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可以这样说,因为这三把大火对应了奠定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在早就孙刘联盟的同时阻断了曹操快速一统天下的企图。也许有人说汉中之战才是蜀汉的立国之战,非要这么讲也没错但是刘备当时并没有放弃吞吴灭曹的梦想。知道三家分别称帝刘备兵败夷陵,三国才正式进入没有大动荡的稳定期。所以说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夷陵奠定了三分天下也不是没有道理。
曹操、刘备、孙权当中就孙权的名头小、身份低,所以孙权是最满意割据的;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想一统天下;而刘备大汉皇叔的身份,逼的刘备只能学习刘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最明显的是东吴攻击性最弱,而蜀汉虽然国力最弱但是在宿命的安排下不得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蜀汉最后耗尽了国力被曹魏偷袭得手灭国。
火烧乌巢让曹操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也获得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契机
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局面其实并不乐观,虽然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内忧外患一点也不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曹操的地盘是一个长条状,虽然跨越了东青州到关中的但是南北显然缺乏纵深;很容易被凿穿。南方的张鲁、刘表、孙权在局部上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战略优势,在加上北方实力雄厚的的袁绍曹操的态势很微妙。况且相对袁绍来说曹操控制的地盘都是经过黄巾动乱摧残过的,人口富庶程度都远不如袁绍。而袁绍的冀,青,幽,并物阜民丰,而且有不少机动性极强的精锐骑兵。如果不是刘表固步自封,和袁绍孙权合谋曹操的话,显然曹操的下场很惨。
当然历史没有假如,只有袁绍与曹操直面硬扛。其实就袁绍一方都让曹操压力山大,只要袁绍不贪功冒进、不犯大的失误;慢慢和曹操消耗实力,曹操必败无疑。所以才有袁曹对峙,曹操着急上火赤脚迎许攸的桥段。所以曹操奇袭乌巢、断袁绍粮道之举,因此曹操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即便袁绍战败,但是仍有一战之力。知道袁绍去世,因为继承人问题袁绍集团内讧才让曹操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进而曹操完成了进河北,征乌桓一统北方的壮举。
火烧赤壁让骄横的曹操迅速南下一统江山的美梦破产,也让孙刘两家获得喘息机会
统一北方后的曹操逐渐从当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志得意满,北方在手让曹操生出了小看天下英雄的心思。在唐宋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经济重心和财税重地,所以兵精粮足的曹操率领83万人马南下。曹操写给孙权信中说“将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惊惧之下在降与打之间做艰难的选择。而刘备更惨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走夏口,刘表去世后继位的刘琮直接投降曹操。在鲁肃和诸葛亮的约谈下,这才有了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最后定下孙刘两家合兵抗曹的方针。其实主力就是东吴,刘备没多少人。
火烧赤壁在三国演义中是非常精彩的一段,咱们不在赘述详细内容。趁着曹操惨败的机会刘备趁机占据了荆州大部,这让孙权大怒。虽然刘备借口暂借荆州,但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安排根本就没打算归还荆州。即便是几年后刘备入川和曹操汉中之战时,为了让孙权牵制曹操才又割给了荆州几个郡给孙权。孙权一直对刘备暂借荆州耿耿于怀,这也为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埋下了伏笔。
夷陵之战切断了蜀汉以荆州为基地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想法,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其实刘备从赖着荆州不换开始,就注定了蜀吴必有一战。因为蜀汉地势奇特,虽然易守难攻但是很难长大为全国政权。四川盆地四周都是大山,如果入主中原必须出川。显然诸葛亮这样的战术大家不可能注意不到,所以才有《隆中对》中从荆州出宛、洛以及汉中北上两条路。而荆州地势非常关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代王朝战争多次证明,北方政权从荆州顺江而下直扑南京(吴国的都城)执行斩首行动是最省事的灭吴方式。否则吴国也不白给,慢慢的拼实力也许蜀汉死的更早。吴国割据江东最大的依仗就是长江天险,所以夺取荆州关闭蜀汉东出的大门是孙权做梦也要想做的事。
因此在关羽发动北伐时东吴违背联盟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一代战神关羽败走麦城。当时刘备急于称帝稳定蜀汉政权,但是夷陵之战爆发已经成为必然。无论是因为为关羽报仇还是复夺荆州,总之刘备出兵伐吴是必然。然而蜀汉先胜后败,夷陵一把大火消灭了蜀汉精锐;也让刘备天下一统的梦想彻底成为了泡影。从此蜀汉东出三峡的大门被彻底关闭,东吴占据荆州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