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8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刚刚!中共宜昌市委召开重磅新闻发布会

[复制链接]
686 0
☞中共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于12月16日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2月17日下午,我市举行“解读中共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会概况和主要精神,解读《建议》内容。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郑兴国 宜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

郭康新 宜昌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丁庆荣 宜昌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方扬帆 宜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朝晖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   京 宜昌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春烺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

陈珊珊 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珊珊
跟小布一起了解?
中共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概况及主要精神

宜昌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 郑兴国

中国共产党宜昌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于12月16日在宜昌召开。这次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除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外,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基层党代表、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同志也列席了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市委书记周霁同志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决议》。市委书记周霁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在全会结束时作了讲话。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总的来看有5个特点:

一是站位高远。这次全会时机非常特殊,是在宜昌市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逻辑起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宜昌实际,顺应发展大势,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标对表、紧跟紧随的政治自觉,彰显了市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坚定决心。
二是鼓舞人心。这次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市委常委会的工作,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风险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管理等压力和挑战,市委以锻造“严紧硬实”作风为突破口,团结带领全市上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创新举措,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都持续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大战大考,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宜昌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六个未发生”的良好成效,疫后重振的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也都取得重要进展,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次全会描绘的宜昌未来发展蓝图同样鼓舞人心,必将极大激励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一步一步把蓝图变为现实。
三是开门问策。这次全会最大程度凝聚了各方智慧、各方力量,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周霁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建议起草工作。4月以来,市委先后召开市委财经委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专题会议、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议,广泛听取各地各单位各方面意见建议。5-11月,市领导带头到各县市区调研,领衔形成了20余份研究报告。市直各部门对重点难点问题解剖麻雀、研究对策,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组织开展为“十四五”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12月,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及“两代表、一委员”专题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全会召开期间,又吸收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
四是成果丰硕。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规划《建议》,全会一致认为《建议》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特别是这次全会明确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定位,把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教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作为重要载体。既在传承中创新、又在发展中深化,体现了当前与长远、一域与全局、目标与路径、机遇与责任的有机统一,彰显了市委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的战略定力,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奋进号角。
五是精准务实。这次全会注重抓纲带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战略引领和落地落实相结合,提出了务实可行的工作着力点: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用好长江黄金水道,加强“宜荆荆恩”城市群合作,深化“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两翼驱动”的重要引擎。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竞相发展,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优化自贸区、综保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四是全方位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聚力探索“两山”价值转化通道。五是抬高全域发展底板,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我们抓好这些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宜昌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郭康新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支撑。这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符合宜昌实际,顺应发展规律。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产业辐射功能,二是指公益服务功能。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要打破散兵游勇格局,下大力培育一批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市场主体,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要利用宜昌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把宜昌建设成鄂西渝东物流中心。要依托三峡清洁电能及安全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储存、备灾和应用,建设数字宜昌。要用好自贸片区政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中部地区跨境电商示范区。要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宜昌,积极发展普惠金融、融资租赁、风险投资、金融担保等产业,把宜昌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规模化转型。要着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企业供给能力和影响力。要做强做优“三峡旅游”核心品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把宜昌建设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要优化商业布局,培育文化创意、定制消费、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等高端业态,把宜昌建设成区域性消费中心。要大力发展康养小镇、康养医院、康养旅游等康养业态,把宜昌建设成区域性康养中心。要推动家政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创建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示范城市。
三是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区域化、现代化拓展。要用好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加快鄂西南应急医疗救治中心、鄂西南应急物资保障中心、鄂西南医疗应急物资生产基地、鄂西南医疗废物处置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宜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把宜昌建设成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

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

宜昌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庆荣
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明确定位,为全市工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宜昌工业发展的量与质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发展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加速,一批企业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诸多细分领域处于行业主导地位,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已经具备了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良好基础。

“十四五”期间,宜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工业强市、制造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任务,打造方向明确、结构优良、基础扎实、支柱稳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辐射引领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做出积极贡献,为宜昌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产业支撑。
围绕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我们将聚焦四大发展定位、“百千万”发展目标和“一极一带三区”空间布局,按照“一二三五十”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部署,全力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大发展定位是:(1)聚焦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产业,打造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2)着力推进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品质化提升、智能化升级、安全化提高,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3)围绕建设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鄂西南医疗应急物资生产基地、湖北省原料药生产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宜荆荆磷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基地、国家磷(复)肥保供基地、“三峡白酒”特色产区等载体,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地;(4)聚焦“宜荆荆恩”城市群产业协同,深化与周边荆门、荆州、恩施等城市的互动合作,把宜昌打造成鄂西南地区产业崛起动力源,助力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百千万”发展目标是:以“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和园区、迈入万亿级工业规模行列”为目标,到2025年,进一步稳固并提升宜昌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第一方阵地位,力争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等4个产业和1-2个园区突破千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不断向万亿行列迈进。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质量效益、融合发展的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一极一带三区”空间布局是:按照“中心集聚、轴带延伸、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原则,着力构筑以城区工业增长极、沿长江产业发展带、中部的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的产业转型提升区,西部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区为重点的工业空间布局体系,推动全市产业实现差异化、互补化发展。
“一二三五十”工作思路是:聚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狠抓创新驱动和两化深度融合,主攻“三六三”三类产业(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绿色建材、能源、特色轻纺加工制造六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氢能、数字经济、航空航天三大战略产业),推动民营经济、实体经济、新经济、县域经济和城市群经济等五种经济形态在全市协同发展,实施绿色安全升级、产业创新引领、产业链条提升、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梯队培育、企业管理提升、质量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循环畅通十大工程,推动产业发展更加高端、绿色、融合、集聚,提升宜昌产业竞争力、影响力。

打造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朝晖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第一个强国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昨天,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宜昌市要建成“交通强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一步宜昌交通将围绕以下目标脚踏实地,奋力争先:

到2025年——建成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鄂西交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引领全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卓有成效,开启建设“交通强市”新篇章。总体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国际物流枢纽基本成型。
到2035年——水公铁空管多式联运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强市”引领全省、中部乃至长江沿线。数智交通引领全省,领跑长江,响誉全国。
为此,我们“十四五”期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畅通对外运输通道。畅通高速主动脉,以“县县通纵横两条高速公路”为目标,加快推进宜来、宜张、十宜、襄宜、宜常、宜渝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十线三环”高速公路网,实现90%乡镇30分钟上高速。宜昌肩挑汉渝,汉宜渝城际间三条高速横贯东西,以宜昌为中心,十条高速向外辐射,向内集聚,三条环线普惠城乡、拉近时空,与周边市州2小时内直达,宜昌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1日到达。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升水运主通道,建设“翻坝转运、三峡旅游、多式联运、工业输出”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港口,实现港口集约化发展、一体化运营。推动航运大数据、待闸船舶水上绿色服务、化学品洗舱、水上LNG接卸加注、船舶污染治理、港口岸电等绿色服务引领长江,港口岸线单位里程通过能力提高30%。扩网铁路大动脉,建设“四纵三横一体系”的区域性重要铁路枢纽,推进呼南高铁、沿江高铁、郑万铁路联络线建设,完善区域高快速铁路网络。扩能航空大走廊,加快通用航空建设,推进三峡机场改扩建,力争跻身国际航空口岸行列。
二是完善内部循环网络。加快全市“五纵七横”干线路网提等升级,实现一级公路绕城、二级公路绕镇、县县通国道、乡乡通省道。东部县市一级公路高效对接,西部县市一级公路上高速,每条高速附近均有一条普通高等级免费公路供社会选择,重要产业、旅游节点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建设沿长江、沿清江美丽公路廊道,让群众变出行为出游。国省干线80%成为生态廊道,80%的乡镇双出口、绕镇公路成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交通引擎。推动农村公路逐步实现“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由畅到靓”。力争县道全部达到双车道四级及以上标准,乡村道全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大力开展“美丽宜道”创建,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力争建制村通邮率达100%,通快递比例达100%。
三是推进多式联运工程。完善翻坝转运体系,创新推进“前港后园、园港融合、以港兴城、港城同兴”模式,加快构建辐射长江经济带的三峡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争创以枝城、姚家港作业区为支撑的多式联运示范,积极探索依托陆海新通道的多式联运路径。完善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体系,构筑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物流大通道。
四是着力创建公交都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基础设施、智能化监测平台的新一轮建设,结合宜昌北站、城市快轨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力争城市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推进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和充电设施建设,力争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打造宜昌城区BRT“5G网络示范线路”,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加强公交安全监控,积极推进公交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
五是创新构建数字交通。加强跨江大桥、长大隧道全寿命周期健康监测。全面推进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机场建设。交通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全覆盖。推广应用城市大脑,提升治堵效能,提高公共交通准点率。实现公水铁空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全面推广出行即服务模式,丰富指尖上的出行功能,实现电子客票、无感支付与安检、智能引导等智慧服务全覆盖。建成三峡航运指数体系,打造长江物流“风向标”、航运“温度计”、港口“晴雨表”、路径“选择器”,全面建成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

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春烺

昨天召开的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提出“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目标定位,这是市委立足宜昌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总体要求的重要载体之一。文化和旅游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建设。

一、宜昌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
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文脉所在。宜昌是楚文化、巴文化的肇始之地,孕育了华夏之母嫘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等众多堪称中国文化名片的历史人物。全市现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79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2处,珍贵文物2370件(套)、一级文物101件(套),宜昌出土的太阳人石刻曾作为十大国宝在上海世博会展出,也曾入选国家最高领导人元首级外交会晤背景展序。长阳五峰入选国家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录,万里茶道(宜昌段)、关圣史迹有望进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
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的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宜昌投资100多亿元新建了宜昌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奥体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大型文体设施和2320多个共计11万㎡的文体场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标准化、均等化、便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常办常新的各类文体活动,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宜昌也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二、宜昌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
宜昌是全国首批40佳旅游城市和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现有各类旅游景点740余处,建成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0个,高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宜昌拥有三峡、三峡大坝等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区(县、乡、村、街道)、示范点、示范基地92处。宜昌荣膺“中国最受欢迎全域旅游目的地”称号,三峡大坝、屈原故里荣获“最具影响力文旅景区”,“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是湖北唯一入选国家12条非遗主题的旅游线路。
三、宜昌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
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8900.5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85.6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今年开展的“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 乐游宜昌”活动接待游客总数、省外游客数仅次于武汉,旅行社组团数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例达10.63%,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9.4%。
四、宜昌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需要凝心聚力、匠心实施
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要求,认真编制我市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真正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变成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施工图”“时间表”。
二是着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旅+”“+文旅”,打造产业园区、文体商旅综合体、特色小镇、综合廊道、智慧服务等融合平台,构建文化创意业、广电出版业、旅游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游轮游艇业、装备制造业、数字文旅业等产业集群。
三是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补短板、强供给、促均等、提效能,打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主客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坚持主客共享、强调特色引领,加快要素互渗和创意创新,提升文化休闲、运动休闲、乡村休闲、康养休闲、会奖休闲品质,做优精品景区、街区、演艺、夜游、节赛、旅居、美食、研学、会展、礼物,创意打造世界水利·长江三峡游、两坝一峡·三峡精华游、三峡香溪·神农武当游、屈原昭君·非遗主题游、关公圣地·三国文化游、丝路茶道·万里探源游、武陵画廊·巴土风情游、田园水乡·运动休闲游八条精品线路。
五是着力擦亮宜昌文旅品牌。加快构建涵盖城市品牌、产品品牌、节事品牌、企业品牌、服务品牌在内的城市文旅品牌体系,加速形成全境营销、全网营销、全业营销、全民营销工作格局,提升城市文化力,增强品牌感召力。

打造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

宜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方扬帆
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打造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二〇三五年“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列”的战略目标,全面绘制了宜昌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技蓝图”。
当前,宜昌市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位居全省第一,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生态指数均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宜昌正在加快三峡大学“双一流”建设、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创建、三峡大学科教学院转设、湖北航空学院建设,科教资源越来越厚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扭住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两个关键,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省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支持宜昌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对“打造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也明确了具体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科技局将采取以下五个方面举措,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对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主动承接武汉溢出的科教资源,强化与“荆荆恩”、渝东湘西地区的密切合作,加快县域创新联动发展,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聚集,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宜昌样板”。
二是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推动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争先进位,支持各县市区创建科技园区。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增强区域创新辐射能力。
三是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发现培育激励机制,坚持“引育留用服”系统发力,实施更大力度的招才引智,通过落户敞开门、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等温情服务,吸引更多产业急需的国内外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来宜创新创业,为打造区域性科教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
四是努力打造三大平台。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等创新主体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生物技术、仿制药、精细化工三大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效。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型医疗等热点领域布局新兴产业孵化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聚集地。
五是重点建设六大创新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我市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现代农业等六大创新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带动我市重点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宜昌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京

《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作出系列部署,为新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近年来,宜昌市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宽皮柑橘优势区,茶叶综合效益位居全省前列,但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离农业强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加快补齐农业产业化不够的短板,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要把优化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特色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科技兴农,进一步调整产业和品种结构,推动柑橘、茶叶、蔬菜、畜禽、优质粮油、水产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打造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区。要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搞活农产品流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更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十三五”期间,我们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加快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打造“绿净齐富厚和”美丽乡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旧落后,还不能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我们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县域城镇和村庄分类布局,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宜居生态特色小城镇创建活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要以“四双”行动和“三在”工程为载体,加快“三个三”示范创建,支持各地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圈、片、带建设,引领“五个振兴”。
三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目前,全市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和清人分类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统一联网运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颁证、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颁证、供水公司化改革等都取得积极进展。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还需要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在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全市243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是,贫困地区脱贫摘帽以后,自我发展能力依旧较弱,一些脱贫户还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十四五”时期还要持续关注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探索开展生态避险搬迁,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要运用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产业、组织和人才等方面有效衔接。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

湖北日报记者提问

问题1:在“十四五”期间,宜昌围绕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必须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产业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零售、“无接触”消费等新业态,实现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优化服务业布局,推动服务业集群集约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
三是坚持项目引领。在旅游、物流、康养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支撑。
四是培育领军企业。做好“个转企、小进规”工作,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引导实力强的企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是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建设,增强宜昌在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应急保障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形成辐射区域的公共服务体系。

问题2: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开局之年,宜昌工业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在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上开好头、起好步,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
答:2021年,我们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把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全力以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用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重点有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稳住增长基础,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深化“双千服务”和困难企业帮扶机制,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力度,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50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
二是突出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绿色安全升级。继续推进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攻坚,引进世界500强化工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多措并举稳步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以技术改造为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升级三年计划和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行动,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及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着力推进仿制药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海洋装备、航空航天、氢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发展新动能。
四是优化区域布局,全力推动城区工业发展。按照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同城化发展思路,谋划城区工业一体化发展举措,加快补齐城区工业发展短板,提升城区“一核”龙头地位,着力将城区工业打造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鼓励争先进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是强化企业管理,全面推动企业质效提升。坚持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树立企业优质管理标杆,全面增强我市工业企业的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是锻造紧实作风,全面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加强党的建设,以“严紧硬实”的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善于改革创新的经信干部队伍,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再铸新成就,开辟新境界。

问题3:“十三五”期宜昌市高速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宜都长江大桥顺利通过验收即将通车,江北翻坝高速也即将建成,县县通高速目标顺利实现,宜昌市后续高速公路将如何规划布局?
答: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宜昌市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宜昌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深化高速公路布局研究,提出了新一轮规划目标:
从内部交通来说——一是县县通纵横两条高速公路;二是每条高速附近均有一条普通高等级免费公路供社会选择;三是90%乡镇30分钟上高速。
从对外交通来说——一是呼应汉渝,沪蓉、沪渝、宜渝三条高速通道肩挑两大都市;二是实现与周边市州2小时内直达,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1日到达。
主要规划布局如下:
一是北延南展。将规划的兴山至长阳高速公路向南北延伸拓展,项目定位从沪蓉沪渝高速联络线上升为贯穿南北的十堰至宜昌高速公路旅游大通道、扶贫大走廊、山区大干线。
二是东拓西进。将江南翻坝高速向东密织武(汉)天(门)宜(昌),向西延伸连接渝黔滇,从止点型断头路提升为国家沿江高速公路经济大通道。
三是垂江延伸。十宜高速秭归长江大桥、宜常高速百里洲长江大桥、348国道陡山沱长江大桥、318国道红花套长江大桥4座跨江特大桥梁纳入近日公布的国家过江通道规划,全市长江过江通道将达16座,新增数量和总规模除武汉外省内稳居第一,平均14.5公里1座。所有公路大桥两岸均对接国家路网,畅达南北通途,加速纵深融合。
四是一线两珠。规划襄宜高速公路,实现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高速直联,对接宜昌北站、直通伍家岗大桥。目前,十宜、襄宜、宜渝高速宜昌段已争取交通运输部纳入国家新一轮高速公路调整规划,并上报国务院待批。规划批复后,全市高速公路规划总规模将超1300公里,其中国高网规模将超过1000公里,均居全省第一。宜昌将全面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在“十纵十横”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枢纽作用更加明显。

问题4:市委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十四五”时期如何围绕这个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答:实体经济、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根基。围绕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建议》建设农业强市的安排,将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品种结构调整,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推动柑橘、茶叶、蔬菜、畜禽、优质粮油、水产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打造更多中高端产品,延长产业链,丰富价值链。要进一步丰富宜昌品牌体系,强化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宜昌猕猴桃等公共品牌建设,加快建设宜昌蜜桔、宜昌红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三峡蜜桔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高山蔬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打造全国知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坚持向科技要品质、要产能、要效益,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应用,努力打造成全国柑橘、茶叶、高山蔬菜技术创新集成基地。加快宜昌蜜桔、宜昌毛尖、宜昌宜红、秭归脐橙等重点农业单品大数据项目建设,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以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为重点,推广轻简化、设施化、智能化栽培养殖技术,加快产后处理设施技术更新换代,不断提升农业物资装备和技术水平,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三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补齐农村冷链仓储物流短板,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长江中上游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电商向农业生产端渗透,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预售农业,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经济,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四是扎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覆盖,推进农业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开展“果(菜、茶)—沼—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巩固江河湖库养殖网箱拆除成果,全面落实长江禁渔,实现水产转型发展。


来源丨宜昌发布

记者丨周杨       通讯员丨杜玉婷

摄影丨付蓓蓓

编辑丨好儿       编审丨翟婷婷

转载须注明来源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7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18:02 , Processed in 0.04952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