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94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

[复制链接]
2947 9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9

Jacqueline季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4: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很多从北方去南方上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为啥一个寝室内,两个家乡距离很近的室友却说着不同的“方言”,互相还都听不懂。
这样的情况在北方地区就很难出现,黑吉辽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人们所说的方言都统称为“东北话”,并不存在互相听不懂的障碍。
这从一些方言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像江苏省内部有“宿迁话”、“苏州话”、“南京话”、“徐州话”等等,有的地方相隔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但互相说话就听不懂了。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1.jpg

这种规律非常明显,南北、东西都有这样的差异,比如说长江上下游地区的方言问题,其实也是属于这种“南北方”差异的一种。
它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地理因素,另一个是历史因素。
地理因素: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形容在很小的一个区域内,不同人群的风俗有非常大的差异,其实多是指南方而言的。
在如东北这样的北方地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差异,各地风俗变化极小,远不如南方那么鲜明。
造成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客观因素就是地理上的交通问题。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2.jpg

“长亭外,古道边”,这句歌词很多人在小时候就很熟悉了,“长亭”就是古代送别之所,但这是陆地上的,水边分别之处叫做“南浦”。
所以,古代有这样一种习俗,叫做“陆上止于长亭,水畔别于南浦。”
长亭多在北方,而南浦多在南方。
这反映了古代交通方式的不同,北方多在靠车马,而南方多靠舟船。
但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北方土地集中成片,易于修建公路,所以多车马;而南方土地支离破碎,河流纵横,所以多舟船。
那么车马方便还是舟船方便呢?显然是车马。
这就导致对比来看,北方各地区相互交流更为便利,南方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比较困难。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3.jpg

而这就是南方各个地区即使在很小的区域内也有较大民俗差异的根源。
缺少交通,各个地区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形成民俗文化,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方言。随着交通更为便利,人们甫一交流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障碍。
可是北方因为一直处于这种交流的过程,所以人们对于这种“差异感”就不是非常敏感。
历史因素:多次人口迁移带来的不同文化

民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稳定需要一段时间,多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完成,时间往往也以“百年”为单位。
但长江以南地区有一个一直没有停止过的现象,那就是移民迁徙问题。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4.jpg

历史上的移民多是由北至南,由东至西,无论是强制迁徙还是主动迁移,整体的趋势就是如此。
比如说长江以南、珠江以南地区,在很早之前都是荒蛮之地,不仅文化落后,人烟也非常稀少,是通过不断的移民迁徙,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入进去,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而像川蜀等地区,因为几次比较惨烈的战乱,使得该地区人口锐减,曾经有过强制移民至该地区的现象。
这些移民几乎都是北方移民,所以他们自然会带有北方的习俗来到南方、西方,对当地是民俗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在强制移民的时候,多是按照地区进行整体迁移,所以在南方、西方所形成民俗变化就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而自愿迁移的人口流动,往往是向工商业发达地区或者地广人稀的区域进行靠拢,所形成的民俗就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5.jpg

比如说近代以来的上海,就被称为“孤岛”。
这个词语非常形象,因为该地区的民俗风格不同于周边任何一个地区,甚至出现了极为显眼的反差,这从上海话就能看出来。
“城市”是人为划分的区域,在自然的地理位置上来说,上海等地区其实是和江苏的南部相连的,其语言原本和苏州话的相似度更高一点。
但是,近代的风云变化,使得上海这个地区成为了东方国际间交流的一大中心,不仅仅是外来文明在此有过极大的输入,全国各地的人口也都向此汇集,这就使得“上海”成为了一个文明交融的场所。
久而久之,上海兼顾了全国各地的人文风俗,又接纳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使得这个地区呈现出了和周围地区都不一样的人文风貌,故有“孤岛”之称。
其实“上海”的发展就是南方各地区不同的方言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只不过更为剧烈一点而已。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6.jpg

历史上人口的不断迁移,带来的其他地区文化越来越多,呈现出阶段性地融合趋势,使得南方各地区接纳了不同地方传入的文明,也因此而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样貌。
而语言的变化又是一种最为直观的体现,这就出现了“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现象,以至于今天长江附近的南部、西部地区方言如此繁多。
<hr/>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十二音阶囤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6: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牵涉到地理学和语言学两个范畴。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摸清长江上、中、下游分别是那里。习惯上,我们把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段称为上游,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九江)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上游主要是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中游主要是湖南、湖北,下游是江西、安徽、江苏南部、上海等省市。清楚了这点,我们就大概有了一个地域上的概念了。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1.jpg 宜昌和九江为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
至于方言,是汉语的分支,这是一种语言学的概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比较复杂,加上在人口迁徙过程中受到地域、民俗、土著语言等多方面影响,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方言不包括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之外的其他语族方言(比如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只限于现代汉语方言。
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对于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所以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就是官话方言,而且官话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西南官话是官话放言八个分支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等地区。所以就与长江上游区域重合。
除了官话方言,现代汉语还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按照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2.jpg 中国汉语方言图
那么我们对比一下地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省有湘方言,江西省有赣方言,湖南江西湖北交界处有客家方言,下游安徽、江苏地区有吴方言。
我们可以看到,长江上游地区都是官话区,中下游地区为方言区。官话方言是由五代和两宋时期逐步形成的近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由于和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方言,即现代汉语。
其他南方方言没有官方语言地位,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吴语发源于春秋时代吴国的语言即古吴语,湘语是古楚方言,赣方言是江右民系使用的语言,并且受到古吴语和古楚方言影响较大。这几种方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衣冠南渡、人口南迁,在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直接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完善,属于中古汉语后裔,现在还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客语、赣语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汉语的北朝汉语后裔,而吴语、湘语可能是南朝汉语的后裔。
所以,长江上游西南官话区所使用的由近代汉语演变而来的现代汉语,自然与中古汉语演变而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湘、赣、吴方言区别很大。就好比现代人真的穿越到了唐朝,肯定听不懂当时的《霓裳羽衣曲》一个道理。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3.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冀苍鸾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其中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线,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
在中国虽然现在普及普通话,但是各地方言依然长期存在下去。在中国,每隔十里说话都不太一样,更何况长江绵延数千公里,各地习俗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
长江下游包括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四个省市,分别以江西话、安徽话、江苏话和上海话主体构成。就拿江苏和上海两省市来说,江苏又分苏南和苏北,因此形成了苏南话和苏北话等。上海话其实也有区别的,上海郊区方言一般认为是正宗的上海话,上海人会说上海话,可能上海郊区话也不一定全能听得懂,这一点都不稀奇。
所以说,就连一个省或市的方言都有差别,更何况长江上游和下游间隔千山万水,听不懂地方方言也太正常不过了。不光上游听不懂下游的话,下游也听不懂上游的方言。不仅如此,其他地方也听不懂长江上游或下游的话。
真的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1.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2.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3.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4.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5.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6.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7.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8.jpg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9.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Gordon520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的产生是地域不同,不能长时间交流形成的。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1.jpg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这么多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古人交通不便,再加上朝廷政权对人的限制,没有产生有利于人们交流的条件,正是方言产生的条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2.jpg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风俗,这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但是不同方言也阻碍了我们的交流,这就是我们推广普通话的原因。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杨柳65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方言,其中有一句话是专家说的,非常有道理。
中国的方言,隔山不隔水。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哪怕隔着一条大河,大河两岸的人的语言都能相互听懂。如果隔着的是一座大山(真的要很大的山脉)的话,那么大山两边的人说的话,就有很高可能性相互听不懂了。
这是因为,船运是非常经济的,甚至还超过马车驴车等交通工具,只要有水路,那么交通完全不是问题。不仅仅是指的人的来往,还包括了货运。
而,隔着大山,那么船运是不可能的了,马车驴车,甚至独轮车都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物资的交流,就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就不会有往来。
没有往来,语言就不会相互传开,沟通。
那么这就是“隔山不隔水”的来由了。
那么,题主所问的长江上游和下游语言,实际上也在这个范畴之类的。长江的上游我去过,那段金沙江。下游我也去过,当然我还没有到入海口。
有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到下游,温度越高,物资越丰富。那么,人类的活动也一样,上游的人往往向下游迁徙。在路途上,他们会尽力去学习下游的方言,以方便交流。即便是今天,也会有很多上游的人去下游打工,会学习下游的方言。同时也会把家乡话缓慢的带到下游去。
所以,下游的语言更为丰富多彩,下游的人是能听懂上游的一些方言的。
而,下游的人,很少去上游去打工或者说别的活动。所以无法大量把方言进行流传。导致了上游原住民没有见识过下游的语言,所以听不懂。
而,打工回家的人,回到家乡,又无需说下游的方言,这就造成了题主所说的情况了。
其实吧,还不止就是一条长江而已。我是湖南人,在广东打工多年了。在广东我能听到很多各种的家乡话,包括湖南贵州四川,当然也有粤语,客家话。听得久了,基本上都懂一些了。可是回到湖南,粤语和客家话,家乡人就基本上听不懂了。(除了张学友的歌或者是爱拼才会赢,湖南人很少听粤语和客家话。)
这实际上是经济和人员流动有关系,和长江,关系不大。 为什么一些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长江下游的方言?w1.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向往草原403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1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不要说一个长江头,一个长江尾,就是都住在一起,许多人互相之间也有语言隔阂。
我家就在长江最尾的江苏启东,一个县级市,就有两种基本上不一样的两种方言,一种叫“江北话”,一种叫“沙里话”。因此也就分成两种人,一个叫江北人,一个叫沙里人,我家住中间,称为“夹沙邦”,两种话都会。要是启东最南,和启东最北的人,互相之间基本上不能顺利对话。
这还算好的。南通市区,又多了一种南通话,也就是有了三种话。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唰唰冷呵映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1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1、按照题主您的逻辑,好像说长江上下游的人的方言就一定要相互听的懂一样,这可不一定啊,对吧?为什么这么说呢?
2、首先第一个原因,既然是方言,那就是区域性的一种语言,它一般只是周边一定的距离之内的人通用交流的一种语言,文字全都是基于汉字,但是有很多的语气词,是汉字里找不到的,或者是普通话发音完全不同的,所以缺少书面语这一特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方言与标准化的重要区别之一。所以方言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一般来讲,区域是比较有限的)。
3、我们再来说说长江流域,所谓的长江流域就是指长江干流以及支流流经的区域,这个区域横跨了我国的东、中和西三大经济区域,合计19个省市以及自治区,总面积接近200万平方公里,您想想,这还算是方言意义上的一个区域吗?长江流域是一个地理区域,这和方言中所谓的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不能混淆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长江上游的人听不懂下游的人的方言,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谢谢!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宇宙无限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13: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一个省或市的方言都有差别,更何况长江上游和下游间隔千山万水,听不懂地方方言也太正常不过了。不光上游听不懂下游的话,下游也听不懂上游的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poney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17: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很正常啊。语言带有区域性。尤其是江南各方,更是千差万别。苏锡常话语不同,甚至一个城市的东南西北的方言都有差别。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4:13 , Processed in 0.04431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