既是上一句的结果,又是全诗的终结。其文意浅显,望之可解,但两种情况、两种结果的对比,至此全部呈现。作者通篇用“无我之境”的描述,皆用客观记叙,不着一字评论,可无限哲思、无数评价、无边感悟,早已萦绕在读者心中。
后两句描述了船过泾溪的第二种情形:麻痹大意、习焉不察的态度,带来了翻舟覆桨、樯倾楫摧的结果。
全篇诗作,用语平实,叙述安稳,没有奇峰突起,没有惊人之谈。第一、三句两个“石”字的重复和第二、四句两个“闻”的重复,正是明白无误,或者说重点突出地告诉读者,这是一组有意为之的对比。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3.jpg 02

诗意引申:载舟与覆舟的思考,忧患与安乐的警钟

无论诗人还是读者都知道,这首诗的创作意图绝非行船指南那么简单。行船只是就近取譬,讲述人事的成败规律才是诗人的终极意图。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也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道理相同。
杜荀鹤生活的年代,正是藩镇割据最盛的时期,当初名震天下的唐帝国,如今在各节度使拥兵自重的虎视眈眈下苟延残喘。对此,王谠曾有论述:
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其初跋扈陆梁者, 必得藩镇而后可以戡定其祸乱,而其后戡定祸乱者,亦足以称祸而致乱。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
在这类似“苗人养蛊”式的依存关系中,藩镇当然不是鹤顶红,入口即死;但却是海洛因,必将缓慢抽干国家残存的最后一丝能量。国家危亡之际,自小受家国天下的儒家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会从不同程度开出救国救民的药方。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4.jpg 我们今日观之,这首诗所提供的观点足堪警醒。可当时唐朝破亡之势已成,再借物而喻,就像为涸辙之鲋去引西江之水,让濒死之人喝碗白粥暖暖身子,莫说效用没有半点,连其人的动机,都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也不排除诗人作此诗而自勉,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永远以高度的警觉、不懈的态度面对生活。那么,真相是否如此?我们来看看杜荀鹤其人。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5.jpg 03

诗人生平:民间疾苦,禅宗机锋;屡试不第,苦求为官

作为诗人的杜荀鹤,关于其诗作水平,历来颇有争议,可称“毁誉参半”。
他提倡诗歌应力戒浮华,用语平实清新、自然质朴,曾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誉者以为“有佳句而多俗言”,毁者则认为“《唐风集》中,诗极低下”,真是成也俗言,败也俗言。从本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语言特点,的确俚俗浅显。
唐朝诗人中,追求清新平易者不少,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但非议并不甚多,而独杜氏引非议沸然,其实并不奇怪:就文本来说,在追求气象的唐朝诗人阵营,杜荀鹤的确算是一个异类。
至于他对“苦吟”的标榜,更加让人丛生疑云,一则,优秀的诗人,哪个不是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者有之,“平生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者有之。而杜氏诗中,诸如“不觉裹头成大汉,初看竹马作儿童”之类,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苦吟”的影子的。
但是杜荀鹤作为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对底层劳动人民倾注的同情与悲悯是可敬的。
他的许多诗篇,的确具有穿透时空、震撼心灵的力量。比如那首著名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命运多舛,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直到四十五岁才中进士,但旋即因政局动荡,辞官还乡赋闲。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虽然远非“天下最穷人”,可始终未能远离饱经苦难的底层群众,方当乱世,其凄凉悲惨,更加倍地肆虐。人非草木,见之谁不痛心?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6.jpg 不过杜荀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仅仅是同情,或者说,是他摆脱贫困,向上钻营(或者说奋斗)的动力。毕竟,人的痛苦只能传染,而难以相通,就像山中寡妇无论如何也不会认为杜荀鹤为官不成是多大的苦楚一样。自己的苦酒,只能自己喝干。
或许是因为精神痛苦之故,科举不中的时间里,杜荀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诗作中,有不少佛经禅理方面的内容,甚至还为两位因禅机理解分歧产生矛盾的和尚调解纠纷。
一教谁云辟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
念珠在手隳禅衲,禅衲披肩坏念珠。
象外空分空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
有无无有师穷取,山到平来海亦枯。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不过,宗教的麻醉只是暂时,对功名的渴望让他再度出山,并且奇迹般地攀附上了以残忍暴虐闻名历史的朱温。
据说,朱温接见杜荀鹤之日,无云而雨,民间称这种反常的气象为“天哭”,于是朱温命杜荀鹤以此为题,作诗一首。杜荀鹤生有急智,援笔立就:“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朗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朱温见诗大喜,不久便为杜荀鹤运作,他终于得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
但杜荀鹤到任未几便因病逝世。
可能是由于怀才不遇太久的原因吧,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他“恃势侮缙绅”,把大小官员侮辱了个遍,在群情愤怒、欲杀之而后快的当口,此公突患疾病,未几而逝。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7.jpg 04

人文相照:固定的文本,变化的心情

杜荀鹤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他潦倒半世,为德不卒。
他也有忧伤的落寞,也有困苦的艰辛。当他把目光投向更加悲惨的苦难人民时,他的心中,是《诗经》中的“黍离之悲”和“苛政猛于虎”之叹。儒家传统的家国天下、安民恤民的理念,早已深入血脉,使他不会故作不见,而是心有戚戚,大声疾呼。
他也有失败的苦楚,也有难解的心结。当泾溪行船的启示与学优登仕的抱负,化作名落孙山的一叹,当经纶世务、治国安邦的理想,终究寄托于色即是空的辩论,那仿佛沉入无底洞窟的心绪,到底意难平。
杜荀鹤的一生,也是一场喜剧。他自成一派,心愿得偿。
他也有传世的佳作,也有深邃的思想。虽说诗风毁誉参半,不过在灿若晨星的唐朝诗人阵营中,他终究占有一席之地,以“杜荀鹤体”名传后世。其中不乏警示之作、哲理之言,更有忧国忧民的精神,是无论何时都要提倡并尊敬的。
他也有进士的功名,也有如愿的喜悦。无论其功名获取的途径光彩与否,就其个人而言,在生命的末段,终于了却了一生苦苦追求的夙愿。金榜题名是传统知识分子共同的渴望,虽然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但毕竟人非圣贤,干谒之风盛于当时,便李杜高才,也不能免俗。
杜荀鹤的一生,又是一场闹剧。他上谄下骄,丑态尽出。
他也有卑琐的辞令,也有阿谀的诗篇。唐朝士子的干谒活动,固然有求于人,但为后世所称道的,往往不卑不亢,或以名诗动其心,或以名作悦其目。无论成功与否,尚有书生的尊严在,但杜氏却极尽谄媚之能事,其情可鄙。
他也有威福的做派,也有欺人的霸道。杜荀鹤曾以小松自喻:“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但当他凌云之际,对时人的态度岂止不友好,挟官威凌辱欺虐,直逼得人杀心顿起。奈何卑躬屈膝于上官,鼻息干云于僚属?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8.jpg 可见,诗人与诗文的关系,并非固定,诗文落于纸上,下笔难改;诗人活在世间,随波逐流。他的悲愁喜乐,他的优孟衣冠,他的见景生情,有的洋洋洒洒,传诸后世。但更多的,都随着叹息与呼号,纷洒在无尽的时空,俶尔远逝,寂不可闻,伴随着泾溪的波涛,滚滚东去,永不回头。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永远就三年疗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7 2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停下来思考ing,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泾溪》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写的一首哲理诗,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这首诗告诉我们,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越是日常碰到的,越是屡见不鲜的,越容易粗心大意,越容易出事,出大事。所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也是这个道理。它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惜颜705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7 22: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径溪》这首诗有两个版本,一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二是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
杜荀鹤版《径溪》

径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罗隐版《径溪》

径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确是平流无险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让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其实出入并不是很大,表达的意思那更是相同。
说的都是,小沟小河乱石林立,水流湍急的地方,人们路过的时候都会格外的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掉到水里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反而会常常听到这种消息。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
险的地方,都“兢慎”,因而“不闻倾覆”;倒是“平流无险处”,恰恰“有沉沦”。为什么“无险处”会有沉沦呢?就是因为平安日子过多了、过好了,渐渐贪图享受了,不思进取了,忘记了以前的艰难困苦、急流险滩,在安乐中消磨意志,在安乐中骄奢淫逸,在安乐中沉沦!此所谓“死于安乐”是也!
诗人这是在告诫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也!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我是的十八簿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1: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爱好传统文化艺术的九思堂笔记。
你的问题是: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径溪》一诗的理解。
浅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理解,仅供参考。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不太出名的杜荀鹤,写了一首极富哲理、精妙的小诗。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唐代官做的不大,诗歌也少有杰作。这首《径溪》却不同凡响。
《径溪》
唐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山间溪流,水急、险滩、乱石,人们战战兢兢、处处留心而过,常年没听说过有被淹没的人和事;水流平缓、无乱石险滩的水面,却经常听到有人被淹死。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2.jpg 寓意:眼睛看到了危险存在,必定小心谨慎,就会避开风险而安然;当风平浪静时,没有体察到危险,就会放松警惕,一旦危险突至,必会措手不及、被危险伤害。
哲理:处忧患当不惊,处安乐当谨慎。无论何时,严戒松懈、自满、麻痹。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3.jpg 杜荀鹤犹如杜甫,为普通百姓发声。

看他两首诗,同杜甫之风。
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4.jpg 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

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桑辛苦,

得是浑身着苎麻。

#我要上头条#@九思堂笔记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5.jpg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xinting_6ym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荀鹤的《泾溪》,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说理诗,概括来讲,大概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者一个俗语,“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来形容。
泾[jīng]溪,在安徽省的东南部,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与赏溪汇合,西北向流人芜湖。关于泾溪,其实有很多诗人都写过,比如李白的“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等等。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下面这一首《泾溪》,是唐代著名诗人杜荀鹤的名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曾经有所争议,一说为罗隐,但后来经过学者考证,罗隐似乎从没来过泾县,而杜荀鹤的家乡,离泾溪不远,所以作者为杜荀鹤的可能性大。这首诗原文如下: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兢[jīng]慎:因为害怕,所以显得分外警惕。
这首诗,虽然描写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说理却非常透彻,短短二十八字,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感悟。写理诗,妙在细微幽妙,说理深刻生动,事情虽小所喻之理却大,杜荀鹤的这首诗,无疑便是这样一首巧妙的杰作。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说,泾溪的风浪很急,礁石很危险,所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因此一年到头,不会听到有人掉入水中淹死的事情;但是,恰恰是在水流平缓、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听到有人淹死的消息。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2.jpg
这首诗,表面是说,行舟水上,急流之处,往往不会出事,在平缓的地方,却很容易出现危险。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这首诗中,潜藏着极深刻的道理。
要知道,驾驶小舟的是人,而人在危险的时候,往往比较谨慎小心,既然人人警惕,所以自然稳如泰山,但是在平稳的时候,人们觉得没有危险,非常安逸,便会放松下来,于是便会出现舟翻人亡的事情。推而广之,杜荀鹤所要说明的,并不仅仅是舟行水上的道理,而是以此来比拟人事的成败。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3.jpg
其实,司马迁所说的,便有这样的意思,人们总是能在忧患中成就事业,却在安乐中消沉意志,最终导致失败的结局。典型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可胜数,比如,吴王夫差,在忧患的时候,励精图治,打败了越国,成为霸主,但是后来却沉溺于享受,以为天下太平,怠于治国,最终被勾践灭亡。
杜荀鹤的《泾溪》并没有告知我们,船覆灭到底是因为什么,只是描述了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历史所反映出来的真理,这才是最值得品味的,水中行舟如此,人事成败亦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例外。这正是杜荀鹤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真正价值:居安思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顺势而为4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7: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泾溪》行文曲折,析理透彻。短短四行,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妙的生命辩证。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合常理:舟行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其实,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险要之处,人们往往能够思想集中,小心谨慎,事故反而不易发生;平流无险的地方,却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因此常常“舟覆人亡”。这正如《吕氏春秋·慎小》所言:“人之情,不于山而于垤(dié)。”人不会被高山绊倒,却往往会被小土堆绊倒。
这首诗体现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否则会乐极生悲。一千多年前的《泾溪》明镜,至今仍光可照人。遗憾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历史上多少人闯过了惊涛骇浪,却在风平浪静处倾覆,“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首诗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2.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幸福341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7: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写了急流险滩之处鲜有船只倾覆沉没而水流缓慢之处却常有船只倾覆沉没的反常现象。全诗通过比喻手法来总结教训,景物中寓哲理,理析得透彻,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给人以居安要思危、处盈要虑亏的告诫。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贺老师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原文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2.jpg
《泾溪》是唐代诗人杜荀鹤(一作罗隐)创作的一首哲理诗。此诗写了急流险滩之处鲜有船只倾覆沉没而水流缓慢之处却常有船只倾覆沉没的反常现象。全诗通过比喻手法来总结教训,景物中寓哲理,理析得透彻,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给人以居安要思危、处盈要虑亏的告诫。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啤酒瓶空了缓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1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泾溪》全文如下: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诗句意思是说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这首诗前二句和后两句构成鲜明对比:由于“不慎”,安全的“平流”上却常见船只沉沦。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主观态度,不同的主观态度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正是从这种实地考察中,诗人悟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杜荀鹤《泾溪》诗的真正价值、寓含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另辟蹊径,于景物中寓哲理,通过比喻手法所总结教训,它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全诗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123456865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12: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文人乱世犬,摇尾乞怜寻主人。
杜荀鹤诗文简单通俗。
《泾溪》此诗,告人不要于平顺时犯迷糊,不要骄傲自满、疏忽大意,犯大意失荆州的错。
深一层理解,可作修身的指导,时时处处留心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请你谈一谈对唐代杜荀鹤《泾溪》一诗的理解?w1.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6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5 08:20 , Processed in 0.14647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