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谢邀请。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防御反击的成功战例。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另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最后一役,夷陵之战无论是在从规模上,还是产生的影响上,都在三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前后三国一个重要的分界点。
战役发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219年,东吴大将吕蒙袭占荆州,后在麦城将关羽抓获。在劝降无果后,将关羽杀害,后东吴将关羽首级送给北方曹操。自此,蜀吴两家结仇。
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亲率大军攻打吴国。孙权听说刘备要来进攻,便遣使求和,刘备不许。
双方兵力对比:
蜀汉----约4万,加五溪蛮夷兵约1万
东吴----约5万余
双方主要指挥官:
蜀汉-----刘备
东吴----陆逊
战争经过:
一,战役第一阶段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战役开始,蜀汉军气势强胜,势如破竹。蜀将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余人,攻入吴境,在巫地击溃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此时孙权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陆逊在到达前线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及地形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
他认为蜀军初战告捷,士气高涨,又远途而来,必求胜心切。此时应先避其锋芒,再寻机破敌。
他果断命令吴军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构筑工事,采取防御作战,双方对持。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的水军也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大本营。
由于吴军厄守险要,拒不出战。刘备不得以,在沿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的战线上设立了几十座营寨。
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双方对持直到六月,期间蜀军多次挑战,吴军均避而不战。此时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连翻折腾,不胜其苦,斗志日益涣散。刘备无可奈何,只好让水军弃舟转移到陆地,并把营寨移至密林之中。依傍溪涧,以避酷暑。
此时,蜀汉军队已深入吴地二三百公里,后勤供应无法及时保障,加之营寨绵延数十里,兵力分散。
蜀汉军队的情况,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战役第二阶段
陆逊看到蜀军此时士气沮丧,又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计划,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头构筑,又是在丛林当中。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陆逊据此情形,决定用火攻之法,以破蜀军。
决战开始,吴军士兵各执茅草,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火光冲天,蜀军营寨很快变成一片火海。
陆逊集中兵力乘势进攻,四面围攻之下,蜀军大乱,很快便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窜。车,船及其他军用物质被焚烧殆尽。
刘备乘夜拼杀突围逃遁,进入永安城中(白帝城)。
至此,吴国取得夷陵之战的全面胜利,蜀汉几乎全军覆没,死伤数万人。
《傅子》记载蜀军数万,刘备仅以身免。
我是盗墓历史,敬请关注。 |