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18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

[复制链接]
1181 10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0

123456809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7 18: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长江和淮河流域洪水,让我们认识了蓄洪区,7月20号安徽王家坝开闸放水,瞬间蒙洼蓄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蓄洪区里还有17万人口居住和生活,这在大家看来不可思议,蓄洪区怎么还有人居住啊,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蓄洪区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1.jpg 上图是一条河流演变过程,河流到了中下游地区,受地形影响,落差变小了,河面展宽了,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开始沉积,河床的形态要发生改变。由于河水的湍流作用,对两岸侵蚀呈现出不同的差别,河道开始变得弯弯曲曲,水流作用分分秒秒再进行,日积月累,河道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
当有一天洪水来临时,河流的冲蚀力作用,河道走了直线,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新开辟了一个新河道,之后再进行下一个过程的河床演变。河床不断往复循环,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河床永远处于不断地演化过程之中。那么废弃的河道被我们人类利用起来当做蓄洪区,当大洪水来临时,河道水溢出,就会把洪水分流到蓄洪区里。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2.jpg 受地形影响,长江荆江河段蓄洪区很多、淮河上王家坝控制的蒙洼蓄洪区特别有名,就是名不见传的滁河上也有荒草一圩、二圩、三圩蓄洪区,其中安徽省、湖北省、江苏、浙江等地蓄洪区占比较高。
上图中蒙洼蓄洪区最为典型,今年已经是第16次开闸,蓄洪区是原来的古河道,地势低平,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农耕生产和发展养殖业。这样的肥沃土地人们不可能放弃,加之蓄洪区里也不是年年有洪灾,对于蒙洼蓄洪区来说,从1954年至2007年,15次开闸,大致每4年就开闸一次,其它三年还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所以让他们搬出蓄洪区,是舍不得这块故土的。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3.jpg 上图是5月29日安徽省30日降水距平图,当时安徽持续干旱,一直到了5月底,因为干旱笔者写了一篇头条,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干旱也非常严重,不仅是农业灌溉用水紧缺,饮用水还出现了困难,目前正在搞引江济淮引水工程。而蓄洪区位置低,水易取,就在河流岸边,在旱情严重时,周边还找不到好的农耕用地,而蓄洪区反而成了人们首选之地。
另外人们长期与河流打交道,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蓄洪区里也不是大家想象那样没有高地,蓄洪区那么大,人们在蓄洪区里的高地、圩台上建房,开展工农业生产,洪水年成湖,欠水年获得收成。但每年有洪水时,人们就会不淡定了,毕竟蓄洪区有他们一年的收入,洪水来时化为零,实在是让痛心。蓄洪区就象A股市场一样,“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4.jpg 蓄洪区生活环境这么残酷,为什么不移民呢?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湖北、安徽等省都是人口大省,人类在长期地发展过程中,较适宜的土地早已被开发,人满为患,西部地区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但不适合移民。人类是一个社会聚集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农耕方式,风俗习惯是经过长期养成的,让他离开故乡热土,他们是难以割舍的,所以移民是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其次,人类再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从来没有惧怕过,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24万人,今天来唐山看看,昔日的废墟、地震带上,又崛起了一幢幢高楼,前期5.1级地震,丝毫没有引起房价下跌,房价坚如磐石,所以生活在蓄洪区里的人们都会有一颗坚强的心,洪水过后,还会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同时我们会加大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开展河流整治,蓄洪区慢慢会少开闸,最后到不开闸,真正成为人类最可爱的家园。
~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462710480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7 19: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阜阳人,我觉得吧,蓄洪区是在平原地带不是在山区,那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土地是肥沃的土地,是一级良田,而且这个洪水也不是每年都需要往蓄洪区放的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贰十岁装成熟装s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7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这是蓄洪区,不是淹没区,不是每年都被泄洪,被淹的时间也不长,可利用时段较长。
其二,蓄洪区多是以前的湿地,平原地势,好开发利用。
其三,每次泄洪,除了被淹,还带来财富,土质松软肥沃。
其四,这是农民家乡,都不愿背井离乡,更何况,这也是人口密集、粮产丰富的地带,移民代价大。
其五,关键是,蓄洪区平时也得排干水,关键时才能泄洪。排干水的土地,还是得利用才行!
其六,蓄洪区也不是行洪区,大宽广,人口多,也不是每年都被淹,适度开发是可以的。
小本认为,蓄洪区的土地被开发利用,农民不移民是对的。但必须对蓄洪区分级(哪些优先泄洪),实行分级开发(分级分类限制开发)、分区安置(高危区,只开发,不住人,低危区,集中在地势高的地段居住)。至于最危险的蓄洪区,就以湿地的形式存在,优先泄洪,人类就不要去打扰(开发)了。。。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1.jpg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2.jpg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3.jpg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老橡树1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蓄滞洪区,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区域,被用来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建立蓄洪区,是牺牲局部利益,保证重点城市、重点地区安全的一项迫不得已的措施。蓄滞洪区包括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其中最典型的蓄洪区一个例子,就是 “王家坝”精神,王家坝位于淮河流域,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分为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两部分。从1954年至2007年,王家坝闸累计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为淮河流域沿岸城市和交通畅通安全立下汗马功劳。此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市都设有多处蓄洪区。像安徽庐江县境内的东大圩蓄洪区、安徽阜阳市境内的蒙洼蓄洪区、及王家坝蓄洪区等等。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1.jpg 那么,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这个问题其实不要我们操心,国家和当地政府肯定早就考虑过这些问题。国家有关蓄洪区补偿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两个:2000年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和2006年的《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财政补偿资金管理规定》。拿2017年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行蓄洪区居民迁建中央投资省级配套补助标准,由每户1.32万元提高到每户2.32万元。严格控制行蓄洪区人口规模,确保蓄洪区“放得进、蓄得住、泄得出、调控自如”的政策。政府不会置百姓安全而不顾,而且应该早就对蓄洪区百姓进行过劝导和安全提示过,之所以蓄洪区百姓不愿意搬走,也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2.jpg 第一、蓄洪区“移民”与三峡和南水北调移民本质上存在不同

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完成后,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三峡大坝为一级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大坝由三部分组成,即泄洪坝、电站厂房挡水堤坝和左右库非溢流坝,全长2309.5m,大坝为重力式,坝高185米。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调节并控制宜昌以上洪水来量,减少下泄流量,有效保证荆江河段的行洪安全,对鄱阳湖区、洞庭湖区、武汉、南京等地的防洪安全也有很大作用。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3.jpg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南涝北旱”的局面,该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农业提供用水,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中仅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取水点丹江口水库,大坝加固加高蓄水后,就淹没房屋479.4万m2,耕地23.5万亩,移民人口33万人。东线和中线工程共搬迁安置人口43万多人。该工程一期成功调水后,累计调水量已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缓解了北方旱情,减轻了南方洪涝压力。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4.jpg 泄洪区,是指在河流湖泊水位上升,达到洪水警报线时,由人工打开一缺口,向规定的无人地区引流洪水,减少对水域周边的危害。当需要泄洪时,政府会对泄洪区域内百姓进行提前通知转移,免受洪灾之苦。本质上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是永久性的搬迁,不会再出现回迁情况。而蓄洪区百姓在洪水来临前,是安全转移,只是暂时性的,待洪水退去后,还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生活,这是两种移民最大不同之处。
第二、利益驱使

蓄洪区只是暂时性为了缓解河流洪水压力,保卫沿岸城市、交通等,而采取的补救措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舍小家顾大家的局面。洪水只是暂时性的,早晚有退去的一天,洪水过后,会带来大量的养料和肥沃土壤,有利于庄稼生长。洪水过后,虽然一茬粮食受灾,可能减产或绝收,但是可以及时补种,一般蓄洪区都处于南方地区,而南方一般庄稼是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对于一茬粮食减产或绝收可以接受,而且国家还给予一定补助。还有我们拿最著名的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为例,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从1954年至2007年,共经历了53年,其中王家坝闸累计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也就是说蓄洪时间段仅占这段时间的23%左右。因此,在剩余的77%的时间段内是没有洪水的,也就是说,这些时间内,蓄洪区内的农民粮食丰盛,年年可以挣的盆满钵满,而遇到洪涝灾害年,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5.jpg 三、落叶归根,土难离

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保守,讲究“落叶要归根”,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赵本山主演的喜剧《落叶归根》估计许多人都看过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蓄洪区祖祖辈辈的人都生活在这里,你让他搬迁,老人们心里是有抵触情绪的。而且岁数越大,思乡越切,月是故乡明的,故土难离。并且蓄洪区的居民居住的地方一般是蓄洪区内地势最高的地方,相对比较安全。因此,蓄洪区搬迁,最主要的是做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年轻人嘛,就随意啦。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6.jpg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幸福341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2: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
这两天相继看到安徽滁河全椒段炸坝泄洪和王家坝开闸放水的消息,作为在皖北长大的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生活在泄洪区的群众又不得不放弃耕种了多年的土地,来到地势较高的临时居住区生活。由于地势的原因,无论是长江还是淮河,在从湖北、安徽境内流过时,都会变得相当平缓,每到降雨量非常集中的年份,长江和淮河中下游河段就会极晚发出留滞问题,致命干流水位升高,洪水压力极大,在特定的区段进行开坝放水,将洪水引至泄洪区成为缓解长江、淮河干流洪水压力,以及降低整体汛期风险和损失的无奈之举。有朋友不禁要问了,既然泄洪区每隔几年都要被淹一次,那么为何不将这些处在泄洪区的群众永远撤离,移居到安全地带呢?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1.jpg

我们先来看一下泄洪区是如何形成的。一条河流的流向,总体上看肯定是顺着地势从高到低的方向流动的,而河流的上游,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河流,往往都是源于高山区域,那里的冰雪融水成为河流的首要补给源。从高山上下来的融水,在山川中穿行,受到地势剧烈变化的影响,落差一般都会很大,所以奔流速度很快,同时快速、强烈地侵蚀周围山体以及河岸两侧,水中势必会溶解或者夹带着一定量的矿物质以及泥沙。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2.jpg

对于一些外流型的河流来说,当河流一直流到中下游时,地势往往变得非常平坦,由于落差的减少,使得水的流速快速降低,原来携带的大量泥沙开始逐渐沉积到河床中,同时,水流对两岸及河床也会持续进行摩擦和冲击,这两种综合作用的影响,会使河流行进的河道产生比较缓慢的变化,向着越来越弯曲的方向发展。那么,通过长期的这种河道位置变化,或者受到强降雨的影响,会使得同侧相邻的弯曲河道慢慢靠近,最终水流会跨越这个弯曲点,以直线的方式向下游流去,原来的河道的水量就会慢慢减少以至于枯竭,形成滩涂或者冲击地。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3.jpg

那么,在河流长期的这种变道之下,这种河流冲击地的区域也越来越大直至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河道的变迁也会在这个区域内反复进行,重复着从河道到变滩地、从滩地变河道这样的循环过程。久而久之,这样的地区也就会持续发生着被河水淹没、以及河水退去可以耕种的反复过程。利用大自然的这种规律,处于河道经常摇摆变换的区域,也自然成为可以有效引导洪水的地区,泄洪区的范围也就这样形成了。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4.jpg

但是,对于通过泄洪的方式,将洪水引入居住着上万甚至几十万的泄洪区,来以此缓解河流干流洪水的压力,实属无奈之举,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肯定不能这么做。从目前像长江和淮河这样,径流量在夏季占比非常高的河流来说,其天然的河道条件、地形地势条件、配套的水利工程等,都还达不到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水量的目的,特别是遇到长时间的强降水,河道承载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任其水位上涨,那么一旦出现溃坝,不单单是这些地势较低的蓄洪区遭受损失,下游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群众都可能会受到威胁。因此,对于泄洪时机的选择、泄洪量的多少、淹没区域的预测、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博弈等等,都是有关方面制定和实施泄洪方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5.jpg

闸门一开,洪水翻滚,淹没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良田,还承载着泄洪区广大群众无畏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那么,我们为何不将这些时常遭受泄洪之苦的群众迁移到别处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泄洪区的面积巨大,而且受到上游河水冲击影响,在这里会沉积大量的有机质,使得每次洪水退去之后土壤质地和肥力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何泄洪区一般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如果从时间上看,并不是泄洪区长时间都会有水的侵入,只是在特定的年份,特定的时机才会毁坝或者开闸放水,从统计数据来看,像安徽王家坝蒙洼泄洪区,平均每3-4年左右开闸放水一致,每次放水对泄洪区的影响时间大约为2-3个月,剩余的时间这些耕地完全可以继续耕种。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6.jpg

二是泄洪区所在的省份,通常都位于长江、淮河的中下游,这里人口非常密集,人均土地资源较其它省份少很多,耕地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同时,这些区域也都历史悠久,人文氛围浓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非常深厚,对于故土肯定难舍难分,一旦洪水退去,势必还会回来耕种。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7.jpg

三是泄洪区农业用水资源相对丰富。虽然在泄洪时间内良田被淹,但是在两次泄洪之间的这段时期,却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上佳期,因为地势低,汇水容易,存在着许多沟渠和小泡沼,即使是在枯水期或者干旱的年份,这些水资源也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水源补给,而且取水路程短,没有太大的高差,用水相对其它地方要容易得多。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8.jpg

因此,泄洪区与三峡、南水北调工程不一样,它带来的被水淹没问题虽然具有气象条件的不可预测性,但从总体上看问题是临时的,操作起来也是可控的,无论是从影响时间、农业生产、还是群众意愿上,不需要大规模实施移民工程,因为良田不可荒弃,资源不可浪费。今后需要做的,就是在科学实施更多有利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从全系统、全流域的角度,持续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使水“活”起来、“动”起来、“畅”起来,尽最大能力提高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最终达到可以有效抵御强降雨的目标。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胡胡胡美丽_ss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4: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蓄洪区明显就是不适合居住的,还是搬迁离开更加科学。虽然洪水不是每年都有,但是十年八年就会发生,房子冲走就要重建,白白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蓄洪就蓄洪,居住就居住,各安其所,和谐相处。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123456806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5: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0日上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放水,濛洼蓄洪区已启用蓄洪。这是濛洼建成以来的第16次蓄洪。王家坝闸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蓄洪区内居住在低洼地带的681户2017人连夜转移,其余十多万人依旧留在可以抵御洪水的庄台上或保庄圩内。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1.jpg “蓄洪区”,指的是用来分蓄储存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就像是一个用来装洪水的“口袋”。因此它一般都是设在河道旁边的低洼地带,平时用水闸与河道隔开。待防洪情况许可时,再向区外排泄的区域。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2.jpg 在河流附近规划蓄洪区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从大局出发,减轻对于国民经济和百姓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我国降水有什么魔力?为什么一到河流汛期,总是险情不断,让人们的神经总是很紧张,那就先要搞清楚我国降水是如何引发旱涝灾害的。
一、我国东部地区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匀。
1、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在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大约在400-1600毫米之间。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3、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常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3.jpg 我国降水的这种特点,感觉每年的降水分布就像是抽了风一样,不是旱就是涝,今年这里可能有点旱,明年这里则可能又发洪水了。降水数量比较符合人们的愿望和预期、不旱也不涝的年份比较少。人们常说,牛马年,好耕田,就是这个道理。这可能与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往往具有11年的太阳周期。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都有关系的。
俗话说:“天上的水,地上流。”我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不稳定,而河流分布又较多,大部分东流入海。这就造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流量、水位在汛期不稳定,常常引发洪水、内涝及干旱等灾害。每年一到夏秋季节,防洪抗旱就成了东部地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东部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地势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由黄河、淮河、海河和滦河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海拔也在100米以下;东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地区的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海拔较低,一旦降水量持续增大,河流水位猛涨,河水泛滥,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4.jpg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与水争地的矛盾突出。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淮河以及黄河的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度较大。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5.jpg 而且我国平原面积比例很低,仅占国土面积的12%,这就使得作为优质用地的平原地区,耕地非常宝贵,土地的使用压力非常大。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6.jpg 河流水位较高的洪水期,持续时间毕竟比较短,而且也不是年年都要开闸放水,对于寸土寸金的人们来说,就会在蓄洪区冒险进行生产和生活。而且在蓄洪区分流蓄洪以后,洪水带来了大量营养物质沉积下来,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这些都会成为吸引人们在这里定居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也是人多地少,人口稠密。虽然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可是人们还是要冒险在火山周围,在火山喷发后的土地上耕种和生活,因为可耕种的土地太少了。火山灰沉降后,也会使土地肥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增的。
蓄洪区的居民在洪水来临之前,要及时进行财产、人员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通过调查发现,行蓄洪区内的加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基本都在保庄圩内,而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均在防洪安全区内,可以满足行蓄洪区的要求。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7.jpg 从2003年10月起,国家开始实施蒙洼蓄洪区移民迁建工程。这个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首先是动员蓄洪区内的居民向外迁移。但因为异地谋生不易,热土难离,老百姓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这方面一直进展不大。
既然大部分人不愿意走,那么移民迁建工程的另一部分,政府投资着力改善蓄洪区内群众的生活条件,加固改造庄台。庄台台顶按30.5米高程建设,以确保蓄洪时居住安全。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w8.jpg 相信在政府有力的管理、扶持、保障措施下,在蓄洪区生活的人们一定会顺利度过灾情,迎接美好的未来生活。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Gordon520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7: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蓄洪区土地肥,软,病虫害少,种啥都不用施肥,而且收成特别好,所以蓄洪区的农民,说什么也不愿离开这肥沃的土地。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向往草原403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09: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蓄洪区种植是赚住一年是一年,大水不是年年发的,三年有一年收成就保本,有两年就赚了,一般5-6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发一次大水呢!加上发一次水淤泥泥土堆一次,土肥得很,庄稼不用施肥。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xf17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18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万物都有道。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8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01:21 , Processed in 0.16852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