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

78 1
六月清晨搅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2025.1.31—2025.2.9

三峡 / 奉节、巫山、宜昌

宜昌  2025.2.6—2025.2.9

巫山高

             傅作楫

奇峰高十二,一叶下巴东。

冷碧出云上,空青落镜中。

江声疏密雨,树色往东风。

狭路苍茫里,寒猿听不穷。

离开巫山的早上,有一点点太阳

好奇须要过巴东。

从巫山用一种比较折腾的方式,到三峡的终点站宜昌。

巫山船到培石,培石车到陈家渡,陈家渡船到巴东,巴东车到宜昌。

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接壤,长江串起这两个地方,但是两省不通航,短短一段水路要分成两段船程,两个渡口之间由小巴车走山路连接。

先从巫山坐小红船到培石,培石是重庆最东边的一个镇子,过了培石就是湖北。

这好像关在笼子里的独眼妖怪啊吓人
在二楼找了个避风的地方,想再多看看巫峡,旁边还有个大哥和一个弟弟,我加入了他们的聊天。

大哥给我们分享他今天早上拍的巫山长江大桥,看我拿的理光,说理光拍人物很棒,调好预设后只需要考虑构图问题就能拍到好照片。

我说我不行,理光是定焦,要拍清晰人像的话相机要非常凑近拍摄对象,这样太冒犯了,怕被揍。

他说你这是还没克服拍人像的心理关,是的,这点我一直克服不了,对着人脸拍总有种游客凝视和镜头霸凌的感觉,我能看到苍老麻木、贫穷悲伤,但是镜头不敢对焦,我的心理不够强大,所以逃避这些,只敢对准看上去的平静和快乐。

大哥说你还得练,我知道,我再成长成长。

大哥在青石信号塔下船,那个弟弟和我一样去巴东,我俩结伴一起走了,也算有个照应,他的名字很好,莫傲。

上午九点二十到培石,岸上有小巴车接驳,小巴车会走山路跨过重庆和湖北的省界,送乘客到湖北这边的渡口,再坐湖北的船到巴东。

做攻略说这个换乘方式船车船之间衔接的很紧,还要让司机给巴东的船打电话等一下人。这辆车在渡口停了二十分钟还不走,我和莫傲有点急,说我们担心赶不上船,司机说很用不着,我这车就在等巴东的船老板,船老板都在这,你们还怕船开走呀。

那就不急了。

车走了几分钟我才想起来开轨迹,还点成骑行了,不过问题不大,路线是一样的。

路上经过好几个村子,又上来几个人,一辆金杯最后塞了十四个人,这些村子错落在山里,从车窗看出去,四周都是层层叠叠看不见尽头的山。

满满当当的金杯在群山万壑间疾驰,是的,疾驰, 司机开车飞快,山路又窄又陡又拐,每次会车我都很紧张,害怕车从山上翻下去,真的害怕。

      

      

一个小时的车程全程精神紧绷,到陈家渡下车后站在地上才算松了口气,莫傲也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请他帮我拍张照片记录一下我还活着。

这条河道叫小溪河,岸边停着几辆车,莫傲帮我拍照片的角度正好对着后面一辆特斯拉,他说周姐你看你这照片,像不像挣了钱提辆车回老家过年的样子,还真是,那就凑近点再拍两张。

在陈家渡等了半小时,去巴东的船才来,重庆的公交船是红色的,湖北的是白色。

重庆的小红船船长很热情,巴东的船长一开船就锁上了二楼房间,格局小了。

奉节巫山把小红船做成了一张城市名片,湖北因为要打造自己“两坝一峡”的专项产品,停了跨省和巴东到秭归的客船,巴东去秭归只能先坐大巴到宜昌,再从宜昌去秭归,巴东到秭归的客船算是刚需吧,这都停。

三峡中重庆界内的瞿塘峡和巫峡都有客船分段联通,湖北境内的西陵峡自助行已成绝唱,两坝一峡专项线路在宜昌等你。

很 糟 糕

巫峡口在巴东,莫傲问我去不去,有索道能到山顶俯瞰长江和峡口,江上风好大,大风里我的膝盖很疼,不去了。

....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

江上冷风裹袭着寒气扑面而来,看着身侧退后的青山碧水,有那么一个时刻,有点懂为什么古人总在舟中观照生死了。

苏轼写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苏轼也写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此身天地一虚舟,江上舟摇的意向大多都与漂泊孤独、离别思绪、时光流逝相关,我作为一个快乐的旅客,被江风侵袭后都生出愁思几缕,真在江上摇晃饱含心事昏昏睡去的人,睡醒一看外面的凄风冷雨,真真是,载不动、许多愁。

两小时到巴东,从巴东去宜昌有大巴车,也可以坐小巴车到野三关,再坐高铁去宜昌。莫傲要去野三关坐高铁,问我要不要一起,我的膝盖疼的受不了,不想再动了,直接去坐大巴。

其实我挺想去野三关的,贾樟柯拍的电影有很多三峡元素,《天注定》里赵涛演的小玉,原型就是巴东野三关侠女案的当事人邓玉娇。

读完了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辞去公职前的职务是巴东县委书记,对书里带过的巴东民风印象很深,我想看看这座山城,腿疼作罢。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1.jpg

巴东的长途车站叫聚宝盆车站,这名好,和莫傲在车站再见,等车间隙吃了一碗西北不会有的土豆丝腊肉面,上车后昏睡一路,三个半小时到宜昌。

倚靠三峡大坝发展的宜昌果然是坐大城市,从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去住的地方打车要走很久,司机说的是普通话,一听到普通话就感觉回到了相对熟悉的环境,这几天被重庆话霸凌了,听不懂,奉节巫山口音更重,他们讲话我基本都听不懂。

酒店旁边有家土菜馆,先吃饭再入住,都来湖北了点个鱼杂尝尝,点菜阿姨说这个菜有点重口,外地人可能吃不惯,你还要吗。我以为重口说的是辣,没关系我能吃,没想到这个重口说的是腥,以前没吃过鱼籽,不知道这么腥。

泡椒鱼杂里除了鱼籽就是鱼泡,鱼泡不腥,但是吃多了有点腻,这一盘确实是我接受不了的重口。结账的时候阿姨一看几乎没怎么吃的锅仔,说没事啊,明天来阿姨给你做好吃的。

鱼籽不好,阿姨好。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2.jpg

睡觉啦,明天去三峡大坝看升船机!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3.jpg

宜昌,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清朝时改称宜昌,宜于昌盛之意。

宜昌旅游资源丰富,三峡风光、三国文化、三峡工程,三峡大坝是宜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我终到宜昌的目的,我从三峡入口夔门顺流而下,终点当然是截断巫山云雨的高峡平湖。

宜昌的经典行程是“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洲坝和西陵峡,宜昌三峡游客中心—过葛洲坝船闸—途经三峡人家(西陵峡)—三峡大坝,会在葛洲坝过船闸时体验水涨船高。

我的兴趣在三峡大坝升船机,报了个升船机的行程,早上从宜昌三峡游客中心坐车到三峡大坝,参观完三峡工程后下午在三斗坪码头上游轮,游轮过升船机后停靠秭归茅坪新港,再坐车回宜昌。

报的这个一日游人气惨淡到居然只有我一个人,还给我配了一名导游,除了坐升船机的时候,导游全程和我在一起,教了我三句三峡工程的顺口溜,动水发电、静水通航;中间泄洪,两边发电;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4.jpg

三峡大坝在秭归县,离宜昌市大概四十公里,开车过去一个小时左右,三峡大坝把西陵峡一分为二,三峡工程的游览分成三部分,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

坛子岭是一座小山,海拔262.48米,坐电梯上山时能看到一片开得非常好的梅花。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5.jpg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6.jpg

好多电线,就是大坝发的电

坛子岭一侧是拦河大坝,一侧是双线五级船闸,葛洲坝是一级船闸,就是上下行只用过一次闸门,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逐级注水抬升要过五次闸门,不过都是一样的连通器原理,升船机是为了缓解航运压力后来修建的,3000吨级以下的船可以走升船机快速过闸。

三峡一直云雾多,这天天气也不好,在坛子岭俯瞰三峡大坝就是一汪大湖泊,大坝只是湖水边缘的一线堤岸,而且升船机的大电梯还把大坝挡住了,看不到完整的拦河大坝。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7.jpg

185平台的意思就是海拔185米,与大坝坝顶高度等高,这是平视坝顶的角度,非常普通的视角。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8.jpg

再坐观光车开过西陵长江大桥,到江对岸的截流纪念园仰视大坝,只有仰视才能真实感受这座国家重器的巨大,防洪是三峡大坝的首要功能,泄洪口和炮筒一样,照片根本拍不出来肉眼见到的那种震慑,都感觉有点恐惧了。

《龙族》里要炸掉三峡大坝降低水位露出青铜之城屠龙简直是痴人说梦,不说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反重力坝好不好炸,单单屠龙这件事,江南老狗他搞反了因果,不是因为修了三峡大坝才有了三峡,是因为三峡才修的大坝,没修大坝之前青铜之城照样沉在水里。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39.jpg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0.jpg

去宜昌之前看完了央视出的纪录片《大三峡》,完整讲述了三峡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提案到建国后毛主席提出构想邓小平将其逐步实现的过程,真正举国之力建造的国之重器。

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此宜昌以上之江,河身狭隘,滩石梗阻,航路极险。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看纪录片之前,对怎么给大江截流一直很好奇,看完后对这个大概念是有了,细节还是想不明白。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1.jpg

截流纪念园的截流石

在我印象中,三峡大坝早都修好了,看纪录片里三峡工程建设的时间线,有点恍惚,这是我知道的三峡大坝吗?三峡大坝不是2006年就修好了吗?

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进入施工阶段,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1993-1997年)以大江截流为标志;二期工程(1997-2003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三期工程(2003-2009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建完为标志。2020年11月1日,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标志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以前只知道三峡大坝,不知道拦河大坝只是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拦河大坝、水电站、双线五级船闸、垂直升船机这些一起,才是完整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下午四点半坐上游轮体验过升船机,船驶入下游引航道后仰视大电梯,超近距离超级工程超强压迫,和科幻片一样未来感十足,这个时候要站在船头看。

升船机采用垂直升降原理,通俗讲就是一个巨大电梯,在船舶进入承船厢后,通过机械驱动承船厢的上升下降,直接克服水位落差,不用像五级船闸那样逐级调整水位。升船机2016年9月18日试通航,2019年12月27日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历史还不是很长。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2.jpg

船完全进入承船厢后,关闭下游闸门,开启船厢泄水系统,排出承船厢与闸门之间缝隙内的水体,这个过程中船尾视线最佳,能看到关闭闸门的全过程,所以再跑到船尾看。

完成间隙泄水后升船机的驱动装置启动,通过齿轮齿条爬升系统带动承船厢缓慢上升,上升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两侧塔柱内的钢丝绳在运动,很缓慢很清晰。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3.jpg

承船厢上升到与上游航道水位平齐的位置后停止,并与上闸首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向闸门之间的空隙灌水,然后开启上闸门,闸门完全打开后,船只驶出承船厢进入大坝上游,完成船坐电梯这一步骤,这个时候又得从船尾跑回船头看。

三峡大坝蓄水位是175米,坝下通航最低水位约62米,上下游水位落差达113米,从进入承船厢到驶出上游引航道,所需时间是40分钟左右,过五级船闸最理想都要3-4小时,这样一对比真的很快。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4.jpg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5.jpg

船向茅坪新港靠岸时,左边是秭归县,我拍视频给男朋友,他说屈原的家就是这里吧。

是也不是,屈原的家已经沉在水底了。

秭归是三峡库区首县,也是坝区直接建设地、最先开始移民的地方,秭归老县城沉入水底,新县城整体后靠重建。三峡工程的伟大无需多言,但是在这项世纪工程背后,是130万三峡移民做出的伟大牺牲。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0个县区的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组,淹没涉及的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4个。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出生长大都在城市的年轻人对故乡的归属感已经淡薄,但在城市之外的广大农村和偏远县城,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乡土观念以及落叶归根的情感依附仍然十分浓厚,白发老人故土难离,不想回家和不能回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库区移民再也回不到故土了,故土淹没在水底,归来也只能看到江水。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6.jpg

《大三峡》是国家和集体视角,《淹没》和《秉爱》是民众和个人视角,集体视角下是国家力量和长江安澜,个人镜头中,一位移民背着老家盛开的桃树离开,一个村子的老少移民在离开前跪在祠堂告别,无法不被普通人的牺牲震撼,三峡库区是当代中国最顶级的离别和乡愁,是被淹没的20个县区、130万移民。

写这篇的时候我一直在听《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做滔滔一片潮流。

在家国和历史面前,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滔滔混做一片潮流。

不尽长江滚滚来啊。

在我感慨世事洪流时,旁边的人又打起来了,在这条船上满打满算两个半小时,光我身边就打了两次架,第一次是为了抢看升船机的好位置两家人互殴,第二次就是现在,排队下船的时候一家人插队,然后这一家子全被揍了。

陈行甲的人生笔记里好几次强调巴东民风彪悍,这好像确实是,武德充沛。

导游和司机在秭归港等我,这个导游挺好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人,她也没有敷衍,该讲解的都说了,还给我推荐牛肉面吃。

回去就吃了宜昌的牛肉面,味道是不如兰州牛肉面,但比兰州的便宜,这一碗十五,宜昌赢。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w47.jpg

今天也改了旅行计划。

本来计划包车去宜昌G348公路,这条公路沿西陵峡贯穿始终,瞿塘峡巫峡有山脊徒步线可以俯瞰,西陵峡有G348,车我都联系好了,因为膝盖的疼痛放弃了久坐,没去。

于是睡到自然醒,在宜昌市区citywalk半天,收藏的几个地址连了条线一个一个逛过去,不着急慢慢走,走哪算哪。

宜昌CBD—铁路坝小吃街—儿童公园—解放路步行街—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滨江公园—运河公园。

可能是临近三峡大坝使用水电清洁能源的原因,宜昌的空气很好,街道也非常干净,散步体验感极佳。

腿疼我还走了8公里,牛

先吃了萝卜饺子萝卜馅饼糖油果子,萝卜饺子是宜昌特色,外面的米糊裹住中间的萝卜丝油炸成半月形,和兰州的洋芋角角很像,又麻又辣又香。

   

   

   

排队买了矮子馅饼,我以为这个馅饼是牛肉饼猪肉饼这种早餐,没想到是甜的点心,我不爱吃这种点心,买了四块浅尝一下。

吃了一口愣住了,细腻绵密的内馅甜而不腻,饼皮一咬酥的掉渣,而且我吃的是刚出炉新鲜热乎的小饼,热热的黑芝麻馅咬开都会流出来,好好吃啊。

矮子馅饼是宜昌特产名小吃,这个没的说,这是真好吃。

在铁路坝小吃街买了一杯王氏红糖凉虾,吸着凉虾溜达去了儿童公园。

儿童公园超可爱,指引标牌一看就是为小朋友专门设计的造型,每个商铺也和食玩的小房子一样,总之就是可爱可爱可爱,哪个小朋友能忍住在这种色彩缤纷的小屋子里不买东西。

从儿童公园出来去解放路步行街的路上,我发现宜昌很多居民楼都有违规搭建,他们把阳台扩出来一部分,有一家感觉在窗户上又挂了个两室一厅,这种不危险吗?

我好像没怎么在别的城市见过这种违建(我也没去过多少城市)。

路过一个邮局,里面有卖三峡风光明信片,这个好看,买了一本坐邮局写完寄了。

如果有太阳的话,在滨江公园散步是一件美事。没有太阳就非常一般,长江是灰色的,对面的小山也十分黯淡。

朝着夷陵长江大桥的方向走,夷陵长江大桥是斜拉桥,虽然斜拉桥建造难度更大水平更高,但就是没有巫山长江大桥那种拱桥好看。

三峡游客中心附近有家胡姐萝卜饺子,说是宜昌最好吃的萝卜饺子,但是过年去了还没开门。

又路过一家矮子馅饼,买了两盒拎回家,爸妈反馈味道不错后,我在他们家的微信服务号上买了一百个小饼分发给亲友,可惜他们吃到的不是刚出炉的,味道差了。

去运河公园的路上天晴了,太阳真好,马上拿出胶片机开始拍拍。这次出门带着胶片机,因为天气原因一卷胶卷都没拍完,趁这会太阳出来,赶快拍完剩的几张胶片。

老鱼说运河公园是她在宜昌最喜欢的地方,小公园里有很多水杉,水杉下大鹅游来游去。

夏天的运河公园是很好看,可是现在是冬天。

水杉落完了叶子,公园内的河道和小湖泊几乎干涸,枯叶堆在巴掌大的湖水边缘腐烂,没有一只大鹅,萧瑟得很,我很失落。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想晚上吃什么。

昨天和导游聊天,她说宜昌是江城,靠水吃水,宜昌肥鱼很有名,不想吃鱼的话湖北腊货也好吃。

我在肥鱼和腊味中间犹豫,最后选腊味。

[瑜儿腊味馆]是家小店,来的都是老顾客,点了腊排骨锅,里面标配是新鲜土豆,要换干土豆得加钱,还点了一个酸辣藕丁,来湖北了当然要吃新鲜脆甜的藕。

这个干土豆是土豆坨子,和巫山烤鱼里的土豆片还不一样,没土豆片好吃,送的霉豆腐我吃不来,很奇怪的味道,不过没关系,腊排骨好吃。

老板一边干活一边和顾客聊天,他说没见过我,我说是来宜昌玩的,问我从哪里来、甘肃吃不吃腊货,我们不吃,农村杀猪后会做成油底肉,这和腊肉完全不一样。

我喜欢吃腊货。

饱饱吃一顿,回去睡觉,明天要回家啦,这次旅行结束时没有一丝不舍,我的膝盖好痛,我需要家里的暖气。

上午从宜昌三峡机场回家,三峡公共交通自助行就这样结束了。

三峡游轮固然是好,但坐长江水上公交船也是体验三峡很好的方式,看了完整的瞿塘峡和巫峡,西陵峡自助行不了,好在有三峡大坝升船机补行程,还算圆满吧。

出门十天,考虑到公共交通出行不便加上去的地方都是山城,没带行李箱,极限压缩后只背了个22L的背包,带了换洗衣物但确实十天只穿了一件外套,到最后外套是有点脏,背包也很重,有点难受。

还因为没穿棉裤膝盖被峡谷的大风冻伤了,十天的路瘸了六天,回家睡了一晚第二天就不疼了,暖气就是这么牛,摊手。

说是想感受一下长江腹心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形胜,刚到奉节就被订的酒店搞心态,我还在呢,那个前台女的和同事用重庆话吵架,一张嘴就是老子草你妈,这不行;巫山游记里我没写出来,其实在巫山感受最多的是害怕,我一张嘴就暴露出是外地人,买东西的时候老辈子坑我两次,眼神极不友善就算了,叽叽歪歪说的什么我还听不懂;在宜昌坐升船机的游轮上光我身边打了两次架,很淳朴,刻板印象又加深了。

还好,奉节和巫山小红船又补上了这些,这两程体验极佳,船长都很热情,他们很愿意和游客说话,有问必答,重庆文旅做的好是有原因的。

风土人情粗浅感受下就这样了,山川形胜是真美,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峡谷两岸的山势或有不同,相同的是同一条大江水汽氤氲而上聚合成的云,我会记住这些云雾的。

三峡的云是真好看。

飞机上挑出《在峡江的转弯处》这一记来读,这一记是神作,阳光透过舷窗照在我身上,照的我眼泪闪烁,摘抄出临近结尾的一段话:

那段时间,我时常去巴东县城背后的大面山顶,长江最大的急转弯就在大面山脚下的巫峡口。从山顶俯瞰,滚滚长江从天边奔涌而来,遇到大面山的阻挡向右急转弯九十度进入西壤口,然后在不远处的官渡口转入开阔平静的江面。站在长江三峡的巫峡顶,我想起了唐德刚讲的“历史的三峡”。历史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隐喻了我们的人生,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只要向着大海的方向不变,最终会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奔向一马平川东流入海。在巫峡云巅的山顶,我悟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做。要解决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产生的层面来求解,因为如果在这个层面有解的话问题就不会产生了,我必须提升维度来思考和谋划。把人生长河看远,把个人名利看淡,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只要向着大海的方向不变,最终会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奔向一马平川东流入海。


三 峡    E N D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746842578&ver=5981&signature=b0*Hku7QpDC*WWOE*sOPWGEO4jtKHMHVOituQNZKOXSaImgjVn*jjiVXkazJytvNrYEeTzKUeJYhEyKj73bZwaMpikMCXXhy3olIyWoDxge2JXVCk5F0YAXfcziQTNfG&new=1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三峡宜昌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三峡宜昌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回复 转播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1

塞翁364Lv.3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三峡 | 宜昌 高峡平湖

您好,看到您关于三峡和宜昌的分享,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游历时的激动心情。对于您提到的经历,我有一些感想。 巫山的确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高峰奇伟,云雾缭绕。您描述的十二峰在云端的壮丽景色,如同画卷一般,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巫峡的江水在太阳照耀下更显碧澈清澈,一叶扁舟漂浮其中,真是宛如人间仙境。至于您的行程,听起来颇为曲折,但也正因如此,更增加了旅途的乐趣和新鲜感。从巫山到宜昌,路途虽远,但沿途美景不断,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您提到的摄影经历,大哥对理光相机的评价很中肯。定焦相机在拍摄人像时确实需要近距离拍摄,这对构图和技巧都有一定要求。不过,只要掌握好技巧,一定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当然,拍摄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拍摄对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至于您担心的被揍问题,其实只要礼貌沟通,一般都会得到理解的。 最后,祝愿您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能够遇到更多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人和事。希望这些经历能成为您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本文内容由宜昌论坛用户发布,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三峡宜昌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三峡宜昌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