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一则“三峡大坝已变形,溃堤在即”的言论流传于社交网络。而从所谓的变形图片上,可以看到三峡大坝坝体有明显扭曲。
全文共125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05秒。
那么,三峡大坝到底有没有变形呢?央视财经记者专门采访了负责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的专家,解答三峡大坝的真实情况。
专家:三峡坝体位移幅度正常 肉眼不可见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890562032121036801△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今年87岁的陈厚群院士,从1994年就开始参与三峡枢纽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
他介绍,从监测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4月,三峡大坝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 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陈院士介绍,这符合规律并且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陈厚群
任何结构受力以后,就会产生变形,除非结构是绝对钢性的。大坝随着水位及温度变化,产生正常的变形,这完全符合规律。水位高了它就向下游变形就多,水位低了就回去一点。因为它基本上是处在弹性范围以内。
冬天气温冷的时候,坝体收缩的时候它就会向下游变位,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就会向上游变化,这个也是完全正常的,它是周期性的。
陈院士介绍,三峡枢纽工程在建设阶段,就把安全监测作为8个单项技术设计之一,监测仪器的埋设及观测工作也被列为独立标段,1994年起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埋设仪器测点共12087个,其中变形监测测点为2681个,完好率为99.8%,而目前监测的位移幅度,只能通过精密仪器才能测量,肉眼无法看到。专家组在日常监测和巡检中,也不会允许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或位移。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陈厚群
每年我们质量检查组至少两次到现场,都要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详细检查。如果有任何微细的变化,我们都要分析原因,要找出问题,立刻就要进行详细检查,这个扭曲是不允许,不可能的。
航天科技集团:卫星影像显示大坝正常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890588477023207428△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既然三峡大坝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细微位移,肉眼根本不可见,那么,流传于网上的这张显示“坝体有明显扭曲”的图片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样的扭曲变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此次网络上的“坝体扭曲”图片传播后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发布了一则微博,内容是两张图片的对比。左侧图片为网传变形图,而右侧则是一张近期由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拍摄的影像。
从图片中可以清楚看到,三峡大坝的坝体并没有出现明显弯曲。为此,记者今天电话联系了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获取到这张最新拍摄的卫星高清图片。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海波
这张影像是2019年6月4日拍摄的,目前看这个影像没有任何异常,大坝非常笔直。“高分六号”卫星算高分辨率的卫星,它分辨率是两米。一景影像,就是幅宽是90公里,对于这个目标区域来说是不需要拼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张完整拍摄的图片。
为了进一步多方验证,记者又找到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面的卫星地图同样可以看到,三峡大坝坝体并无扭曲。那么,这张网传的扭曲图片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根据图片出处,记者打开了谷歌地图的中文网页,发现上面卫星地图中的三峡大坝看上去确实与网传图片一致。对此,专家解释,卫星图片在成像过程中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海波
比如,航天器的一个姿态、速度、地球曲率,尤其是受地形起伏和地表建筑影响的。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这种图像扭曲的情况。这个是需要地面做后期处理,才能够达到几何定位精度比较准确的情况。
严厉打击造谣行为!
不造谣,不传谣!
重点推荐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之声(ID:zgzs00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商务合作:13796212350
责编:史国立、杨子瑶
审核:段君凯
监制:杨河山、陈小钢
总监制:邢 喆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