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论坛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0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昔日夷陵,今日宜昌:六朝兴亡之地如何改变南方历史?

[复制链接]
607 0
经公众号“文史宴”(ID:wenshiyan80s)授权转载

本       文       约     8073   字

阅       读       需       要

21 min

宜昌,此地的光辉基本被荆州掩盖。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歇后语。也可能知道关羽丢了荆州之后,刘备大举伐吴,于夷陵大败,最后病逝于白帝城。但是对于宜昌,则基本只知道枣宜会战,葛洲坝和三峡

大多数人对于此地并不太熟,历史上好像也不太出现过,这也很正常,因为宜昌正式被命名是在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才设置了宜昌府,管辖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

要追溯历史,得从旧称“夷陵”追溯。

上古:从荆楚王陵到军事要道

春秋之前,夷陵并未在历史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楚文化主要集中于荆州、江陵等地,夷陵处于山地,开发难度大。春秋之前,楚地的人口也并不密集,夷陵并不能展现出它的地理优势。

夷陵第一次出现于史书记载是在《史记·楚世家》,“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以北保于陈城。”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破楚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一把火烧了楚王墓夷陵,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

白起烧夷陵

随后秦以郢为行政中心设置南郡,现在宜昌大部分地区都归属于南郡。

第一次夷陵就这么匆匆出场,作为楚王墓出现,然后被白起一把火烧了。至于白起为什么烧楚王墓,有这么几种说法,一种是说白起的祖先是楚人,被赶出国,愤愤不平,所以报复。还有一说,认为这纯粹就是震慑作用,烧人祖坟是极大的侮辱,如果敌人反抗得力,可有哀兵必胜的效果,不过敌人反抗不得力,就是一种极大的士气打击。

另外还有传闻,项羽火烧秦王宫,也有可能是报复这次楚王墓被焚。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夷陵为巫县,西汉建立之后又改回夷陵县。此后秦汉两代夷陵一直都归属于荆州南郡。

王莽篡汉之后,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于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在蜀称帝,建元龙兴,国号成(又称成家或者大成)。

公元21年(新地皇二年),秦丰在黎丘(也称犁丘,在今湖北省宜城县西北)起兵,随后攻占邔县、宜城、邓县等十二县,公元24年(玄汉更始二年),秦丰自立为楚黎王。

公元23年(玄汉更始元年),田戎与同乡陈义起义,攻克夷陵,很快就发展到数万人,田戎自称扫地大将军,陈义自称黎丘大将军。

为了共同抗拒刘秀,秦丰先后联合邓奉、延岑、田戎等人,并把女儿嫁给了延岑和田戎。

公元29年(东汉建武五年)秦丰兵败,被押回洛阳斩首,延岑、田戎逃入蜀地,投降公孙述。汉将岑彭攻占夷陵,一直追击田戎到秭归,俘虏田戎家眷、士兵。

不久,岑彭命冯骏驻军江州,田鸿驻军夷陵,李玄驻军夷道,自己则率兵还驻津乡,据守荆州战略要地。

公元32年夏(东汉建武八年),刘秀攻击陇右隗氏(隗嚣),南线的汉军由岑彭率领北上入陇作战,并留下轶事“得陇望蜀”。夷陵荆州一带汉军兵力薄弱。

次年,公孙述派任满、田戎、程泛数万的人水军顺江南下,大举东出。打败冯骏及田鸿、李玄。攻占夷陵和夷道,并且占据了虎牙山和荆门山,架起了一座浮桥。这是长江在历史上第一次有浮桥的记录。

《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九年,公孙述遣其将任满、田戎、程泛,将数万人乘枋下江关,击破冯骏及田鸿、李玄等。遂拔夷道、夷陵,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立柱绝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彭数攻之,不利,于是装直进楼船、冒突露桡数千艘。”

公元35年春(东汉建武十一年),岑彭调集六万大军汇集荆门,准备攻击任满、田戎、程泛。岑彭重赏之下,鲁奇应募,率领勇士冲击浮桥。结果江中攒柱阻拦战船前进,鲁奇死战,并用火箭这类的带火武器攻击桥楼,借助风势,桥楼被烧毁。岑彭率领全军顺风前进,公孙述军大乱,淹死了几千人,汉军斩杀任满,生擒程泛,攻占江关,田戎逃回江州。

岑彭追击到江州,认为田戎粮草充足,短时间内难以攻克,遂留下冯骏防守,自己率军攻破平曲,得到大量粮草。

公孙述派遣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把守广汉、资中。同时派遣侯丹率军两万把守黄石。岑彭让杨翕与臧宫布下疑兵迷惑延岑等人,自己挥师顺江回到江州,逆都江而上,袭击侯丹,大获全胜。随后日夜兼程,急行军两千余里,攻克武阳,出现在了延岑部的背后。

岑彭驻地是彭亡,这个名字可是非常的不吉利,岑彭本来想移营,但是天色太晚就放弃了,公孙述派出的刺客,谎称逃亡过来投降的,于当晚刺杀了岑彭。岑彭遇刺后,留守夷陵的吴汉也修理好船只,率领三万人沿江而上,兼领岑彭部。

刘秀灭公孙述之战形势图

公元36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吴汉、臧宫率军到达成都咸门,公孙述卜卦得“虏死城下”。认为这是吴汉死于城下的卦象,亲自率领数万人攻击吴汉部,并派遣延岑进攻臧宫部。双方鏖战,延岑三战三捷,从清晨打到中午,但公孙述军依旧不能完全击溃吴汉部,士兵又累又饿,这时吴汉命令部队突击,公孙述军大乱,公孙述胸部中枪落马,被亲卫抢回城内,把军权交给延岑之后于当晚死亡,第二天,延岑向吴汉投降。吴汉屠杀了公孙述和延岑全族,纵兵劫掠,还一把火烧了皇宫。光武帝刘秀强烈谴责了吴汉的行为。蜀地被平定。

两汉时代,夷陵的战略要地位置就开始展现出来了。在这之前,不管是秦灭巴蜀,还是刘邦出三秦,蜀地只和关中、汉中有交通联系。秦灭楚,也未从蜀地顺江而下攻击楚国。

但是西汉末年,蜀地有了新的连接通道,就是经过夷陵到达荆襄,荆襄势力亦可从夷陵进攻蜀地。夷陵成为连接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的战略要地,蜀、巴、楚文化在此产生交汇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

六朝:南方政权兴亡之地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13年),赤壁之战前,曹操以枝江为界,以西单独建立临江郡。下属有今宜昌、秭归、枝江、宜都等四县。实际上是拿刘备的地盘搞事情。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操,刘备和孙权瓜分。北方的南阳、襄阳归属于曹操。孙权和刘备则分别得到了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包含临江郡)。刘备还得到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刘备随将临江郡改称宜都郡,行政中心也是在夷陵。

此时刘备提出用半个江夏郡向孙权换半个南郡,孙权拥有完整的江夏郡,而刘备则拥有完整的南郡。

这种换法,孙权其实挺亏的,但是曹操南下压力巨大,孙权在荆州方向和江淮方向均面临着曹操的压力。同时刘备拥有的辖地小,也不利于发展实力共抗曹操。所以虽然南郡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换地方案也不利于孙权,但孙权还是在鲁肃的劝说下同意了这一方案。

刘备以南郡为基地,取益州(四川)。曹操则暂时放弃了南征,开始整合北方的势力,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压力减小,开始出现内部裂痕。孙权以“借荆州”之名,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四郡,双方由合作转向敌对。

公元215年(东汉建安20年),张鲁降曹,汉中归属曹操,对刘备的益州产生了威胁。刘备为了和曹操争夺汉中,随向孙权提出议和,将长沙和桂阳两郡作为南郡的等价物还给孙权。双方重新划分了在荆州的势力,以湘水为界,以东属孙权,包含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西属刘备包含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但此方案依旧对孙权不利,刘备据有南郡,随时可以顺江而下,攻击孙权,孙权几乎无险可守,南郡在刘备手中依旧是孙权的一块心病。

公元219年(东汉建安24年),刘备北伐汉中,荆州的关羽则率领荆州主力北上攻曹,大败曹仁,并围困襄阳、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此时司马懿献计,曹操联合孙权,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刘备虽然得到了汉中,却丢失了荆州。南部荆州基本落入孙权手中。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元章武。为了夺回荆州,给关羽报仇,刘备挥师伐吴。张飞也率军前来于刘备汇合,但因为其经常醉酒鞭挞部下,被部下张达、范疆所杀。

东吴陆逊布置了层层防线阻挡蜀汉军,消耗其锐气,同时战略退却,在夷陵、猇亭一线组织防线,阻止刘备继续进军,这样东吴军在平原布防,而把广大的山地留给了蜀军。而刘备派兵扰乱孙权后方,平地立营诱敌皆遭失败,东吴军把守要地,坚决不出战。

刘备不得已在夷陵一带扎营,双方陷入僵持阶段,情况对刘备很不利,刘备军深入敌境200多里,还不得不在崎岖山道上扎营,兵力分散,补给困难,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天干气躁,人心浮动。同时还得派黄权分兵北上防御曹魏,兵力也不占太多的优势。

陆逊抓住机会,火烧连营,刘备军大败,夷陵之战蜀汉损失大批精锐,是丢掉荆州之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

夷陵之战形势图

刘备伐吴失败原因众多,益州势力不支持;黄权带领了1万5千人去防卫曹魏去了,直到战役结束都未动,而刘备总共才带了5万部队;没有准备水军;侵扰陆逊后方失败等等。

刘备死后,诸葛亮重新拾起联吴抗魏的策略。此后直到三国时代结束,夷陵一直都在东吴手中,仅在公元222年,夷陵改名为西陵。

东汉末年,夷陵是争夺荆州的重要地点,据有夷陵,荆州势力就压力山大,不得不重兵防守,但同时夷陵也并不适合太规模驻军,战线展不开,补给困难,有可能会遭到荆州势力反扑。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五年),蜀汉已亡,晋也取代曹魏。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兵分六路大举伐吴,王濬、唐彬部从巴蜀出发,率领强大的水军顺江而下,破铁锁,除铁锥,斩关夺隘,所向披靡,相继攻破建平(巫山)、丹阳、西陵(宜昌)、夷道(宜都),只用40多天就驶抵建业。

水军在西晋灭吴的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但消灭了东吴的水军,为渡江作战提供了保证,也将长江天堑直接变成了西晋的航运水道,可以用来快速调兵。

次年三月,孙皓投降,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当然,西晋也维持了37年就灭亡了,中国再次分裂。

西晋灭东吴,就是一次非常经典的北方势力水陆并进进攻南方势力的路线,南方势力虽有长江天险,然战线太长,很难防守。

晋灭吴之战形势图

西晋的统一,并未持续太长时间,西晋很快爆发内乱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公元548年,“侯景之乱” 爆发,南梁一片混乱,梁武帝萧衍和梁简文帝萧纲相继死亡。

公元552年掌管巴蜀的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次年4月,萧纪率军东征,准备攻灭萧绎。

萧绎则向西魏求援,西魏尉迟迥带领大军直取成都,萧纪失去了大后方,但依旧率军东下,5月,萧纪率军抵达西陵,而萧绎则派出陆法和(神奇的和尚将军,传闻中他是宜昌枝江百里洲人)在瞿塘峡修筑了两座城,号称七胜城,锁江断峡。这样萧纪的战船就无法通过了,于是他也修建了很多据点,准备攻击七胜城。但是,就在萧纪准备进攻的时候,长江居然没水了,水军这下真的废掉了。

《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李延寿)记载,“纪之将发也,江水可揭,前部不得行。及登舟,无雨而水长六尺。”

萧纪屯兵日久,久攻不下,部队疲乏,将士思归,将士们都同意先回去救成都,再图天下。然而萧绎并不同意议和。

7月,萧绎发动反攻,两岸的据点基本都投降了,萧纪被樊猛所杀,死后被除籍,赐姓饕餮氏。

公元554年,萧绎要求和西魏重新划定边界,西魏当然不可能把蜀地还回来,于谨、杨忠率领西魏军5万夺取了江陵,萧绎战败投降,被用土闷死。侯景之乱,让陈霸先乘势崛起,取代南梁建立了南陈。

公元557年,宇文护逼迫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即北周孝闵帝,北周取代西魏建立。

当年,蛮酋向天王发动叛乱,兵发信陵、秭归(宜昌秭归)。北周将领赵煚仅带领500人奇袭,就保全了信陵、秭归。

当时北周在长江南岸有一个据点,叫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但是长时间的大雨把城墙都给冲垮了,塌陷距离长达百步。这个时候蛮酋郑南乡发动叛乱,并且想要联同南陈将领吴明彻袭击安蜀城。众将士都商量着要修补垮掉的城墙来进行防御,赵煚说我自有妙计,城墙就不用修了,反正修好了也得被下雨冲垮。

赵煚派使者游说郑南乡去攻打武阳,等到郑南乡去攻打武阳了,赵煚自己率军袭击了郑南乡的老巢,俘虏了其父母妻儿。郑南乡一看,老巢都被端了,部众就一哄而散,南陈军队见郑南乡部已散,也退兵了。

此时的夷陵,南北朝时期,大半时间都是属于南朝,但在梁陈时期,已经属于边界地带,各方冲突的中心,少数民族、南北朝政府融合交汇,时有冲突,时有合作。

隋唐:古代最后的龙争虎斗

南北朝时期,夷陵一直都在东晋、宋、齐、梁、陈手中。北朝则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后由前秦统一,前秦南征失败再度分裂,北魏崛起。经历六镇起义之后,北魏国力大衰,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而后被北齐取代,西魏则被北周取代。

南梁后期,发生侯景之乱,北齐占领淮南,西魏占领巴蜀以及汉中,同时又占领江陵以北地区,建立西梁。夷陵虽然还在南朝控制之内,但是已经是位于边界地区。

侯景之乱极大的破坏了南方的经济,加速了士族门阀的衰弱,陈霸先也在战乱中崛起,而后取代南梁建立南陈。

而后北周代西魏,伐北齐,统一了北方。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杨坚又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废除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公元588年,隋文帝下诏灭陈。

隋军聚集51万8千人,由杨广统帅,分8路大军攻陈。宜昌位于最西部战区,主要由两军水军进行争夺,隋军的水军主力由杨素统领,公元588年12月(隋开皇八年),杨素率军东下三峡,进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在今天的宜昌西北)。南陈将领是戚欣。狼尾滩水流湍急,地势险峭,易守难攻,想要拿下并非易事。

杨素制定的战略是,多路配合,夜晚突袭。杨素亲率水军正面突袭,王长袭率军攻击长江南岸陈军据点,刘仁恩率领骑兵攻击长江北岸陈军据点,次日拂晓,即击溃戚欣,取得首战胜利。

隋水军顺江而下,在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遭遇陈将领吕忠肃,吕忠肃使出一招铁索横江,拦截战船,固守峡口。杨素分兵与刘仁恩联合攻击陈军的营垒,吕忠肃据险死守,双方激战多次,在隋军不计死伤的猛攻下,吕忠肃弃营连夜逃跑,退守到延洲(今湖北枝江),想要依仗荆门山的险要地形再战,杨素率军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身逃走。驻守安蜀城的史顾觉也弃城逃走。

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陈慧纪,想要率军三万、战船千余艘东撤援建康。被隋秦王杨俊阻于汉口。杨素、刘仁恩率军水陆配合,大破敌军。至此,隋军控制了长江中上游,长江上游的南陈军队想要依靠长江水道调动支援长江下游已不可能。

589年2月(隋开皇九年),陈后主陈叔宝投降,隋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由隋统一。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

隋灭南朝和西晋灭东吴一样,也是很经典的北方势力南征路线,水陆并进,先行突破水陆,然后连通长江,南朝即无险可守。

隋末,天下大乱,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萧铣称帝,国号梁,定都江陵,拥兵40万,雄踞南方。其势力范围大约北至汉水,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东至九江。

同年,萧铣派遣杨道生进攻峡州(北周改拓州置,唐宋延续,大约就是在今天的宜昌),被峡州刺史许绍击败,伤亡惨重。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记载,“遣道生攻峡州,刺史许绍击破之,士死过半。”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唐军从巴蜀顺江而下,李瑗从襄阳道,田世康从辰州道,合兵攻打萧铣。梁将周法明带着四州投降了唐,李渊下诏封为黄州总管,周法明从夏口道攻克了安州。梁将雷长颍也带着鲁山投降了唐。

萧铣派遣文士弘抵御李孝恭军,双方在清江口(宜都陆城)展开激战,李孝恭大获全胜,缴获战舰千艘,一鼓作气攻下宜昌、当阳、枝江、松滋。江州总管盖彦投降,李孝恭直逼江陵。萧铣部下纷纷投降,萧铣以不杀百姓为条件,投降了李孝恭,被护送到长安。几天后,数十万救兵至,但是得知萧铣已经投降了之后,也投降了。

唐平萧铣之战形势图

到长安后,李渊斥责其罪,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帝怒其不屈,诏斩都市,年三十九。(出自《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

宜昌在唐平萧铣之战中,起到的地位依旧是连通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的战略要地,数百年来,宜昌的一直都是各方争夺的要地。

抗战:陪都重庆的门户要地

唐代之后,宜昌约一千多年未发生重大战役,三藩之乱中,宜昌虽然处于两湖前线,但是由于吴三桂兵分两路,一路入川,北上攻击陕西。一路入湖南,北上攻击荆州。而吴三桂又没有从四川出发,沿长江出三峡,配合攻击荆州,宜昌作为前线只接触到了部分吴三桂水军,并未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东北。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在进攻武汉的同时,日军也对宜昌城区进行了疯狂的轰炸,10月下旬,武汉沦陷,国府开始紧急向四川撤退,而此时,宜昌还滞留了3万多待运人员,9万多吨工业物质。

10月23日,中国船王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由重庆飞抵到宜昌,召开紧急会议,指导民生公司向四川运送人员和物质,在经过40多天日夜的抢运,民生公司向四川运送了10万余人,先后接受难童1.5万余名,9多万吨工业物资,这些紧急撤退的工业物质成为了后方军事工业的基础,于抗战时期生产了大量战争资源,支援抗战。

到1940年宜枣会战结束,宜昌沦陷,累计有150万人,100万吨物资通过川江航线运往四川。在整个大撤退运输中,民生公司遭受了巨大损失和牺牲。有116人献出了生命、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

1940年2月25日,日军第11军制定了《会战指导方策》,目标为打击第五战区(安徽、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进攻宜昌,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威胁重庆和西南大后方。

日军于4月下旬开始在九江附近“扫荡”,表现出要对第九战区(湖北南部、湖南、江西)进攻的态势,待兵力集结完毕后,于5月初发起攻击。7日,日军占领唐河。8日,日军占领枣阳。

15日夜,由于电报密码被日军截获破译,第33集团军军事部署已完全被日军掌握。并导致日军包围了74师及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多处负伤,于5月16日下午4时壮烈殉国,年仅49岁。其遗体被将士抢回,经检视,总伤八处,炮弹伤2处,刺刀伤1处,子弹伤5处。

1940年5月21日下午3时,其灵柩抵达宜昌。全体迎灵人员护送灵柩向东山公园进发,沿途许多群众自动加入到迎灵行列。面对三架低空盘旋的日机,迎灵队伍毫不畏惧,沉着镇定地护送灵柩至东山草堂供奉。

5月22日,在东山草堂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23日凌晨,张将军的灵柩从东山草堂被护送至二马路码头,然后登民生公司“民风”号专轮西上陪都重庆。十万群众前往吊祭,全市降半旗。当张将军的灵柩被抬上“民风”轮的时候,所有停泊在江边的轮船汽笛长鸣,江边人声鼎沸,军乐与鞭炮声长响不息,人们饱含热泪挥动手中的白巾,目送“民风”轮向长江三峡驶去。

日军相继攻占诸多重点城市,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21日,法国投降。受此影响,24日,日军回兵再次占领宜昌、宜城。

战线随在信阳、钟祥、随县、荆门、宜昌、江陵(荆州)拉锯。枣宜会战结束。

枣宜会战形势图

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为了牵制长沙战场的日军,第二十六集团军奉命攻击汉口、宜昌、荆州、当阳等地。

9月28日,反攻宜昌之战打响。10月6日,就在宜昌即将被攻破之际,日军丧心病狂地实施了毒气战。当国军主攻部队第二军第九师从城郊东山突入宜昌城区时,垂死挣扎的日军向我军以炮兵发射毒气炮弹、飞机投掷毒气炸弹和直接洒播芥子气原液,致使我军不得已奉命撤出战斗。这次战役中,日军共使用毒气弹达2500枚之多,我军官兵1600余人中毒,其中600人阵亡。

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宜昌沦陷后,日军就开始觊觎石牌要塞,1941年3月,日军以重兵兵分两路进攻石牌要塞,一路从宜昌对岸的平善坝正面进攻石牌,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惨败而归。

1943年5月4日,鄂西会战打响。5月25日,日军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

27日,江防军调整防线,以长阳、宜昌两县间之稻草坪、高家堰、余家坝、曹家畈、石牌之线为决战线,鄂西会战进入决战阶段。

江防军利用石牌周围山峦叠嶂、壁立千仞、千沟万壑、古木参天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并在山隘要道层层设置鹿砦,凭险据守。第十集团军第九十四军主力转移到长阳资丘附近,掩护江防军右翼。同时调动空军战机协同地面陆军作战,并对日军后方实施轰炸,切断敌之增援和补给。

石牌保卫战整整打了5天,在江防军重炮、中美空军的支援下,国军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多次击退来犯日军。31日,日军久攻不下,悄然撤退,国军发动全线反攻,鄂西会战以国军最终胜利而告终,日军企图打通长江,进犯陪都重庆的计划失败。

石牌保卫战形势图

抗日战争时期,宜昌虽然不幸沦陷,但宜昌儿女从来不愿沦为奴隶,任人践踏。不但为陪都重庆转移了大批重要物质,并在宜昌一线多次同日军发生战斗,挫败了日军打通长江,进逼重庆的企图。

巴楚文化的交融地

宜昌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从川蜀地区水陆并进,只要突破宜昌防线,那么荆州等广大江汉平原地区将无险可守,同理,只要荆州势力据守宜昌地区,来一招铁锁横江,然后据守两岸,就可以阻挡战船顺江而下,同时还可以窥视川蜀。

宜昌亦巴亦楚,是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同时也受到了蜀文化的长期影响,既有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的艰苦奋斗自强精神,也有山林小户的质朴性格。

果粒历史”小程序年会员费大降价,现在只要69元一年!

▲点击进入 “果粒历史”小程序界面
内容免责声明:本帖是网友在宜昌三峡论坛分享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若有侵权情联系站长删除。宜昌三峡论坛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发布仅为更好传播互联网信息,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58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联系我们
  • 邮箱:928283588#qq.com(请把#改成@)
  • 唯一官方网址:Esanxia.com
  • QQ客服:928283588
  • 宜昌三峡论坛网站会员QQ群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9点至晚上24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网站地图|Archiver|小黑屋|三峡论坛 ( 桂B2-20230358.桂ICP备2023000524号.桂网文(2023)0928-250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桂南)字第0011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30 11:19 , Processed in 0.15816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