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verse:Bubble or Future?
◆ 艺术+元宇宙
◆ 专题策划|武文龙
随着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近两年来因新冠疫情反复使得大众参与互联网线上活动时间、频率的大幅增长,元宇宙(Metaverse)的畅想在此背景下迅速火爆全球。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各行各业都在试图建立与元宇宙的联系,而在艺术与科技、互联网之间融合日益紧密的今天,人文艺术自然也不会在元宇宙中缺席。由此,在基于元宇宙的理念下,我们看到艺术在创作、传播、展示、交易、收藏等一系列与之相关领域的积极尝试。
元宇宙,以怎样的方式连接公众?文|卢展刊于《艺术市场》2022年5月号
近期,三里屯CHAO艺术中心“APENFT数字漫游”展览集合了国内外知名NFT创作艺术家,以“展览即游戏”为理念、全程无实物画作的数字展览,呈现出趣味性的游戏交互方式和虚拟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对外宣传噱头便是“带你走进元宇宙”。笔者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亲身体验并观看、操作展品后,感觉其中部分VR展品确实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但与当下讨论的元宇宙展览形态还存在不小差距。
元宇宙数字展览≠新媒体展览元宇宙概念的提出者、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 ( Neal Stephenson) 认为,元宇宙必须是“通过浸入式的设备进入由智能设备模拟的虚拟世界” 。当人们通过技术跨进虚拟世界大门的时候,媒介技术不断地发展、推动着人和网络不断交互,进而迈向“虚拟的巅峰”,建造一个发达的虚拟世界。显然,当前展览展示阶段,远未到达“元宇宙的虚拟世界”。
“APENFT数字漫游”展览现场
如果说,元宇宙通过AR、VR 等交互技术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就像电影《头号玩家》里面的场景一样,给我们带来超越现实的震撼。那么从技术角度出发,目前的数字化的沉浸式展厅与元宇宙的概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事实是,当前一些宣传“带你体验元宇宙”的展览基本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数字新媒体沉浸式展厅。展示方式依旧是当前运用声光电、VR等技术增强与观众互动的沉浸式展览。虚拟世界是元宇宙的基础,元宇宙的交融性要求对元宇宙必须要有强大的智能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尽管媒介技术的发展已推进虚拟世界开始走向沉浸式和智能化,但若想完全演变成元宇宙,还远远不够。交融性是元宇宙的典型特征,目前的虚拟社会还没有办法完全实现交融性,甚至连完备的交互性都尚未实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元宇宙数字展览与沉浸式展览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其展示的作品不同,元宇宙为NFT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展览中均为“NFT”作品。NFT(Non-Fungible Tokens)的英文直译是“非同质化代币”。这个翻译本身表达不是十分清晰,它是区块链的一个条目,代表了某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如博物馆里的世界名画,或者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它是数字世界中的一种独有资产,不可复制,同时也可以进行买卖,可以用来代表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商品,但它存在的方式是数字化,保存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中。因此,目前不少人在大力宣传,NFT是区块链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推动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力量。
电影《头号玩家》剧照
在元宇宙中,每个数字产品,都有真实的游戏玩家支撑。每个NFT可能很难代表实际的价值,但它是玩家体验的真实记录。从这个意义来讲,当前所谓的元宇宙展览远未达到元宇宙想要赋予的意义。
数字藏品的独特优势Uniswap一双袜子卖16万美元;推特创始人5个单词拍出250万美元;艺术家Beeple的作品《Everyday: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网拍中以6934万美元成交;Pak创作的《The Merge》在NiftyGateway上以总价918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吸引超过2万个买家参与购买,创造了NFT 最贵作品纪录;NFT 游戏 Axie Infinity 的销售暴涨,累计交易量突破10 亿美元,在 NFT 市场中按成交量计算位列首位;中国知名艺术家徐冰与万户太空艺术合作的《天书号》数字艺术品拍出了30万美元的价格;蔡国强的NFT首作《瞬间的永恒——101个火药画的引爆》以250万美元成交。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蔡国强《瞬间的永恒——101个火药画的引爆》(截图)2021年 于TRLab线上平台以250万美元成交
作为一种天然的数字藏品,NFT相较于传统收藏品,它确实具备流通、收藏、使用等方面的优势。和大多数传统收藏品市场相比,NFT二级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收藏更为方便。目前NFT交易市场还只存在于国外,国内并没有相应的二级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数字藏品市场似乎是另一种玩法。在海外已领跑NFT浪潮情况下,GUCCI、LV、比亚迪、奥迪、NIKE、adidas等品牌,均相继推出NFT系列数字藏品,其中部分品牌均与实物绑定销售,例如盲盒形式,而单纯的数字藏品收到后目前并不清楚到底能做什么,似乎只能在娱乐价值上加分。即便如此,艺术领域各大机构平台依然在线上争相发布数字藏品,支付宝平台专门开设了“鲸探”程序,由蚂蚁链提供技术支持,从各地博物馆里的馆藏精品到航天数字空间站,乃至中国知名景区与目的地,都成为其数字藏品的内容范畴。价格基本在30元以下,限量8000份到10000份,已经发售的数字藏品基本显示售罄状态,还会有专门的发售日历提醒公众抢购时间。同样,购买这些数字藏品后到底能做什么依旧令人费解,仅仅价格便宜,自娱自乐?追逐潮流的背后,我们究竟能获得什么?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鲸探上发行的首款文创数字藏品“彩绘铜车马·一号”
元宇宙拓展新型社会形态传统艺术品市场中,再精致的复制品,与其原作比还有很大的差异,而数字藏品并不存在这个问题。NFT艺术品的原件只有一件,但是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复制品,其艺术欣赏程度和原作几乎等价,这是传统艺术品无法比拟的;而复制品的价格虽然低于原作,但因其数量多,价格总和往往是原作的数倍,甚至更多。与此同时,通过商业化运作,在普通商品上添加NFT艺术品元素,或者以某件艺术作品为原型进行二次创作,生成与原作相关的衍生品,包括经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发行的版画,印有艺术作品的文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以及与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其他收藏品等。这些衍生品具有彰显个性、提升品位的作用,其价格明显高于对应的普通商品,而且往往是规模化生产,数量比较庞大,利润相当可观。此外,传统实物艺术作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变化幅度很小,比如中国画、油画、雕塑、瓷器等,如果仅是因为制成NFT就可以随意变换其价格,那么会扰乱现有的定价体系,这显然不利于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藏家购买艺术品,大多是为了保值和长期拥有,不可能斥巨资消费贬值的艺术品。目前数字藏品的收藏价值、保值性尚有待观察。诚然,未来什么样不重要,但对未来的想象很重要。元宇宙从诸多维度拓展了新型社会形态,增强了边界模糊的时空拓展性、高度沉浸的感官延伸性、人机融合的思想迭代性,当人们对元宇宙概念、虚拟资产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艺术的数字化,或者艺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一定是未来潮流之一,数字艺术本身具有巨大的前景。元宇宙如何从方方面面介入公众的生活,数字社会又将如何发展成为元宇宙, 则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编辑|严冬排版|唐丙
推 荐 阅 读
▲艺术&战争:悲剧的力量
▲林木:山就在那里——谈张大千艺术
▲丘新巧:书法作为一个学科来说还不完善 | 书法学科聚焦⑧
▲啸卷风云:吴昌硕画虎|朱万章
AM新媒体矩阵
点击左下 阅读原文 购买新刊
喜欢请点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