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丫头的语文背诵作业是《三峡》,虽然我是教语文的,坦白说,之前我没学过,也没教过,更不会没事去找《水经注》来看。
她拿着书,哼哼唧唧了半天,个我问她:“你背得怎么样了?”
“没好呢,难死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一听她这话我就不高兴了,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她从来不用。
吃完饭我拿起她的书,看了看,内容也不是很多。
翻了翻注释,我大概弄明白了这文章究竟写了什么,于是给她拆解了一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句话就是告诉你,两岸的山连绵不断。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就更容易理解了,这儿山连着山,叫“重岩叠嶂”,因为“重岩叠嶂”所以“隐天蔽日”,是不是理解不了什么叫“隐天蔽日啊”你就这样想啊,如果我们前面这栋楼比我们住在这栋楼高,那阳光不就被前面那栋楼挡住了吗?就因为山连着山,而且很高,所以阳光照不进三峡呀,所以才出现了下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只有在正午太阳直射的时候才有阳光。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你真正的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搞懂句子之间的关系,背起来肯定是不费吹灰之力。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看到这一小节你脑海中出现了哪句话?”
“李白写的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还好,不傻!”我有些放心了。
“虽然我一直以为李白的诗中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是看到郦道元也这么写了,原来李白还真没夸张。说明夏天的时候,三峡的水特别地急,水流速度很快,所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他还把水速与骑马和御风进行比较,突出夏季三峡水流很急的特点。”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