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妈 | 作者
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 | 来源
V妈说:兴趣班=素质教育吗?考试=应试教育吗?也许我们一直都误读了……
01
作为一个从江苏考出来的80后,当年还没生孩子的时候,我就默默下定决心,以后有了孩子一定争取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而不是非要走高考这条独木桥。
有了老大以后,混迹很多妈妈群,大家都喜欢聊愉快教育、素质教育,其实对于这两个词是什么定义,并不确定。
只是单纯地因为自己的经历抵触应试教育,希望自己孩子的教育被升级为模糊的素质教育。
所以,和很多家长一样,孩子没上小学前的各种兴趣班都是我们家长心中向往的素质教育。
几个月就去的早教课、艺术启蒙、游泳课、体能课、各种适龄的运动训练、5岁就开始的钢琴,几乎成了这届孩子学龄前的基本体验套餐。
即使在幼小衔接的压力下,我们也更愿意选择思维启蒙、原版英语启蒙、大语文素质课程,让孩子用更接近我们理解的素质教育方式去学习。
最近,我身边好几个四、五年级孩子都在这个暑假抓紧一切时间考钢琴十级、八级,用他们父母的话说:到了毕业班就没时间搞这些素质兴趣了,要赶紧考完级,画个句号。
我忍不住思考:
学钢琴是素质教育,小学毕业前考完十级算应试教育吗?
同样,思维启蒙是素质教育,坚持做计算练习就是应试教育了吗?
磨耳朵是素质教育,背单词就是应试教育了吗?
上了小学后,孩子突然从各自松散没有对比的封闭领域,开始进入了有判断标准的学校考核体系,家长们必须要在各自坚持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里开始去找寻平衡。
几乎没几个家长能洒脱地不关注小升初、中考等,即使有些家庭有兜底方案,也不希望孩子在学校的考试体系下很落后。
因为我们隐隐地承认:应试教育的评判也是证明一个孩子能力的一个重要角度,更是很多家庭躲不掉的独木桥。
对于我们这代中产家长,这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迷思:躲不掉的应试教育,抓不住的素质教育。
02
前一阵南京发生的一件事情上了微博热搜:南京一中为“低分高考”认错。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曾经中考录取线排名靠前的名校,因为近几年提倡素质教育,在今年的高考成绩高分段中(400以上学生人数),表现不如以往,遭到了家长的抗议。
其实,如果看一本升学率,一中今年反而是创了历史新高,95.34%。
很多人认为南京一中校方的道歉,是应试教育的胜利,素质教育的妥协。
分数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高分段作为衡量学校排名的唯一标准,已经是挂在学校头上挥之不去的几把刀。
7月31日,南京一中发布了《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提到了几个整改措施,比如:分层教学、延长晚自习、组建尖子班等。
其实在我看来,也不必过度解读为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面试的妥协。
学习书本知识,冲刺高考难道不是能力的提升吗?不是磨练意志吗?不算素质教育吗?
那个曾经高喊的素质教育口号,在孩子的各种升学率面前,都荡然无存。
到底素质教育是没有想清楚的情结,是虚幻的梦一场,还是我们误读了素质教育,也误读了应试教育?
03
再说起一个故事,豆瓣上有个突然火起来的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是9万多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分享失败故事。
他们自嘲自己是“做题家“,小镇做题家、城市做题家、县城做题家。
在分数为王的高考之路上,这些”做题家“一路拼杀,是他们的辉煌时刻,走上了重点大学。
但当走入社会,发现分数原来在这个新的战场并不意味着什么。
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像地铁口早高峰被抢空的共享单车,平凡却竞争激烈,毫无存在感,又在努力维持着自己随时可替代的价值。
细细看过,这些自嘲的背后,除了无奈,他们也在试图探讨自己问题背后的根源,尝试找寻更好的自己。
也有人客观地分析了,不应该都归功于应试教育的失败,毕竟还有更多不是985、211的毕业生面临同样的处境,甚至更差。
高考没有错,985、211一定是加分项,那些自嘲“小镇做题家“的毕业生,毕竟通过学习从小镇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但,和这些所有人的迷思一样,我们从小相信了一个谎言:“只要你考上好大学,就有光明的未来。”
应试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考核手段没有错,但应试高分从来都不是人生成功的兜底。
04
关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我看过解释最易懂的是来自秦晖教授的解读。
秦晖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曾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他在一次教育公益演讲中,说到几个观点:
“素质教育”和“考不考试”完全是两回事。
素质教育是就教育目的而言的,它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应试”是针对教育过程而言的,是一种成就评估手段。
回到文章开头的学钢琴例子,如果我们让孩子学钢琴,是为了让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当然是素质教育。
所以即便以考级为目的的学习过程,最终大概率孩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素养。
同样,高考等各种选拔手段,作为过程管理工具和选拔方式,一定是对于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掌握的这些知识如果提高了人的素质,那就是素质教育。
所以与其纠结于这两个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不如认清教育是为了提升素质的本质,同时也客观接受自己孩子要经历的选拔方式,积极应对。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话题,不是一时感触,而是我们这代父母心中的一个迷思。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行动需要坚定,最怕的不是选择是否更优,怕的是在教育路上总是摇摆不定。
越是清醒淡定的家长,越会踏实走好眼下的每一步,最终才有机会陪着孩子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既可以客观地承认如果重新来过会选择买学区房,但面对现在手里的这副牌,能选择放下不完美,打好手中这副牌,争取这个牌面下最大的胜算。
同样,不用再纠结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概念了,尽力培养孩子的性格、人格、能力,是永远不过时的优质教育。
共勉。
*本文转载自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静了,叨叨当妈那些事。题图来自网络,授权基于CC0协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姐妹们,孩子期末考试了吗?几号放寒假?喏,V妈送你一节免费英语课!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VIPKID和VIPKID亲子阅读立场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征集有育儿相关专业背景好文笔作者
(律师/心理专家/资深学科老师和教育从业者)优先稿酬丰厚,具体洽谈请后台回复:作者
往期精彩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点亮“赞&在看”
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免费送
戳“阅读原文”免费领北美外教试听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