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7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和美兴山」不仅仅只有美人故事,还有......

[复制链接]
1278 0
兴山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眧君

即生于斯、长于斯

2000多年前,胡汉和亲

一幕眧君出塞,情动千古

此后,眧君的故事世代传颂

今天宜旅君将带您

一同走进这美人故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公元前三十六年,作为南郡首选进入汉宫。公元前三十三年,汉元帝一纸诏书,王昭君以汉家公主的身份出塞和亲……这是王昭君的一生,而昭君村是她生活了十六载的地方。



人们常常将兴山称为王昭君的“娘家”

兴山作为一个养育了王昭君的地方

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和传说


昭君初生传说

民间传说,王昭君之母,四十不孕,一日进庙求神,夜里,梦见一轮明月投入怀中,不久生下王昭君。

因此,王昭君有皓月之称,集山水阴柔和天地温和之气,与山间溪流,空壑皓月同色,王昭君年当二八,仿佛幽兰独立,纳选入宫。

那时,二八年华,心中自然有许多勾划,但是,后宫与朔漠只是人生的机缘而已。“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入宫对于一个微薄的女子而言,在喜悦之后,有着一怀迷茫。因为一直未见过元帝的面,更不用说得到皇帝的宠爱了。

平沙落雁昭君传说
w9.jpg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元帝,汉朝廷隆重欢迎,关系很融洽。呼韩邪表示:愿做汉家的女婿,复和亲之好,元帝很高兴地同意了。

这时,未曾见元帝一次面的王昭君听见此消息后,主动提出愿意充当和亲人选。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同意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携着琵琶,随着垂老的呼韩邪单于,走在黄沙漫天的塞外,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漠。

一路黄沙滚滚、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一首《出塞》悲壮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凄婉悦耳的琴声,望着骑在马上的惊艳的女子,忘记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从此,“平沙落雁”遂成于世绝唱。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王昭君到匈奴之后,封为宁胡阏氏,开始了异域的生活。

在匈奴这片黄尘滚滚,孤鸿南飞,牛羊遍地,青草连天的土地上,王昭君生下一子,称作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然而,在建始二年,短暂的婚姻生活之后,呼韩邪单于与世长辞了,那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w12.jpg

2008年6月

湖北省兴山县申报的

王昭君传说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w13.jpg

被人们称为“美人故里”的兴山

不仅人杰地灵

而且物产丰富

下面一起来看看

兴山的“特产简历”吧



w14.jpg

柑橘

w15.jpg

w16.jpg

柑、橙统称柑橘,被称为“南国嘉树”,是兴山的拳头产品,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

五月有浓香可口的夏橙;九月有多汁无核的蜜桔;十月有汁如蜂蜜的脐橙;冬月有形如鹅蛋的锦橙;腊月有红心玉质的血橙;还有红橙、金柑、乳橙、胭脂柚等……它们都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下的香溪河两岸,兴山种植柑橘历史悠久。



w19.jpg

核桃

w20.jpg

w21.jpg

兴山,古称“邑”,是汉明妃王昭君故里,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长江西陵峡北岸。核桃是兴山名优土特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县志中就有“邑产颇多,桃米可以远贸”的记载。

兴山核桃主要产于半高山和高山地区,传统栽种核桃,没有苗圃,自然长大。兴山的核桃品种多样,有硬壳核桃(也称隔核桃)、薄壳核桃(也称纸核桃)。

薄壳核桃壳很薄,用手轻轻挤压,核桃壳即可裂开,并能使核桃売、仁完整分离。还有一种“露仁核桃”,其壳薄得像纸,在外面就能看见里面的核桃仁。另一传统品种,因仁皮呈乌色,俗称“乌米核桃”,又称琥珀核桃”。琥珀核桃不多,龙池、青草村有两棵古树。薄壳核桃主产地原北斗乡董家坡,龙池乡的白虎、青草等地。



w24.jpg

天蒜叶

w25.jpg

w26.jpg

天蒜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叶子形状与银杏叶相似。过去人们常作为药材使用,有发表、散寒、通阳的功效。现在,人们用它下火锅或腌制后食用,清香爽口,味道绵长。

据说天蒜还有延缓衰老和抑制癌症的作用,当地百姓又称它为“延年草”。天蒜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不易采摘。



w29.jpg

昭君眉豆

w30.jpg

w31.jpg

昭君眉豆是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的特产。昭君眉豆口感上佳,即可鲜食又可干制,易储存,是筵中美味佳品,炖鸡肉、炖排骨等煲汤佳品,在民间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昭君眉豆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昭君眉豆栽培有严格的地域要求,香溪河以南要求海拔1100米以上,香溪河以北要求海拔1000米以上,是一种传统的地方特色菜豆。因豆荚成熟时,荚果颜色变白并附有鲜艳的红色花纹,且豆荚形状似弯弯的眉毛,特别漂亮故名昭君眉豆。


w34.jpg

昭君白茶

w35.jpg

w36.jpg

昭君白茶具有外形细秀,色泽金黄,光亮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底玉白等特点,是绿茶类的珍稀极品。

昭君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稀的变异茶树良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每年只有开春的一个月内气温低于23摄氏度(明前茶),茶树的叶子才是白色的,白化期仅15-20天左右。我县产地主要分布在水月寺镇马良坪村、峡口镇普安村,该茶对其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春茶后随着气温升高颜色开始转绿。昭君白茶属于六大茶类中的绿茶类,加工工艺与绿茶相同,和福建地区的白毫银针等白茶是不同的。



w39.jpg

兴山杨鱼

w40.jpg

w41.jpg

兴山杨鱼(别称齐口裂腹鱼)主产于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香溪河流,香溪河位于神农架香溪源下游,生长历史悠久。

与其他鱼相比,杨鱼特点突出,大小一般、无鳞无甲;肉肥而嫩,绒刺很少,既可口又便吃,农家一般都爱将其填盐炕熟,成串悬挂,随时可吃,遇有客宴,或下汤、或煎炒也都方便;每尾鱼体内部含鱼虱一颗,乳白色,豆粒般大小,四肢俱全,初出色体时能在地上爬行,称之为“鱼怪”。农家爱将鱼怪置于瓦片上炕干,研成粉末,泡入酒内,以备药用。民间认为这种药酒对治疗嗝死病(食道癌)有特效。



w44.jpg

柳木椅

w45.jpg

w46.jpg

柳木椅样式精致,设计巧妙,坐在上面舒服,而且经久耐用。制作木椅是一门传统手艺,一把木椅需要经过挑选木料、下料、刨平、打眼、熏蒸、组装、打磨、刷漆等20多个步骤。木椅选用高山柳木做原料,制作过程中利用人工和专业打磨机械对木料和木椅反复打磨,然后刷二遍清水面漆,“所以椅子色泽靓丽,美观大方。”制作木椅的核心步骤在熏蒸、组装等工序,因为要精准控制火候、力度、温度,特别是椅腿在经过加工后不会向其他木椅一样组装成型。



w49.jpg

这些兴山特产

能为你讲述一个美味、精巧的兴山

还有一些“兴山名片”

能为你讲述一个古老而智慧的兴山

它们是发源于兴山大地上的民俗

不仅是兴山人民传统的娱乐方式

更是兴山人民代代传承的珍贵文化



w50.jpg

w51.jpg

兴山县汉时属南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析秭归北界置兴山。兴山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连秭归县,北靠神农架林区,西接巴东县。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

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蕴藏丰饶,国内音乐学界部分学者将其指认为“荆楚古歌”的遗存。此说可从曾侯乙编钟,特别是本地区长阳县出土的商周青铜钟磬的音列结构中找到印证。



地花鼓(俗称花鼓子)是流传在宜昌市域秭归、兴山、宜昌等县的汉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据老艺人祖辈相传推断,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一周二岁打花鼓,打到九州十三府”的台词唱腔来看也说明了它源远流长。

地花鼓属灯舞类,最初仅限于春节等传统佳节时与大闹花灯活动穿插进行,汇同“狮子”、“龙灯”、“彩莲船”一起进行表演,载歌载舞,情节生动,内容朴实,表演风趣,喜闻乐见。这种文化习俗后来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领域,民间操办红白喜事也打起花鼓子来。

地花鼓舞蹈动作新颖,节奏明朗,动态优美,舞蹈性强,有固定的步伐和造型。特点是下沉、扣胸、稍曲膝、扭腰、晃肩、绕扇花等。无论调度和造型,旦、丑角都相距很近,来往舞时“背靠背,面对面”,不能超过一条板凳的长度,所以表演不受场地限制,堂屋、稻场、屋场、阶檐均可演出。



兴山围鼓,又称“八音子”(唢呐用八个眼孔吹奏而得名),起源于武当山附近地区,100多年前通过谷城传人和保康传人两条途径传入兴山。传入前是受道乐强烈影响并吸收当地民歌及地方戏曲曲牌营养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既能唱又能奏的民间音乐品种,是以唱为主的“八人班子”的坐唱形式,除击乐外还有笙箫管笛。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民间歌曲形式。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集体劳动,此时往往请两名歌手面对薅草众人进行表演,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随着锣鼓声边唱边舞,薅草众人则从旁和唱。其歌词多为一韵到底,内容则分为“歌头”(俗称“引子”)、“请神”、“扬歌”、“送神”等部分。舞时双手随脚步摆动,左手随左脚,右手随右脚,轻快活泼,柔中带刚。薅草锣鼓曲牌灵活多样,歌师能根据演唱时的时序和天色早晚变换唱词,以活跃气氛,使单调辛劳的农事劳作转为火热欢快的集体活动。

兴山薅草锣鼓是“巴楚古歌”的重要载体,为我们保留了较多的古代音乐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p1336d0p14b&1314.swf

兴山踩堂戏,又称堂戏、花鼓戏,是由花鼓子、八岔戏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初为民间歌舞“跳花鼓子”中的丑、旦两角,后逐步成为吸纳戏曲表演技艺、由旦丑饰演各种人物、有剧目本头的戏曲形式,在兴山历经了约300年岁月。

“跳花鼓子”通常出现在民俗庙会和年节玩灯场合,最早见于文字有清乾隆《兴山县志・风土》:元旦礼神贺节,上元兴龙灯。同治四年(1865)《兴山县志・民俗》已有花鼓戏记载:“上九日夙兴祀神,一如元旦,十三至十五日并演蟠龙跳狮花鼓诸杂剧。”清中期以来,踩堂戏在兴山广为流布,各地戏班兴盛,纷纷出台竞演。清末至民国年间,兴山民间已有多种版式踩堂戏手抄本。其声腔、表演诸方面不同程度受到川东“梁山调”影响,代表人物有黄粮人氏金光堂。

兴山

这里有回味悠长的美人故事

这里有心驰神往的动人美景

这里有垂涎欲滴的特产美食

这里有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

我在这里 等您来

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请关注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爱上宜昌

来源:兴山旅游

图片:李理及网络

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自行联系

点击【在看】有惊喜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56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4:10 , Processed in 0.04209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