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91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

[复制链接]
2917 10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0

David902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夷陵之战,这是曹丕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当然,这么大的事,曹魏集团也不会闲着。
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亲自率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闻知刘备将要讨伐,遣使求和,刘备不许。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刘备写来了一封信,说:“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诸葛瑾的信令刘备非常反感,这事就不必说了,是人都不会感觉好的。
但有意思的是,诸葛瑾的身份此时是南郡太守。
当年,周瑜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被任命为南郡太守,此时南郡还在曹操手里,曹操北撤,留曹仁把守南郡。孙权意图很明确,你周瑜只有彻底把南郡收回来,你才可以去上任,否则,你就打游击吧。
吕蒙偷袭了荆州,斩杀关羽,就被拜为南郡太守。既然是你夺回来的,那就交给你打理吧。但吕蒙不久就病逝了,诸葛瑾出任了南郡太守。
孙权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借助诸葛亮的关系,劝说刘备别讨伐孙吴。诸葛瑾也劝说刘备,咱们的共同敌人是曹魏。
这是诸葛瑾不要脸,既然知道曹魏是共同的敌人,那你们斩杀关羽、抢夺荆州干嘛呢?
这时候,诸葛亮比较尴尬,说啥子好呢?啥也不说最好。
为这件事,蜀吴在斗智斗勇,可曹魏也不会闲着,也在琢磨这档子事。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害怕斩杀关羽,抢夺荆州会导致刘备报复,首尾难顾,就主动假意与曹丕修好,孙权派遣使者奉章,并把于禁等遣还。
曹丕派遣太常刑贞持节拜孙权为大将军,加封吴王,加九锡。孙权假意称臣。
黄初三年(222年),刘备讨伐孙吴,孙权上书曹丕,誓言要抗击刘备。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孙权杀敌。
当初,曹丕询问朝臣,究竟刘备会不会为关羽报仇,出兵袭取荆州。大多数人都认为刘备力量薄弱,名将只有关羽。关羽死后,国内忧虑,根本不会再发动战争。
但侍中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借出兵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与关羽感情深厚,一定会替关羽报仇。刘备果然发动了夷陵之战。
孙权举全国之力抗拒刘备,并向曹丕称臣,朝臣纷纷庆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刘晔建议,乘虚攻灭东吴,以绝后患。
但曹丕并不同意。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东吴在夷陵之战取胜之后,果然渐露不臣之心,曹丕打算讨伐孙吴。但刘晔认为孙吴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不能仓促进攻。曹丕又不听。
不管刘晔的建议,曹丕听与不听,起码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曹丕集团此时绝没有闲着。动与不动,要动动谁,那仅仅是策略的问题,绝不是无动于衷。
刘晔的建议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并不可取,这是曹丕没有采纳的主要原因。
如果曹丕与孙权联手攻击刘备,刘备一定会立马龟缩回去,就不会有夷陵战败了,刘备再失去理性,说啥也不敢与魏吴同时开战。那么,曹丕期望的吴蜀两败俱伤的结局,就不会出现。
如果曹丕趁机攻击孙吴,不仅失去了道义,因为孙吴已经称臣,更可能的结果是,孙吴惧怕覆国的命运,就此与刘备妥协。宁可让出荆州,也不会让曹丕把他灭掉。这与当年湘水划界,刘备主动把长沙、桂阳让给孙权一样。
刘备不费一兵一卒,就重新得到了荆州,自然就此罢休,也就不再追究替关羽报仇一事。这也是刘备一意孤行,要与孙吴决战的原因所在。刘备赌得就是这一把,这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唯一的理由。
如果出现这一结果,局面重新回到了关羽襄樊之战前的局势。对刘备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对孙权来说也可以接受,本来取得荆州就跟白捡的一样,但对曹丕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在此情况下,坐山观虎斗,是最好的策略。曹丕按兵不动,的确非常高明,非刘晔这种智慧可比。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但令曹丕没想到的是,刘备迅速就被击败。如果形成对峙战,那就再理想不过了。可是,刘备太菜了,战术运用失当,被陆逊迅速击垮。但结果还是令曹丕非常满意。
战后,刘备彻底失去了存在感,曹丕已经把他从地图上抹去,不再考虑他的存在。
曹丕迅速组织兵力,以讨伐孙权不臣之心为由,发动了对孙吴的战争,这就名正言顺啦。曹丕下达《伐吴诏》鼓励将士出征,同时表示坚决消灭孙权之意。
曹丕自许都御驾亲征,诸军并进,曹真、张郃、曹休等各路大军接连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要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据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只有朱然一路获胜。
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了疫疾,孙权趁机纳贡请降,双方言和,曹丕退军。
遇到这个意外情况,也算是天意,曹丕也无可奈何。孙权逃过一劫,蜀汉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但在豹眼看来,曹丕的确是明主,决策相当给力。遇到一些偶然因素,只能说是无奈。
豹眼也很以为太遗憾,无奈不是无能,这是很悲催的事,最伤感情,最打击人的情绪。但这就是现实,非人力可为。
了解这个桥段,就会感知,在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那些枭雄们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但冥冥之中有神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非人力可为。
这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最好的注脚。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5.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却写杂布计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3: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接班,成为曹魏集团的第二代首脑,夷陵之战爆发时,正是曹丕刚刚取代汉献帝建立大魏朝仅仅过去六个月。
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前二个月刚刚称帝,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之后,首次出现两个皇帝共存于天下,为了夺回荆州,为了壮志暮年的最后一搏,为了给关羽报仇,随后刘备就发动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前,曹魏朝廷曾经讨论过刘备会不会出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的问题,整个魏国朝堂大多数官员,包括曹丕都认为,蜀汉的名将只有关羽,现在关羽被杀,国内忧虑,刘备没有实力和能力发动对东吴的复仇之战。
当时只为侍中刘晔认为刘备会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刘晔认为刘备与关羽感情深厚,况且蜀汉政权完全是建立在刘备的个人威望之上,如果不复仇,国内也极难平息,当时刚刚即位没多久的曹丕不以为然。
也因为曹丕刚刚即位,国内还有很多需要处理的政事,比如加强巩固权力,稳定内部派系,加快代汉后的政治改革,曹丕没有心情去关注原本是他统一三国最好的这个机会。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三国之所以稳定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力量的平衡,蜀汉与东吴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曹魏而维持力量的相对平衡,如果两个弱国打起来了,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无疑是最强国曹魏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
曹丕没有意识到刘备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他一生中最好且唯一的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
刘备发动战争后,以曹丕为首的曹魏集团曾经就如何处理这场战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曹丕认为应该联吴攻蜀,司空王朗认为应该坐山观虎斗,等蜀吴打得两败俱伤时,再发兵攻击,而侍中刘晔认为应该联合刘备攻打孙权。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最终曹丕作出决策,采取了司空王朗的建议,先观望等蜀吴两国打得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
曹丕之所以这样决策,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孙权当时向曹丕称臣,这是曹丕称帝以来,第一个向他称臣的割据势力,在政治上对曹丕刚刚称帝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当时整个天下尚未统一,除了孙权向曹丕称臣之外,西南还有刘备割据益州,西北还有鲜卑人和乌桓人虎视眈眈,东北还有公孙氏时不时跳出来刷一下存在感。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曹丕自即位以来,确实是非常想作一番事业,统一整个天下,他一直希望他能够超越他父亲曹操,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因为自秦始皇以来,除了新莽末年的乱世,天下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个皇帝,现在刘备也称了帝,魏与蜀则是水火不容。
所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曹丕的第一反应,就是联合孙权攻打刘备,但孙权反应冷淡,因为孙权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只是想击败刘备,而不想消灭刘备,一旦没有刘备势力,曹丕专心对付一个孙权,早晚会被灭亡,所以曹丕在最后也否定自已当初想攻打刘备的意图。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5.jpg
从政治上考虑,曹丕最终还是选择观望并伺机而动。
夷陵之战开打后,参战的蜀吴两方其实都是有防备曹丕会突然偷袭的,刘备从发动夷陵之战的五万士兵中抽出一万人让黄权率领,在长江以北防备曹魏可能的军事行动,而孙权一面向曹丕称臣,一面让陆逊在荆州迎战刘备,一面亲自部署重兵在长江沿岸防备曹丕可能的军事行动。
事实上夷陵之战是整个三国三大战役中,顾虑最多、政治局面最复杂的一场战役,三家都是相互防备,曹丕也密切注视着参战的双方以及战况,以便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6.jpg
夷陵之战打一年,其实双方主力对决的情况都没有出现 ,陆逊在夷陵依靠险要地势防守,以消耗战寻找战机,终于让陆逊发现了刘备的破绽,刘备当时放弃了水军,然后所有军队都驻扎在树林中,让陆逊发现了用火攻的办法,同时东吴水军沿着长江西进,对蜀军形成包围圈。
最终的决战时间极短,即使刘备逃到白帝城,前后决战的时间也不超过一个月,刘备败得彻底,毫无脾气,几乎就是一瞬间的时间,刘备彻底失败,虽然曹丕在战前准确地预测到了刘备可能会大败,但是曹丕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还是迷恋在孙权称臣的政治胜利中,以致于错失了唯一可能统一三国的机会。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7.jpg
整个夷陵之战期间,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就是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曹丕在忙什么?
1、曹丕在忙着接见各地的使者。
因为曹丕刚称帝不久,各地的使者还是会派人前来祝贺的,尤其是偏远地区,比如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鄯善、龟兹、于阗等三国派出使者向曹丕祝贺。
2、曹丕在忙着封王及封后。
曹丕自己做了皇帝,当然要分封天下了,曹丕封自己的儿子曹叡为平原王,弟弟曹彰为任城王,弟弟曹植为鄄城王,还封了郭女王为皇后。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8.jpg
3、曹丕忙着进行政治改革。
曹丕即位表面是禅于汉献帝的帝位,实际上就是纂位,之前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是个傀儡,现在曹丕自己做了天子,这个时候的天子是曹丕不再是傀儡,很多政治制度需要改革,比如兵权,曹丕要收归已有。
另外还有官员选拔制度,比如九品中正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讨论并实施的,这是魏晋时期,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123456835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4: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夷陵之战时,刚刚称帝的曹丕本想玩一手坐山观虎斗,却被老奸巨猾的孙权忽悠,最终反而促成了蜀、吴的再度联手。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我们先大概理一下脉络

公元220年10月,曹丕称帝;
221年,不甘示弱的刘备也登上皇位,并决意向东吴兴师问罪。孙权心里没底,派人北上称臣,曹丕接受;
222年,刘备大败,陆逊为了防止曹魏偷袭,引军回撤;
同年底,孙权反悔,拒绝签订盟约,并拖延派遣人质。曹丕恼羞成怒,派兵南征。第二年,魏军在与吴军对阵时爆发瘟疫,全军撤回。
不久,刘备白帝托孤后撒手西归,蜀吴再度携手对抗曹魏。
这样看来,曹魏其实没从夷陵之战中捡到便宜。那曹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简要分析如下。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趁火劫吴还是坐观成败?曹丕选择了后者

对于刘备是否会替关羽报仇雪恨,曹魏朝廷早就进行过专题研究。当时,几乎所有大臣都认为丢失了荆州、实力大损的蜀汉会龟缩不出。只有刘晔断定,出于振奋队伍士气、稳定人心、体现仁义等考虑,刘备一定不会忍气吞声。
当刘备磨刀霍霍、孙权被迫派人找曹丕称臣时,几乎所有曹魏大臣一边倒的庆贺,刘晔却再次特立独行。他认为,趁着刘备迁怒于孙权、对内对外骑虎难下之际,本国应该果断挥师南下,与其均分东吴;这样的话,即使蜀汉拿下了荆州,他也会独木难支,难以持久。
但曹丕却认为,在自己刚刚登基时,为了向天下体现自己的仁德,不应该拒绝主动前来投降的孙权,因此不如“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
但正如刘晔所言,蜀道险选,而且刘备已经安排好了防守,曹魏如果劳师远征,不可能占到便宜。结果曹魏最终真的当起了吃瓜群众,在夷陵之战如火如荼、蜀吴两方最为脆弱之际,压根没有采取任何实质行动。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魏、吴打的什么算盘?

在曹操如日中天之际,孙权尚且没俯首臣称;然而如今在刘备的巨大压力下,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他,忍气吞声向曹操的儿子低头认怂,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而曹丕自然也不是善男信女,他之所以接受孙权投降,一是因为“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的场面话,也就是不要拒绝别人的投降。而实际上,他是本着“谁强压谁”的原则,扶持弱小、打压出头鸟。携拿下汉中之余威、正势头凶猛的刘备确实应该被削一削了。孙权被动的干了这脏活,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当孙权意外的获胜时,曹魏马上“大合士众”。陆逊敏锐的意识到,曹丕这是挂羊头卖狗肉,号称讨刘,实际上是不想坐视东吴乘胜追击。因此,他果断撤兵,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改为防备曹魏。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魏吴闹翻,蜀吴重归于好

在夷陵之战获胜后,面对蜀汉的主动权又回到了孙权的手中,曹丕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价值。所以当曹魏如约派人前来签订盟约时,他借故推三阻四;当曹丕恼羞成怒派大军南下讨说法时,孙权考虑到境内之前响应刘备的蛮族还未平定,马上又上书装怂,拖延时间;但曹丕让他进京朝见时,孙权再度拒绝,并且正式撕下面具,拥兵沿江固守。
被折腾了好几个来回的曹丕终于忍不住了,他不顾刘晔的劝阻,派曹休、张辽、曹仁、曹真、张郃、徐晃等一众精锐系数南征,试图讨回说法;压力之下,蜀吴再度眉来眼去,双方互派使者,又要再度报团取暖。
公元223年初,魏军大举南下,并且屡获小胜,但吴军在朱然、潘璋等名将的带领下也不甘示弱、顽强抵抗。在围攻江陵城时,曹魏军爆发瘟疫,曹丕为了避免赤壁之战再度重演,当机立断召回全军。
而在魏吴交战之时,诸葛亮已动身前往白帝城。不久,刘备去世,蜀、吴再度结盟,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可以说,夷陵之战,孙权不仅遏止了刘备的凶猛势头,还通过战略忽悠成功迷惑了刚上任的曹丕,成了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其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曹魏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当然了,这都是我们的马后炮之言,处在曹丕的处境,若要拒绝一众大臣的一边倒意见,只听从刘晔的一家之言,谈何容易。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老橡树1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1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蜀、吴决战于夷陵时,北方的曹魏都是坐山观虎斗。当时刘备倾全国之力进攻东吴,对曹魏来说,这是灭掉东吴的绝佳机会,为什么魏文帝曹丕会白白浪费掉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被孙权给忽悠了。
第一,夷陵大战之前,孙权向曹丕称臣

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后,刘备为了复仇,以倾国之兵进攻东吴。一时间,东吴的局势非常紧张。
孙权所担心的,不止是刘备。一旦蜀、吴交战,魏国乘机大举南下,他就面临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无论是蜀汉还是曹魏,都不是省油的灯,两线作战,孙权吃不消。大丈夫能屈能伸,刘备已是铁了心要报仇,和解是不可能了,那么孙权必须倒向曹丕,这是惟一的选择。
很快,孙权的使者抵达洛阳,正式向曹丕称臣。此时曹丕刚刚篡汉称帝,孙权前来称臣,可不战而屈东吴,这不是兵法中传说的善之善者么?诸大臣也纷纷上表庆贺,仿佛一统中国的日子已不远。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第二,刘晔提出伐吴的主张

不过,有一个人显然并不那么乐观,此人便是刘晔。
刘晔是魏国著名谋士,孙权前来献上降书,群臣称贺,刘晔却不以为然,他对魏文帝曹丕说:“孙权无缘无故前来归降,必定是内部出了紧急之事。以前孙权袭杀关羽,刘备必定兴师讨伐。外有强敌,众心不安,又担心我们发动突然进攻,孙权这才前来求降。一来可防止我们出兵,二来可借助于我们的力量,这样可以虚张声势,吓唬敌人。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已经据有百分八十,吴、蜀仅不过拥有一州之罢了。如果他们依托山河,凭险恃要,有危难时互相救援,倒不失为保全之策。如今两国却反目为敌,互相攻伐,真是天助我也,我们应该大举出兵,渡江奔袭孙权。这么一来,蜀、魏两路夹击,吴国不出十天便灭亡,吴国灭亡了,蜀国也就孤立了,难以长存生存。”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第三,曹丕否决刘晔的攻吴提议

对刘晔的主张,魏文帝曹丕不以为然:“人家大老远跑来归降称臣,我们却出兵讨伐,这不是令天下想归降的人怀疑我们的诚意吗?不如接受东吴投降,出兵征讨蜀国。”
刘晔答道:“吴国近而蜀国远,要是蜀国得知我们要进剿,势必会回师与我们决战,到时战争就没完没了。如今刘备怒而兴兵攻吴,若听说我们进攻东吴,就知道东吴必亡,他一定乐意进兵与我们瓜分东吴,决不会改变主意去拯救东吴的。”
言下之意,攻蜀是没有胜算的,当年以曹操之智慧,尚且丢了汉中,何况他人呢?相反,攻吴则吴国必灭,到时天下只剩下魏、蜀两强,魏强蜀弱,优势明显。
曹丕不听,接受孙权的请降。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第四,为表诚意,孙权释放于禁等人

为了表示诚意,孙权把先前被关羽俘虏的于禁送还魏国。此外,还有两名于禁的部将,一个是护军浩周,另一个是军司马东里衮。
浩周得以摆脱囚徒生涯,便在曹丕面前极力说孙权的好话。曹丕问说:“孙权臣服这个事是不是可信呢?”浩周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地说:“孙权定会臣服。”他解释说,孙权言辞极为谦卑恭敬,态度非常诚恳,归降之心,就像嗷嗷待哺的小孩翘首以盼父母一般。浩周甚至用全家人的性命为孙权打保票,认为他一定会真心实意归降。
浩周的一番话,让曹丕相信孙权投降的诚意,并封孙权为“吴王”,并加“九锡”。
凭着忽悠之术,孙权换得了喘息之机,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刘备的入侵。
后来,在夷陵之战中,曹魏果然没有落井下石,发动对东吴的进攻。东吴在挫败刘备的进后,就翻脸不认人,拒绝投降了。因此,曹丕最终落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xf1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2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认为曹丕在夷陵之战中的袖手旁观是一种超级愚蠢的行为,但笔者看来其实不然。
夷陵之战前两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最终大败,蜀汉集团一下子膨胀了起来,坐拥荆、益二州,早已经不是三方之中最弱的一方。之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背信弃义,毫无底线地向曹操称臣,偷袭了荆州,最终关羽兵败身亡,荆州归了孙吴,而东三郡也归了曹魏,蜀汉不仅实力大损,若干年来战略规划也化为乌有。
221年,刘备悍然发动夷陵之战,以期通过伐吴夺回荆州,是年攻破吴军巫口和姊归,次年正月,孙权给曹丕尚书言出兵迎敌,曹丕对此的反应是作了《报吴王孙权》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攻破刘邦于夷陵。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似乎,到了这里,曹丕即便不跟孙权联手,也应该乘机进攻蜀汉,或许能够一举将其灭之,最终便能与孙权南北两争天下。
但其实不然,早在刘备进取夷陵之时,曹丕已经料到刘备会速败,但他却也没有出兵,这种策略看起来好像很蠢,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首先,魏吴看起来是联盟,但孙权其实只是想稳住曹丕,并非真心臣服。孙权其实也担心曹魏接机侵夺东吴的利益。
而刘备出兵之时,本来有两条路线,一条走江北,一条从江南进攻夷陵,前者最大的威胁在于可能会受到樊城曹军的侵袭,所以刘备选择了第二天进军路线,从而避开了曹魏的夹击。曹军无法从江北发起对刘备的进攻,毕竟长江口被蜀汉水军所控,而曹魏根本就没有什么水军啊。
倘若从汉中方向发起进攻,也不明智,入蜀的道路崎岖,不利于后勤补给,大规模进军以当时曹魏的实力而言,大兵团无法展开,何况汉中还有魏延坐镇,对于曹魏而言,也没有什么机会。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所以,进攻蜀汉是不现实的。曹丕也并不想进攻蜀汉,因为他很清楚夷陵之战无论哪一方失败,都不会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战蜀吴双方都不具备歼灭对方的机会,毕竟还有自己看着呢。
既然改变不了局面,那么就坐山观虎斗,毕竟曹魏自己也不具备一战而灭国的能力,何况孙权打的什么主意,曹丕其实心里也清楚得很。早先孙权臣服于曹魏,而夺荆州,吴国实力大增,这并不是曹魏愿意看到的,此时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起到了削弱吴国的效果,曹丕自然乐见其成。
结果孙权大胜,虽然这个结果曹丕并不满意,但却也把蜀汉打回了益州苟延残喘,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曹魏就要亲自动手削弱吴国,先是要求孙权遣质子进洛阳,遭到孙权拒绝,于是曹丕接机发难,自许昌南征,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了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败或溃,后来要不是曹魏大军发生疫病,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到了这里,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三国为什么鼎立,说到底是三方其实谁也没有能力一战而灭一国,毕竟还有另外一国牵制。如果夷陵之战时,曹丕借机攻打蜀汉,夷陵之战必然打不下去,刘备必然放弃伐吴回援,而对于孙权而言蜀汉被灭,吴国是挡不住曹魏的,所以与刘备取得谅解,恢复联盟击曹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所以,曹丕将局势看得很清晰,一旦曹魏插手,夷陵之战是打不下去的,这并不符合曹魏的利益,还不如等他们决出胜负,再来削弱胜利的一方,取得均势。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Aim_yuan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2 2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魂归荆州之后,刘备举兵十余万挥师伐吴。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老谋深算的孙权害怕的并不是来势汹汹的刘备,而是坐山观虎斗的曹丕。  赤壁之战结束后,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魏国的实力最强、国力最盛。东吴次之,蜀国最末。
(由于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投降了魏国,所以文章中不称呼东吴为吴国)
虽然蜀国的实力最差,但是蜀国依托自带防御机制的益州稳坐钓鱼台,只要蜀国的门户汉中不丢,魏国和东吴便打不进蜀中。
相较蜀国而言,东吴的地理位置则十分凶险,蜀国可以沿江而下,由夷陵公安一线打回老家。曹魏则更厉害,其可以由襄樊出,直击东吴;也可以由淮南进,威胁东吴老巢。
倘若刘备和曹丕联手,陷入两线作战的东吴将必败无疑。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渣权为了避免刘备和曹丕联手,而向刚刚称帝不久的曹丕投降,孙权派出东吴使者前往洛阳觐见曹丕。
傻里傻气的曹丕接到孙权的降书之后,开心的像个五岁的孩子一样。
曹丕认为当年曹操率几十万大军都拿不下的东吴,自己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这笔买卖简直太划算了。
当然,孙权也不是傻子,投降的前提是曹丕不能帮助刘备伐吴,天真烂漫的曹丕一口答应了孙权的条件。
就在曹丕沉浸在收服东吴的喜悦之中时,曹操留下来的谋臣刘晔对曹丕的决定提出了反对。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当时曹丕手下的刘晔认为,孙权投降的动机十分可疑。
第一、东吴虽然投降了魏国,但是孙权依然是东吴的掌事人,魏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治东吴。
第二、孙权并不是诚心诚意的投降魏国,而是害怕魏国与蜀国联手对付东吴,待刘备伐吴的风波平息,孙权一定会过河拆桥背叛魏国。
与其接受孙权的投降,不如暗中和刘备联手消灭东吴政权,到时候魏、蜀两家平分东吴,岂不更加稳妥?

“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曹丕并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曹丕认为拒绝孙权的投降有失大国的风度,历史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欺辱“降兵”的无能之君。
脑子进水的曹丕不仅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并且封孙权为吴王,同时向全天下宣布刘备是乱臣贼子,朝廷不会帮助刘备对付吴王。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刘备和孙权开战之时,曹丕一直在远处隔岸观火,曹丕还曾批评过刘备不会用兵。
其实换个角度讲,曹丕的想法也没错,毕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此坐山观虎斗,其实能得到利益最大化。只是他没料到,刘备输得这么快,这么惨。等到夷陵之战结束,黄花菜都凉了。
打蜀国吧,汉中一时半会儿进不去;打东吴吧,人家实力尚可。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5.jpg
蜀吴战争结束之后,孙权对曹丕的态度从之前的阿谀奉承,转变为冷言冷语。
刘备过世之后,诸葛亮主张和东吴建立联盟共同对抗魏国,随着蜀国和东吴的关系逐渐回暖,曹丕的心中感到了一丝不安。
曹丕要求孙权将长子送往洛阳作为人质,但是孙权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曹丕的要求,愤怒的曹丕决定攻打东吴……
而这时候孙权已经做好了准备,淮南一线严正以待,同时还几次派遣使者去找刘备求和。况且当时东吴大胜,上下一气,又有长江天堑,曹丕只能是无功而返。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6.jpg 值得一提的是,又是刘晔站出来,告诉曹丕打不得,可曹丕不听,非要去,结果丢了面子。

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
孙权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在刘备举兵进攻东吴时假意投降曹丕,利用政治手段牵制住曹丕手中的兵马,以至于在刘备攻打东吴时,明明有机可乘的曹丕始终无动于衷,导致魏国失去了一举消灭东吴的大好机会。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胡胡胡美丽_ss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0: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刘备伐吴之前曹丕就询问众臣刘备会不会伐吴。大家都说不会的,因为蜀汉是小国,名将也只有关羽也已经死了。只有刘晔讲会的1刘备的策略势必耀武扬威显示自己力量有余。2刘备跟关羽义为君臣,恩若父子。关羽死了不报仇说不过去。我加上两条3荆州必须要夺回来。4魏强吴弱,能攻的只有东吴。赵云讲要先伐魏,只要伐魏成功东吴就不成问题。跟东吴开战不得卒解。这个我不认同难道伐魏就能卒解。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派吴班冯习率先头部队攻占秭归。八月孙权向曹魏上表称臣。当时魏国很多大臣认为这是天大的好事。刘晔认为东吴并不是真心投降,只因刘备来势汹汹。当时刘晔就建议:跟蜀汉一起伐吴,蜀汉攻荆州我们攻杨州。刘备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伐吴,这样东吴很快就亡了。我们得到杨州,刘备得到荆州。东吴一亡,蜀汉也不能久存。曹丕讲: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就是说东吴来称臣投降我,我却去打东吴。这样以后还有谁敢(愿意)称臣投降于我?曹丕又讲不如我们接受东吴降,联合东吴伐蜀。我们进攻蜀汉后方。刘晔反对讲:如果刘备知道我们伐蜀,刘备肯定会退军回防蜀地。暂时忍怒不攻吴。何况蜀远吴近,魏吴是很近的。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当时曹丕下诏询问众臣跟东吴一起伐蜀可不可行?王郎谏言:假使孙权亲自与刘备相持,旷日持久地搏战下去,智慧相等力量相当,战争不能很快结束,应当发兵来成就那形势,然后应该选拔谨慎的将领,面对着敌人的要害,考察时机而后行动,选择地方而后进行,一举成功可以没有多余的事。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没有行动,那么助吴之军就不能先征。况且现在雨水正盛,不是行军动众之时。王郎的建议归结起来1在蜀汉东吴打的难舍难分时再出手2现在蜀汉东吴还没有打的难舍难分3现在天气不适合大军出征。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伐吴,八月孙权向曹魏称臣。十一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所以这时侯蜀汉东吴并没有打的难舍难分,但是曹丕一直没有抓住机会,反而在蜀汉大败东吴大胜之时伐东吴。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大败,吴军继续追击又发生马鞍山之战、秭归之战。八月刘备退回永安,吴军将领纷纷给孙权上书趁机攻入蜀地。陆逊认为现在曹丕名义上集结人马来帮我们,实际上是来打我们的。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在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闰六月这段时间除了短暂时讨论对蜀汉东吴政策外曹丕在稳定内部统治。继王称帝后大肆封赏。封候:张辽、张郃、徐晃、郭淮、辛毗、高柔、和洽、常林、杜袭、赵俨、裴潜、桓阶、陈群、陈矫、徐宣、卫臻、卫觊、刘廙、臧霸、文聘、吕虔、苏则、杜畿、梁习、贾逵、董昭、刘晔、刘放、钟繇、华歆、王郎、邢颙等。这些人很多也许都不知道是谁。但他们全部在三国志是有传的。都是曹操当年纳入司空(丞相府)、魏公国、魏王国任职。还追谥一批当年功之人并赐其子为侯。任如李典、庞德、任峻,程昱等。其余官员多为升迁。公元221年十一月派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然后就是通西域和给兄弟儿子封爵位。曹丕从公元221年十二月开始巡视各地,公元222年四月回到许昌。大约在公元222年闰六月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后认为刘备必败,七天后收到东吴送来捷报。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唰唰冷呵映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2: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坐山观虎斗,企图“坐收渔利”,结果因为自己脑残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之后,三国之间出现剧烈动荡。刘备为了报219年末东吴偷袭荆州、杀死关羽的一箭之仇,亲率大军向东吴发动了猛攻。而以当时的国力而论,大致是魏国>吴国>蜀国。老三猛攻老二,老大如何处置呢?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曹魏的部分官员以刘晔为代表,提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好趁着刘备进攻孙权,两家关系恶化的关头,同时出兵夹攻孙权。这样,一举把孙权灭掉,使得原本的三足鼎立成为两方对立,然后魏国就可以凭借绝对优势慢慢收拾仅存的蜀国了。
(三国志.刘晔传)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傅子)晔对曰:“……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显然,刘晔的建议是正确的。自从赤壁之战后,实力最强的曹魏集团无法统一天下,根本就在于孙刘同盟。现在孙刘同盟破裂且内讧到达极致,当然是曹魏最佳的各个击破机会。而吴蜀两国之间,蜀汉和曹魏隔着秦岭,难以迅速入侵;东吴则与曹魏有长达千里的长江间隔,且吴军正遭到蜀军进攻。魏军趁机夹击,确实是最大利用当前格局的手段。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只是曹丕却拒绝了:
(傅子)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
曹丕给出来的原因,是孙权已经投降,自己再讨伐他违背道义。但孙权对曹魏称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从200年官渡之战就开始,后面不妨碍照样打赤壁之战,照样几次进攻合肥。所以这种所谓道义确实是没啥意思的,明眼人都知道孙权向曹魏称藩只是权宜之计,等熬过这一关必然会翻脸。曹丕应该也不至于不知道,那么只能理解为曹丕当时还没有完全安定内部,没有足够的把握进攻东吴,或者指望刘备能和孙权多消耗一阵,等双方实力都进一步削弱,自己才出兵,可以得到更大利益。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结果,到222年夏天,陆逊一把火就把刘备烧得大败。孙吴方面实力受损挺小。这小曹丕才急了,赶紧派兵进攻东吴,却被东吴击退,反过来导致了吴蜀同盟的再次建立。
至此,曹魏初期最有希望统一的机会被错失了。此举既使得曹丕的历史定位有所降低,也让孙权袭击荆州的战略昏招反而逃过一劫,成为吴粉们吹嘘的资本。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王俊杰201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5: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这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都是一把大火。刘备在称帝三个月后就迫不及待的率领大军征伐东吴,攻城略地威猛至极。东吴非常的被动,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打算向刘备割地请降。那么好容易看到对手孙刘两家窝里反,曹魏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趁机和蜀汉夹击伐吴?是曹魏无人看出这么明显的良机吗?非也,是曹丕的格局不够。结果坐失良机,统一大业延误了几十年。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夷陵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10月,也就是刘备出兵伐吴的前一年曹丕受禅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改元黄初,国号魏。曹丕在三国之中抢先登基,第一个称帝。公元221年4月汉中王刘备假惺惺的在群臣劝进下称帝,改元章武国号汉。同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大军出征。东征吴国刘备虽然打的是为二弟关羽复仇的旗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刘备意在荆州。
关羽兵败身死荆州丢失后,曹丕的谋臣关内侯刘晔已经成功预测到刘备一定会在近期出兵伐吴。所以刘晔建议曹丕早做准备,在这场孙刘两家翻脸的时刻谋取利益最大化。可以说如果曹丕按照刘晔的推测认真准备的话,也许三国并立的局面在一开始就会被曹魏打破。
《三国志》记载: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2.jpg

果然刘备称帝后出兵伐吴,打算复夺荆州。 所谓哀兵必胜,蜀军进展迅速出三峡攻取大片吴国领土。吴国大惊,一方面向刘备提出割地求和;另一方面向曹魏称臣并提出派儿子孙登为质子前往洛阳。孙权上表称臣在魏国掀起轩然大波,关内侯刘晔坚持认为孙权称藩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相信。
刘晔对战局有着惊人的预测和掌控力,他认为应该联蜀灭吴。当曹魏众臣表示伐吴可能会引起孙刘再次联手的疑虑时,刘烨表示:“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也就是说根据刘晔的推测,刘备不会因为曹魏的介入而改变攻伐吴国的初衷。
一直以来都是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这次难得孙刘窝里反对曹魏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后来曹丕伐吴的实际效果看,曹魏绝对有灭吴的实力(如果不是军中瘟疫,早就攻破江陵)。所以刘晔建议从东部出兵切入东吴的腹心之地,让吴国在东西两线首尾不能相顾。
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3.jpg    
面对孙吴象征,曹丕的选择

可以说这次刘备伐吴是三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机会,因为除此之外都是曹魏在东西两线共同对抗蜀吴两国。如果此次曹魏出兵一战灭吴(哪怕是和刘备分享吴国),那么注定曹魏会统一天下也说不定。因为曹魏一旦灭吴长江天险控制在手中,就单凭庞大的国力慢慢耗也会耗死蜀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如22年前的官渡之战。当时曹操和袁绍对峙,田丰建议袁绍在曹操攻击徐州刘备的时候从背后出兵伐曹。曹操势必首尾不能相顾,再加上南方的刘表、东吴的配合曹操肯定会元气大伤。如果袁绍和刘表、江东孙吴共同灭了曹操,则袁绍可以一统北方。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袁绍没有听。不但没听,当曹操灭掉刘备再无后顾之忧的时候袁绍反而要兴兵伐曹。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4.jpg


而此次刘晔建议曹丕在孙刘两家激战之时,从吴国背后下手既无风险利益又大。可以说和20多年前田丰的建议如出一辙,可惜曹丕如同当年的猪队友袁绍一样拒绝了联蜀伐吴的建议。果然夷陵之战后,孙权翻脸再也不提质子的事情。这下曹丕才兴兵伐吴,已然措施了最佳机会不了了之。


曹丕没有再夷陵之战时出兵东吴措施统一良机,让三国对峙局面延续了40多年

很多观点认为曹丕此次不出兵是因为他刚刚篡汉着急平定内部,其实这个大可不必。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天下已经渐渐习惯了政出曹门。忠诚汉朝的势力不是没有,但是由于没有兵权也不可能翻出什么大的浪花。江山是曹操打下的,文臣武将都是忠于曹家的既得利益者。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朝中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虽然曹丕年轻没有曹操的威望,但是曹丕通过称帝建国让关东世家大族和沛谯勋贵集团都得到了利益。统治基础稳定,所以曹丕此时出兵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原因就在于曹丕毕竟还年轻,过于详细孙权的投诚。可惜他对孙权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嘴脸是后来才认识到的。夷陵之战彻底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大败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彻底在益州休养生息准备北伐;东吴拿回了战略要地荆州,依托长江天险北拒曹操;曹魏失去了灭吴的机会。
等到北方军队再次越过长江灭吴已经是五十多年后了,当时已经是司马氏篡位建立的西晋了。曹魏末年司马昭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是依然不敢篡位。为什么呢?就是威望不足,所以司马昭为提高军功和威望才发动了灭蜀之战。灭蜀后,司马氏才凭借灭国大功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所以追本溯源曹魏灭亡的诱因就在曹丕这里呢。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5.jpg
如果曹丕听从刘晔的建议加入夷陵之战,吴国必灭。有灭国之功,曹魏的势力必然大涨。民心、军心的忠诚度肯定会大幅上升,一旦灭吴蜀汉还会存在多久?即使曹魏和蜀汉分割东吴的话,至少曹魏占据大半领土。这样曹魏对蜀汉就会形成以全局对一隅的局面,类似历史上宋灭蜀、大明王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一样可以取得全国的统一。以全国之力攻伐蜀汉,再易守难攻也不行。这样推测的话我们不敢说司马氏没有篡位的机会,至少篡位没有那么容易。如下图所示:大明王朝以全国之力平定盘踞在四川的明夏政权还不是一鼓而下。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6.jpg


小结:
      综上所述,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趁孙刘两家夷陵之战时伐吴。不但错失了灭吴的大好机会,而且为曹魏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李志敏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3 06: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戏,错失了统一良机。当时关羽被吕蒙偷袭而死后,曹魏军团就在讨论蜀汉会不会报仇,刘晔就说蜀国一定会出兵,因为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集团在干嘛?w1.jpg

等刘备率大军顺水而下,攻打吴国时,孙权为了防止曹魏趁火打劫,特意卑躬屈膝,称臣送礼。刘晔又指出,这个时候如果趁着蜀国攻打吴国的局面,我们从背后捅一刀,那么吴国就挂了。吴国挂了以后,蜀国就势单力孤,那么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资治通鉴》:“蜀攻其外,我 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 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 我得其内乎。”
不过曹丕拒绝了,他觉得孙权已经答应称臣了,他要表示天朝帝国的风度,怎么能去攻打自己的臣子呢,所以要再看看再等等。然后夷陵之战结束了,曹丕发现自己上当了。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4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3:47 , Processed in 0.05041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