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3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百年金匾“宝顺合” 万里茶道“五峰茶”

[复制链接]
733 0
导读
上世纪80年代,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出土了一件珍贵文物,它是清光绪二年(1875年)镌刻的彩云镀金“英商宝顺合茶庄”字号招牌,此牌二面有字,彩云楷书,金黄,有铜质吊环。它是100多年前,英国商人在五峰经营“宜红茶”的一个最好佐证。

“英商宝顺合茶庄”字号招牌

峡州山南有好茶

诗意的五峰茶园(1)

诗意的五峰茶园(2)

陆羽《茶经》中曾有“峡州山南有好茶”之句,五峰(当时长乐县)正是陆羽所指峡州山南之地。这里群山叠翠,云雾缭绕,空气湿度高,早晚温差大,土质酸碱适度,是理想的产茶之地。

据《明史·食货·茶法》记载,明初,太祖令采茶芽以进。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容美宣抚使田光宝之子答谷什用带队,赴朝贡方物(即地方土产),峒茶乃主要贡品,已得皇室认同。嗣后,容美及五峰、石梁、水浕诸司三年一贡方物,茶叶必不可少,以示对朝廷的忠诚。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苏梁溪文士顾彩受邀做客容美,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写成《容美纪游》,就五峰茶叶有详细记载:“诸山产茶,利最溥(丰厚),统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钱一贯;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曰湘潭茶。故茶客往来无虚日。茶客至,官给衣食,以客礼待,去则给引。”并即兴赋诗:“妇女携筐采峒茶,涧泉声沸响缫车。湔裙湿透凌波袜,鬓畔还簪栀子花。”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采茶劳作的情景。自明初开始,到五峰改土归流设县,“峒茶”有史可考近四百年,这应该是“宜红茶”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根基。到十九世纪初叶,大批广东商人相继进驻五峰及周边,带来最新的红茶制作技术和广阔的国际市场,五峰茶叶生产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山间铃响马帮来
红茶起于明而盛于清。其记载始于《多能鄙事》。其制作具体方法载于清初《武夷山志》。清道光四年(1824年),广州茶商钧大福等,先后带江西技工来湖北五峰渔洋关传授采制红茶技术。1840年鸦片战争后,汉口、宜昌相继开埠,促进了红茶产销。此后,广商林紫宸、卢次伦先后来五峰及周边采办红茶。给“宜红茶”带来百年兴盛期。

五峰茶马古道诉说着悠长的茶文化历史

茶叶为大宗特产,因交通不便,当时的运输主要靠骡马驮运。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形成了五峰土家与祖国西南“茶马古道”相似的古茶道。古茶道修建主要依赖于茶商、富户筹资,沿途民众出力。道光三十年(1850年),升子坪邹忠良兄弟与董作云维修渔洋关至五峰镇大路,在长乐坪镇甘沟建蟾蜍桥,旁竖“多三”石塔;汉阳张人杰出资修筑长(乐)宜(都)道熊渡段;光绪年间,渔洋关茶号宫福泰资助修筑渔洋关至县城,再接鹤峰驮运道。广东中山县茶商林紫宸出资修筑湾潭经九门、张家垭、南北镇至湖南宜沙(泥市)驮运道70余公里。这些,都是当时大众出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修通茶叶外销通道的生动例证。

众志成城,通过多年累加,至19世纪后期,五峰境内铺成绵延数百里的古茶道,道路宽不少于3尺。陡峭处由石匠手工磡凿或干砌成梯阶,泥泞路面采用青石板铺镶而成。这些措施,基本保证当时茶叶外销运输的畅通。

古茶道以中心茶区采花为交集点,东西、南北交叉相通。西线自鹤峰州、马鬃岭、岩板河、刀枪河、三板桥、贺家垭、树屏营、碑坡垭至采花,全长220余公里。南线自湖南石门及桑植经深溪河、九门、湾潭、黄家湾、将军垭至采花。光绪十七年,广州商人卢次伦在湖南宜沙制茶,先由渫水运往汉口,因渫水航道太差,改由骡马茶道运至渔洋关,再水运至汉口,走的就是这条茶道。北线自长阳资丘至二岔口、星岩坪、长茂司至采花,全长140余公里。从上述三条线路运至采花的茶叶,大都由东线运出。即由采花经西滩、楠木、九孔、红渔坪、栗子坪、高古城、石梁司、五峰镇、长乐坪镇至渔洋关。而今,在采花乡、湾谭镇、长乐坪镇、渔洋关镇的群山之中,依然可以找到茶马古道遗迹。置身其间,人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商队往返、络绎不绝;百花争艳、马玲脆响的繁华场景。

鄂西等地茶号的茶叶均由古茶道集中到渔洋关精制后,再水运至宜都、宜昌,抵汉口外销欧洲。渔洋关与羊楼洞成为湖北两大红茶市场。鼎盛时期,每年季节茶工达到5000余人。运茶旺季,五峰古茶道上的马帮络绎不绝,骡马以千百头计。渔洋关镇内镇外,人背马驮,商贾茶客,川流不息。镇上客栈、骡马店、饭馆、茶楼,各类店铺小摊,昼夜灯火通明,吆喝声不绝于耳。加上十几家茶号通宵达旦烘烤制茶,茶香飘溢十里之外,令人心醉神迷。时誉渔洋关为“小汉口”。

香飘万里获殊荣

渔洋关因精制红茶运汉出口,一跃而为鄂西著名红茶市场,成为五峰、鹤峰、长阳、及湖南石门宜沙、磨市、慈利等地红茶的集散地。全省形成渔洋关、羊楼洞两大茶市。前者生产红茶为“宜红”,后者为“湖红”。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五峰加工生产的“宜红茶”,分别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出口欧美多国。

海上丝绸之路是“宜红茶”外销主要通道,据《湖北省贸易志》载:渔洋关为省内第二大茶市。1861年,汉口开埠后,茶叶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许多茶商深入鄂西南收购,精制红茶,经渔洋关运汉出口,因此,渔洋关成为鄂西著名茶市。鄂南、鄂西茶区大量改制出口红茶和边销茶。湘、皖、赣等省茶叶汇聚汉口输出,初期最大茶叶买主为英商,以后被俄商取代。1875年,汉口签发的茶叶外运出口税单总值79.92万海关两,其中俄商占90%。

陆路是“宜红茶”出口的又一通道。据《武汉市志》载:晚清民国时期,汉口为外销茶叶集散中心及砖茶制造中心,产地集中于湘、鄂、赣、皖等省,其中:湖南安化、桃源、岳阳、平江及湖北五峰、羊楼洞所产为大宗,年集散量为7至10万担,红茶销往英、法、美、德及埃及、印度等国。砖茶出口俄国、埃塞俄比亚和印尼等其他国家,并内销蒙古、绥远、新疆一带。
<img class="anchorclass" data-ratio="NaN" data-w="0"  />
茶叶运输的路线,一条由汉运津,经张家口至蒙古及各边境省份;另一条循京汉、陇海路,经陕、甘出嘉峪关。1929年茶叶出口61580担,1932年达到204678担。

“宜红茶”从陆路出口俄罗斯等国的史实,张家口、万全市均有记载。《张家口百年史话》载:“同治八年(1869年)俄直接贩运茶111888担,同治十一年(1872年)俄贩运132907担”。“这些茶由汉水运往距汉口约350英里的一个大城市樊城(今襄阳市)。在樊城起岸后,装大车运往张家口”。《万全县志》记载:红茶及各种砖茶为蒙古及俄国人最需要、最嗜好之物。故往昔张垣出口货物以茶为第一大宗,中俄未绝交以前,历年运售于库伦者多则40余万箱,至少也有30万箱,获利甚巨。

五峰“宜红茶”具有百年辉煌史,直至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国民政府在渔洋关设立全省唯一的茶叶科技推广机构——茶叶管理处和茶叶指导站,并设立湖北省茶叶公司五鹤茶厂。当时,全省收购、精制、营销茶叶较大的厂家共24家,五峰渔洋关就有源泰、恒信、民生、华民、同福、民孚、恒慎、合兴等8家,红茶年产量依旧可达到1000余箱。

五峰生产加工的“宜红茶”,以其独有的品质,香飘海内外,得到各贸易伙伴国的极高评价,成为国内著名出口产品。英国茶协会极口赞扬我国宜红茶品质,被称为“高品”。美国茶师曾至鄂西产茶区域考察,认定宜昌红茶品质“较之湖红实有过之,堪与宁红相媲美。”

鼎力复兴续辉煌

      二战爆发后,由于日寇入侵 ,使得“宜红茶”一度沉寂。当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给五峰“宜红茶”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政府提出“壮大绿茶,复兴红茶、开发保健茶,着力打造全国茶叶三强县”的奋斗目标,五峰红茶产业正步入复兴壮大的全新时期。

在传承和发扬茶文化的过程中,茶叶已成为五峰经济的支柱茶叶。

茶农采摘春茶,及时上市销售。

现代化的制茶车间

县委、县政府在五峰红茶复兴发展上采取诸多积极措施:传承历史辉煌,打造五峰“宜红茶”大品牌;通过整合重组,培植五峰“宜红茶”都大龙头;通过中介带动,建造20万亩生态茶叶大基地,促进红茶产业的复兴。

2013年7月,五峰“宜红茶”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中国茶科所签约与五峰合作开发五峰“宜红茶”。随后, 五峰组织开展了“十大红茶”评选工作。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五峰“宜红茶”荣获金奖。

今年,五峰又在武汉开展“五峰蓝、茶香韵、土家情”推介月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认知、认同五峰“宜红茶”。积极争取将五峰“宜红茶”纳入“一带一路”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使“宜红茶”重塑昔日辉煌。

通过多措并举,五峰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实现红茶产量一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舞活“红绿”两面茶叶旗帜,深度开发茶饮料、保健茶,五峰茶叶产业正在向纵深发展,成为全县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朝阳产业。

作者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档案局   

摄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   季卫民

[img=295px,190]http://mmbiz.qpic.cn/mmbiz/86Cwa6tR38gF1XHichu59HgTsRwoSRsjoKzaABukAFAVTVrhibLDJNFEyRDL6p5AHVMDm0LeWHo1hCEiaMq3iauBibA/0?wx_fmt=gif[/img]

[img=130px,130]http://mmbiz.qpic.cn/mmbiz/86Cwa6tR38gF1XHichu59HgTsRwoSRsjopa4kWQwicl9NwBZe1wpsnFJbhGJMiatv0bVibIiaCWb3gn2jlg8RdoRLLA/640?wx_fmt=jpeg[/img]

湖北省档案馆“读档”公众号期待您的关注!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58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01:23 , Processed in 0.1444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